俞頌華 趙佳瑩
基金項目:寧波幼兒師范高等??茖W??蒲姓n題“信息技術教學中課程思政研究”(NBYZ2020020)。
作者簡介:俞頌華(1995-),男,漢族,浙江慈溪人,寧波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助教。
摘 要:在“課程思政”背景下,通過分析、調研寧波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為例,找尋信息技術與課程思政的融合道路,探究育才與育人有機統一的渠道,做到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塑造正確的品格,使學生在自我行為、情感及對社會評價方面有正確的認知。同時,通過實際案例分析,以具體院校實踐情況反饋為基礎,證明各類方式在高職院校的可行性,為課程思政在高職院校的進行提供一定的思路。
關鍵詞:課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品格塑造;信息技術;高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1.079
《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各職院需要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教育資源,并與相關課程、教材相結合。因此,如何做好課程與思想教育相結合便時現今各個高校教師必須要攻克的一個難題。尤其是信息化時代散布、收集信息成本降低,處于該時代背景下的大學生面對各種價值觀、社會思潮的沖擊、摩擦和交融后無一例外地感受到了迷茫,因此,在這種時期更需要社會、學校教會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讓學生能夠在迷茫的時候做出自己的思考,懂得如何分辨信息,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時,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信息時代的基礎,其初始的理論、實踐方式都以美國文化為中心,學生在搜索相關資料后更容易忽視對傳統文化的吸收與傳承,因而更需要在保證學生了解信息化、學會信息化的同時注重對學生思想的正確引導。
1 國內外研究情況
至現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課程思政仍然處于摸索階段,各個高校主要以馬克思主義學院為驅動,以思政教師與專業、公共課教師相互溝通的形式推進,但各個高校的摸索方向不盡相同:如復旦大學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主要采用混合式教學方式,組織學生通過社會(校內)調研、查閱文獻、主題辯論(演講)等方式促進學生個人的求知欲,使學生在學習、思考的方式上能夠獲得啟迪;抑或者上海交通大學的“1+4”教學模式,主要通過1個多元化、結構化的教學團隊配合“大班教學、小班討論、社會實踐、網絡教學”4個環節進行多課堂教育,更全面更有層次的完成課程學習及思政教育;與本校同類型的如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采用引導、探究式改革,組織教師深入了解研究,并商討如何實踐運用,以班級試點形式開展課程思政工作,完成隱性課程思政建設。
除了以上院校對于課程思政中教學方式的探索,也有部分院校針對學科內容進行了思政元素的挖掘。現下信息技術課程更多偏向學生的應用能力,因此本課程的課程思政要素主要可以從作業主題以及完成渠道上挖掘。通過限制尋找資料渠道、作業主題設置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有目的、有組織地自發進行相關資料的搜索,效率大大增加,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夠為學生帶來一定精神上的收獲。
2 信息技術的課程思政具體實施
2.1 建立良好的課程環境
教室于學生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地方,也是學生駐扎時間較長的地方之一,因此一個良好的課程教學環境對于“課程思政”來說是十分有必要的,其中帶有教育意義的物件更是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步矯正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但學生對于過分顯眼的教室布置會產生厭惡情緒,會得到適得其反的效果,這一點也需要仔細斟酌,尤其是對于正常計算機課程來說相應的標語等方式與課堂顯得格格不入,此實施方式需要在學生有一定接受程度的情況下才能使用。
2.2 完善人才培養方案
推行“課程思政”勢必會對整個課程的教學架構、教學目標方面存在一定的影響,因此要完整落實并實現思想政治教學目標,必定需要修改課程的人才培養方案內容,并在期末考核中將之引入目標考核范圍內,引起學生重視。在這一點上,教研室內部主要著眼于以下幾點:深化認識,明確目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制定者詳細了解《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額若干意見》,同時其也影響者學校內部對于改學科的發展方向的把握,因此必須結合學校具體情況;通力協作,扎實推進。人才培養方案通常是針對一整個專業的學生所設置的,因此其最終的目的在于如何使目標學生群體最終能夠達到國家、學校所要求的素質標準,因此某一學科的修改勢必會影響到學生在校內的學習進度,這就需要相關各個學科相互協作、制訂相關文件,最終扎實推行。綜上所述,人才培養方案的完善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需要各個學科的教師用時間與實踐才能最終完成。
2.3 創新信息技術教學
完善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的隱性思政課程建設。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也應需要教師落實“課程思政”,挖掘信息技術中的思政要素,結合信息技術的特點以網絡教學平臺優勢,做到線上、線下教學與思政的結合,以顯性目標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同時完成隱性思政建設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如Excel軟件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認知到中國貨幣的同一符號,PPT圖形圖像教學中介紹國風主題以及相關的國風音樂等。
