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芬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形勢的不斷變革發展,學校教育體制下的教學模式也在發生著深刻變革。在當代人才培養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核心關注點,任何促進人才有效培養的教學策略都值得進行創新分析和研究。對此本文就將在校企合作視域下中職德育教學創新進行分析和探討,研究德育教學的重要性,以及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新時代中職院校德育教學有效開展的策略,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學事業的發展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中職教育;德育教育;校企合作;創新探索
引言:中職教育在當前社會發展環境下處于相對尷尬的處境。中職教育本身處于相對較低的教學階層,學生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才會選擇中職教育。其中一方面是國家教育政策導致中職教育本身的教學資源相對匱乏,無法在社會教育中形成有效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傳統社會對職業教育存在歧視行為,“考大學”獲得鐵飯碗是眾多家庭觀念的集合,導致中職教育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較大疏漏。最后在社會競爭方面,文憑競爭也視為工作競爭的重要內容,而中職文憑則顯得相對“低端”。以上都導致中職教育質量被長期忽視,德育教學更是無從談起。如此惡性循環導致中職教育在長期發展中有走入沒落的趨勢。但是實際上在當今社會,技術工人在人才競爭市場中存在較大優勢,人才市場長期存在巨大缺口。問題的關鍵是中職教育能夠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德育教學更是中職教學的關鍵基礎要素,對德育教學的有效創新改革是中職教育綜合教學質量提升的基礎方向。
一、中職教育開展德育教學的價值
德育教學是中職改革教學的基石。中職教學中,學校的教學紀律、教學綜合質量、學生的素質都需要德育教學進行有效的輔助支撐。中職學生多數仍在青春叛逆期,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和學校之間有潛在的對立情緒。加之部分學生存在低落情緒,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樹立學生的自信和信心。最后德育教學需要和職業教學進行有效銜接,促使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得以有效發展。
二、校企合作視域下中職德育教育存在的教學弊端
校內教育理論大于實踐。在傳統德育教學中,書本內容大于實踐活動是所有教育的缺陷之一。書本內容大于實踐,可能會導致學生的疲勞和厭倦情緒,對德育教學逐漸失去興趣。此外書本教育不利于學生形成深刻的價值觀認識,對真正提升學生的職業操守距離甚遠。再加上中職學生本身可能在價值觀方面存在較多問題,理論德育教學無法對學生的價值觀認同進行有效改變和提升。校企合作教育機制不成熟。在德育教學發展中,校企合作能夠分擔重要教學任務,促使學生的道德素養得以有效鍛煉。但是當前校企合作中對德育教學問題相對忽視,學校和企業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聯系,導致相關教學合作缺乏有效的監督和考評機制,最終使校企合作德育教學陷于停滯。德育教學缺乏目標和可行性。德育教學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時間和職業特性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促使學生獲得正確的指導和發展的契機。但是在實踐教學中,德育教學往往缺乏目標性,千篇一律的教學貫穿于學生的小學、初中、職業教育全階段,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壓制,無法對學校的教學方式做出認同,使教學目標無法有效達成。此外德育教學需要制定詳細的計劃和規則,對教材內容進行有效更換和整理。但是實際教學中,德育教學往往存在雷聲大雨點小的情況,在具體改革教學上缺乏可行性。
三、在校企合作視域下促進中職德育教學有效開展的策略
將德育教學視為中職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隨著時代發展,中職教學需要增加對德育教學的有效重視。對德育教學的綜合價值進行有效考量和分析,對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弊端進行積極的分析和改革,促使德育教學滿足社會發展的客觀需求,提升職業教育的綜合質量。對校內教材內容和課時進行創新修正。在教材修正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素質教育、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三個方面對教材進行更改和完善。例如素質教育和職業教育相結合,促使學生對職業教育保持信心和興趣。政治教育內容相對減少,增加教學實例,促使學生對相關內容保持關注。在心理健康方面給予學生積極的指導和幫助,在教學中樹立教學榜樣,建立心理問題咨詢制度,促使學生保護基本積極向上的心態。加強對雙師型師資力量的培養。在中職教學中,學校需要對教師的職業素養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在人才聘任招聘更多兼具實踐經驗的教師。另一方面鼓勵、組織教師對企業進行訪問交流,或者直接參與企業的生產管理活動,促使“科班”出身的教師,其綜合教學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最后學校可以根據教師表現建立考核和激勵制度,促使教師保持對自身的較高要求,使教師團隊師資力量得到不斷的改善。在校企合作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在中職職業培訓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職業精神按照技術培養指標進行積極的教學,促使學生對自身的職業做到更多了解,使學生在實踐學習中保持規則意識和責任意識,促使學生的綜合實踐技能得到全面發展。政府促進校企合作模式的互利共贏。當前校企合作模式無法有效開展的重要原因是雙方之間缺乏有效的利益結合點,企業對學校的實踐教學缺乏了解,對培訓教育存在成本上的顧慮。而德育教學往往是在學校內完成,企業的具體教學內容缺乏計劃性和合理性,導致相關教學合作陷入僵局。完善校企合作中職德育的內容。中職院校的德育課程開設是完成德育教育目標的基礎與保障,完善的德育教學內容是開展中職德育教育的重要依據,因此中職學校在選擇德育教學內容時一定要結合時代發展變化、中職學生的成長需求以及企業崗位要求等制定科學的德育內容:一是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是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人文修養的關鍵;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當代學校教育的根本,只有樹立正確的政治觀念,才能保證學生具有實現偉大“中國夢”的能力;三是心理健康教育。隨著當前社會壓力的不斷上升,學生無論是在學習期間還是在就業期間都會面臨各種困難與挑戰,因此需要加強他們的心理素質教育;四是創新創業教育。職業教育必須要求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四、結束語
校企合作視域下中職德育創新是新時代中職院校結合實踐發展特點的新嘗試。在創新實踐過程中,學校需要逐步建立針對學生的德育教學科學量化考評制度,保持和企業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合作,促使學生教育使用企業、社會發展的需要,為促進學生綜合職業素養的提升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郭巍.校企合作視域下中職德育創新的探索[J].科學與財富,2018(3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