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
摘要:閱讀作為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無論是在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素養、豐富人生感悟,還是在提升其文本閱讀理解能力、形成批判性思維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義。初中生處在語文學習的過渡階段,是打好語文素養基礎的關鍵時期。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指明必讀書籍,傳授閱讀技巧,是語文教師的職責所在,也是教學關鍵所在。以閱讀為抓手,從而逐步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能力;閱讀興趣;語文素養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其核心素養包括:語言的理解與構建、文化的思考與理解、思維的拓展與提升、審美的鑒賞與運用。閱讀是學生接觸文本最直接與最廣泛的方法,也是提升學生文本理解和鑒賞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其重要性與關鍵性不言而喻。但在當下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師指導模式不當、閱讀材料質量良莠不齊,學生興趣低下等問題。同時,片面的做題思維,如將優秀閱讀材料編入試卷,導致學生將閱讀理解的意義只認為是讀題、做題而導致思維單一僵硬,難以提升其語文素養。提升初中生的閱讀能力,應該加強學生對語言信息的掌握能力,掌握其中的大意主旨、寫作方法與技巧、文章關鍵信息和情感價值,以達到提高其語言運用能力,最終提升語文素養的目標。針對當今初中生閱讀量少、閱讀理解力差等問題,筆者提出了以下幾點解決方法。
一、教師擺脫傳統思維和指導模式,開展趣味課堂
傳統閱讀教學以教材和做題為主,片面將優秀閱讀材料放入試卷中,甚至存在將文章截取片段的方式,導致學生對作者整體思維把握能力不強?!八㈩}——做題——得分”是學生誤把教材和題庫作為提升語文閱讀能力的方法。而興趣作為閱讀的重要驅動力,其培養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自主性,還可以提高其閱讀效率和水平。現代的語文閱讀對學生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從一篇文章出發,了解作者寫作風格、寫作時代特征以及了解該作者其他的作品,以達到“一葉知秋”的效果。例如:在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中,針對《皇帝的新裝》一文,教師可以采取舞臺劇的方法,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體會語文學習和語文閱讀的趣味性,在身臨其境的表演中領悟文章描寫的細節和主旨大意。
二、鼓勵學生對閱讀文章提出獨立思考意見和質疑
層出不窮的做題使許多初中學生的思維變得單一、固化,不能很好地形成自己獨立的見解。甚至在看到佳句時第一時間反應為:此句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中的作用?過于功利和刻板。因此,老師需要引導學生敢于對文章提出疑問,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行思考和閱讀,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首先,可以引導學生提出疑惑的地方,進而鼓勵全班同學對此點進行討論,課后布置相關閱讀,從多角度和多方面來思考問題。例如,古詩文的教授中,對于此篇的內容解讀,教師就可以鼓勵和引導學生閱讀此作者的其他詩篇,了解作者時代背景,從大局出發理解文章。最后,教師再給予學生解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大家積極討論,從而提高全班學生思考問題的全面性和獨立性。
三、在課堂上開辟出獨立的閱讀時間
許多學生渴望閱讀,卻沒有時間或者空間閱讀。白天在學校里上滿一天課,晚上回到家里寫作業到深夜,假期還要進各種各樣的補習班,難有閱讀的時間。語文教師可以適當減少教學時間,如每周固定上一節閱讀課,利用學校圖書館資源或者學生自帶書籍,在此專門時間進行讀書交流。還可以適當減少書面作業布置量,增加布置學生每日閱讀任務并隔天檢查匯報,以“日日有所精進”,在日積月累中提升語文素養。
四、閱讀技巧的傳授
在南宋理學家朱熹筆下,讀書有三條法則,即“三到”:“心到、眼到、口到”。閱讀理解作為語文學習的基石,其包括對基礎知識和語文素養的考察,片面追求功利性的技巧不可取,卻也不能毫無章法地盲目閱讀,適當的技巧傳授有助于提高閱讀效率和閱讀質量。因此,教師適當地傳授實用的閱讀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一)引導學生制訂閱讀計劃
制訂閱讀計劃,可以是粗略至每年多少本書,也可以精細到每月甚至每周、每日的任務,使學生逐步養成閱讀習慣。教師可以采取“隨筆本”的作業方式,鼓勵學生對日常所見好詞佳句進行摘錄,記錄其理解與感悟,以養成隨時思考的好習慣,達到閱讀長效化的效果。
(二)找到適合自己的批注方法
有人習慣將批注寫在文章開頭,有人習慣寫在句子旁邊或文章尾部。無論哪一種或者多種結合,都應該對所閱讀的書籍適當進行批注。批注內容可以包括注釋、聯想、疑惑等等,反復閱讀帶來的反復批注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
(三)復述內容
學生之間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閱讀內容,通過復述的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大家拓展閱讀范圍,引發思想激蕩,還可以通過重復的方式,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的邏輯結構,以深入記憶。
(四)制造安靜的氛圍
在聒噪的環境中人很難專注下來,也很難把字讀進心中,因此,制造一個安靜的氛圍是十分必要的??梢赃x擇一個空閑的晚上,自在一處,靜下心來細細閱讀。
(五)制作思維導圖
對文章的理解不僅存在于一字一句,還在于對文章整體框架的掌握。而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有效的記憶和思維工具,其運用可以幫助學生構建文章框架,理清人物和場景關系,在發散中著眼細處,見微知著,由小及大,擁有靈活的閱讀視角,提升閱讀效果。
綜上所述,教師應積極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幫助初中學生提升語文閱讀能力。教師首先應從學生的興趣著手,采用趣味性課堂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提出質疑、將作業與閱讀相結合并指導閱讀技巧。這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探索熱情和閱讀信心,還可以鼓勵學生,提升其創造性思維和獨立閱讀思考的能力。也可以從學生需求的角度出發,創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和環境,并進行有效積極的技巧指導,引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采取多角度、多樣化、全方面的解決策略和方法解決閱讀少、閱讀難的教學痛點。但無論如何,閱讀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教師需要不斷做出努力,學生也應同樣不斷提高自己,認真思考,積極積累,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張敏.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苑教育.2020.(04):41.
[2]黃鳳琴.初中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的研究[J].長江叢刊.2018.No.411(18).
[3]趙靜.如何提升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實效性探究[J].學周刊.2021.(3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