2.4 創新信息技術教學內容
不限于課本知識,設計部分中國自研產品及系統的介紹環節。信息技術作為美國最先研發的技術學科,課程內應用的基礎軟件均以Office等外國產品為主,因此需要適當的介紹中國的計算機發展歷程,以中國信息技術發展為出發點,引起學生對于現今使用產品的思考。同時可介紹并于課堂上演示中國自研系統和軟件,從內容方面創新使學生了解國內信息技術的發展。
2.5 創設特色中期考核作業
在課程中期進行一次賦有中國特色并與相關專業掛鉤的形成性考核作業。本作業應以半開放的形式交予學生完成,能夠使學生在有一定的能力基礎上通過自己對于信息技術課程以及思想政治的認知下完成作品,最后教師逐一點評完成,使得教師能夠在中期面對不同學情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
3 具體成效
本次信息技術課程思政的實施主要針對寧波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2020-2021第一學期的大一新生,本文所提出的5類實施方式均已使用,現將各類措施的具體成效于本節中說明。
3.1 改善課程環境
教室布置以節選的部分杰出領導人語錄為主,但體現出的問題主要有: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的大部分注意力其實在于電腦屏幕之上,教室本身的設計其實不被學生所注意,因此各類于教室之中的場景基本被忽略,效果較差;而直接在學生電腦上設計,如屏幕保護、桌面、瀏覽器主題設置會引起學生切換主題、背景的意識,并之后沉浸在這一部分操作,而延后課程進度。因此,場景布置的方式不適合我校學生。
3.2 完善人才培養方案
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方面,因本學期學校未重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且在上文中提到過,其本身就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但本學期在教研室內部已與授課教室討論并實施:布置特色中期作業,以建黨一百周年為主題設計多媒體作品;在期末考試時統一考評分數,使學生成績以正態分布的形式呈現,更加科學、合理。
3.3 創新信息技術教學與教學內容
創新信息技術教學與教學內容方面,在第一堂課介紹信息技術發展過程中引入國內計算機領域的發展,向學生展示1958年開始中科院、國防科技大學等單位對于我國計算機領域發展所作出的貢獻,并以時間線為基準將國外與國內的信息技術發展做出對比,更直觀地讓學生體驗到國內計算機領域專家的不易,在第一臺計算機落后世界近十年情況下,如何一步步迎頭趕上,使中國在世界范圍內成為社會主義強國,也讓他們感受先人不易,提升對自身祖國的認同感。后續在Word學習中,在字體切換的部分引入國內文字的演變,讓學生了解Word字體的同時也能夠了解每個字體的特點,如篆書與隸書的繁簡關系、楷書的規矩嚴整等,提升學生對于中華文化的自信感;在Excel中以符號延伸至國內各類符號的具體設計,讓學生了解各類符號的演變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被動地去了解了國內各個正在使用的符號及其作用如“¥”為人民幣等;在Powerpoint中讓學生了解各類國風主題和音樂的使用規則,及對應的主題與音樂的搜索方式,在學生自我搜索的過程中,既豐富了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和互聯網搜索引擎的使用能力,又使學生對于這一類音頻的制作過程產生的濃厚的興趣,增加學生對于祖國的認同感。
3.4 中期特色考核作業
中期特色作業方面,以建黨一百周年為主題讓學生自行找尋資料,并在不脫離這個大環境下自擬題目完成PPT的制作。由于參與的學生過多,為此,應部分學生要求,計算機教研室主辦了“從‘浙’里看百年”的多媒體作品比賽,一經推出,學生反應熱烈、積極參賽;比起往屆的比賽來說,本次比賽參與的學生更多,形式更加豐富,除了基礎的PPT制作外更有視頻、海報等多媒體作品進入海選。從學生空前的熱情可以看出,這一階段的各類內容、形式的創新在學生中種下了一顆種子,相信隨著時間定能茁壯成長,最終成為參天大樹。
4 結論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教育決定著人類的今天,也決定著人類的未來”。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更要以教書育人為己任,在育人的同時更要育德、育思。尤其是面對“思想道德教育”這一領域中,并非只有單純的“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所謂“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本文也旨在為信息技術學科的課程思政研究提供一種思路,供教師共同參考。其本身是一項長期且曲折的推進路程,在這個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師也加深了自我修養,逐漸成為更有思想覺悟、有責任心的辛勤園丁。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 號)[Z].2015.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Z].2017-02-27.
[3]秦磊,宋云希,黃頔,等.高職院校課程思政背景下的電力系統分析課程探討[J].電氣技術與經濟,2021,(04):75-77.
[4]連娜.高校思政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實效性提升研究[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1(04):25-26.
[5]蘇曉麗.《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課程思政建設[J].辦公自動化,2021,26(14):40-41.
[6]胡國賢,周建松,王玉萍,等.基于OBE理念的人文地理學課程思政建設[J].文山學院學報,2021,34(03):76-80.
[7]周麗萍.職業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實效性研究[J].大慶社會科學,2021,(03):81-84.
[8]齊恒,王宇新,葛宏偉,等.計算機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4個關鍵點[J].計算機教育,2021,(08):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