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江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如果教師不能將教學內容和現實生活充分結合,就會影響到實驗的教學效果,還會使學生對物理實驗的理解不夠透徹,從而喪失了參與物理實驗的興趣。為此,初中物理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優化和創新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重視對學生的實際操作和學習能力進行培養培養,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和理解能力,使他們逐步認識到物理實驗的魅力。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創新
前言:初中物理實驗是以書本上的知識為基礎,對課本理論進行操作檢驗的一個流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物理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就是充分調動學生對物理實驗的興趣,并指導他們運用相關知識進行實驗,以促進學生對物理的認識,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水平。
一、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促進實驗教學創新的原因所在?
1.1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進一步突出了學生主體性在整個實驗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希望提高學生的參與感,改善課堂的教學氛圍,在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更好地通過實驗來驗證物理理論,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1.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根據新課標和新教材的標準進行相關的教學設計和安排,想要通過有效的物理實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科創新思維,最終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即在學生參與物理實驗的基礎上,讓他們在觀察物理反應的過程中得出結論或者驗證理論;賦予物理實驗更多趣味性,吸引學生的參與,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學科創新思維的形成與發展。
1.3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根據初中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標準,初中物理學科實驗教學更加重視團隊合作,很多時候,物理實驗都很難由一個人完成,因此團隊之間的合作尤為重要。所以,在實驗教學中,除了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師還應注重學生團隊思維的形成,以此推動實驗教學的順利開展。
二、初中物理實驗實現創新教學的有效舉措分析
2.1第一步:培養學生參與實驗的能力
在傳統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大多數的物理實驗都是由教師完成的,通過教師在講臺上的展示,幫助學生通過實驗現象的分析來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原理等,這時物理實驗只是作為一種用于輔助教學的工具。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師應在課程教學設計中增加學生自主的實驗探究活動,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操作經驗,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使教學更具有靈活性,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例如,在進行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設計時,教師可以將一些容易操作的實驗作為學生的自主實驗,如“平面鏡成像實驗”、“光與彩虹實驗”、“雞蛋的慣性或是壓強實驗”等實驗,讓學生真正體驗實驗的過程,通過獨立動手操作——觀察現象——思考——得出結論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還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物理。
2.2第二步:要培養學生的實驗思維
物理思維培養是初中物理教學任務的重要工作,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我們利用源于生活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將生活現象與物理現象聯系起來,并從中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
例如,初中物理教師在教授物質屬性的時候要介紹“慣性”的相關內容,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實驗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認識“慣性”:準備生、熟雞蛋各一個,分別放在桌面上,同時以相同的速度旋轉,因為熟雞蛋的蛋黃和蛋清固定,所以旋轉更平穩,而生雞蛋由于慣性,搖晃不定,很快停止轉動,由此可準確判斷哪個是生雞蛋,哪個是熟雞蛋。這樣直觀、有趣的實驗讓學生更清楚了解慣性知識,加強了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小實驗,學生就掌握了新的物理知識,也提升了自身的創新思維能力和物理教學的效果。生活中常見的慣性現象還有很多,學生們的討論也很熱烈,接下來我就引導他們總結這些生活中的慣性現象的特點和規律,有效地幫助他們提升物理思維能力,還幫助他們養成了嚴謹、科學的物理態度和學習習慣。
2.3第三步:為學生搭建實驗探究的平臺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師選擇通過家庭的小實驗和實驗練習題等方式來開展物理實驗,將家庭作為實驗的場地,使得實驗更加便捷,趣味性也更強,還有效將物理理論知識和實際物理反應現象相結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例如,我們在學習“光的折射”相關知識時,可以進行簡單的家庭實驗。準備材料:清水1盆、平面鏡1個;操作過程:把平面鏡斜插入水盆中,鏡子光滑面朝著陽光,在水盆對面的墻上就能看到美麗的彩虹。實驗過后,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實驗現象的成因:將平面鏡插入水中時,在對面的墻上就能看到美麗的彩虹,這是光的折射作用。課后,教師又通過物理實驗練習題來幫助學生鞏固物理知識點,從而大大提高物理實驗的有效性,讓學生更好地進行物理實驗和學習,提高了教師的物理實驗教學水平。
2.4第四步:趣味實驗開展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形式對學生們學習物理的效率提升和學習興趣的培養有很大的影響,因此,趣味性的教學對于學生物理學習有著很大的積極作用。在進行教學內容相關的物理實驗的時候,教師也要注意提高實驗的趣味性,避免枯燥乏味,讓學生們能夠在提升物理實驗興趣的基礎上探索物理知識、理解物理概念,實現自身能力的完善。
例如,在教授“電功和電功率”的時候,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實驗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認識“電功率”:準備電源、開關、導線、小燈泡、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根據右圖組裝成電路。組裝完成后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使小燈泡兩端電壓保持額定電壓,然后觀察、記錄小燈泡發光的情況,再記錄電壓表和電流表的讀數;然后,調節滑動變阻器,讓小燈泡兩端電壓變成其額定電壓的1.2倍,再觀察小燈泡的發光情況,記錄此刻的電壓和電流示數;再次調節滑動變阻器,讓小燈泡兩端電壓低于額定電壓,觀察小燈泡發光情況,記錄此刻的電流和電壓示數。最后,我們可以根據公式P=IU得出小燈泡的電功率。這樣直觀、有趣的實驗讓學生更清楚了解電功率知識,加強了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三、結語
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利用物理實驗來充實和完善課堂教學內容,通過直觀的方法,讓學生充分了解物理的本質,進而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為學生的思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敏.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1(18):20.
[2]王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之我見[J].新課程,2021(6):212.
[3]周楊.初中物理實驗優化策略探析[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14):58-59.
[4]樊沈娟.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實施路徑[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1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