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筱詠
摘 要: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物理教師總是比較注重提升學生的卷面成績而忽略綜合素質的培養。為了學生的長遠發展和思維能力的提升,高中物理教師應以生為本,貼近學生的生活,采用情境創設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斷提升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
關鍵詞: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情境教學;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2-0082-04
Ingeniously Set the Situation, Exciting and In-depth
——On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 Creation in Se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Classroom Teaching
WANG Xiaoyong (The No.1 Middle School of Tongwei Coun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Influenced by traditional exam-oriented education, se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ers always pay more attention to improving students' test scores and ignore the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For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thinking ability, se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ers should be student-oriented, keep close to students' lives, and use the teaching method of situational creation to help students further improve their learning efficiency, so a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students' physical core literacy.
【Keywords】Se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Classroom teaching; Situational teaching; Application strategies
新課改要求學生要具備自主學習和科學探究的能力。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內容下也應重視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目前,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仍然存在老師重視教學課本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對探究性實驗和結論推導有所忽視的現象,使得物理課堂學習內容與實驗、與現實生活聯系不緊密。此外,由于高中物理教學內容越來越復雜,學生對于部分知識難以理解。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就是要與時俱進,不斷轉變教學手段,不斷尋找新的教學措施以促進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下面的內容將探究運用情境創設教學法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
1.高中物理教學現狀
對于高中枯燥乏味的物理學科來說,教師往往都是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這對于學生掌握物理知識來說是沒有益處的。由于這種教學方法提不起學生對物理課程的興趣,導致學生對于學習物理以及物理問題的研究沒有積極性。同時,大多數高中物理老師對實驗又不太重視,一些通過實驗就能非常容易解決的問題總是用講授法給學生灌輸。這樣長期運用老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教學模式導致課堂缺乏互動性,學生不能和老師一起去探究物理問題。這樣不注重學生主動性學習意識培養的傳統教學觀念,導致了高中學生對物理學科越來越怕,越來越不喜歡學習物理課程,物理教學成績總是難以提高。
2.高中物理課堂情境創設的原則
(1)符合學生的實際認知
物理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需要充分考慮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心理認知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創設的情境必須滿足學生的認知水平,可以讓學生輕松接受,促使學生在新舊知識點之間產生聯系,指引學生在新奇的情境中主動進行探索,完善學生的物理知識體系。與此同時,教學情境模式的應用就是為了讓學生主動地投入高中物理知識點學習過程,因此,教師必須創設帶有趣味性的情境,更易引發學生進行聯想思考,推動學生主動投入物理課程學習環節。
(2)貼近學生生活
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生活情況,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入,最大限度地符合學生的認知,要能滿足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讓學生能夠盡快熟悉教學的基本內容并進行探究。
(3)以學生為本
在創設適合班級學生的物理教學情境時,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接受能力方面進行思考,觀察并分析每個學生具體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能力。學生與學生之間本身存在差異化特點,因此,需要堅持因材施教的基本理念,在教學情境創設過程中,主動站在學生角度思考教學發展變化的方向,在了解學生需求時,能夠通過情境創設的方式,得以滿足學生學習的個性化需求,提升學習有效性。
(4)實現助學作用
高中物理情境創設之下,能夠最大化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高中物理課程內容包含了抽象性與復雜性特點,這對于高中學生而言,同樣具有難以理解的困難。所以,在情境創設下,能夠將知識點得以細化和直觀化,幫助學生能夠在主動思考與分析下,沖破學習困境,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3.高中物理情境創設的教學意義
在現階段的物理教學中融入情境創設的教學理念,不僅可以滿足新課改的教學要求,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新高考帶來的挑戰。
(1)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
物理知識中所包含的內容和種類較多,所以要通過不斷的積累來對知識點進行對比,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由于教師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學生只是通過機械式的物理記憶對知識進行分析,并不能掌握更多學習技巧,從而降低了課堂教學質量效率。而通過良好的情境創設,可以讓學生充分調動物理思維分析與解決問題,在理論化的知識系統下促進學生物理綜合能力的提高。
(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年級的不斷升高,對于各學科的學習,都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所以,對于課程學習分配時間分配不夠合理,有些同學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時間較少,所以無法進行系統的知識學習。而在情境化的學習中可以將抽象化的物理變得更加具體,并且通過所熟悉的環境能對趣味性的物理實驗產生興趣,增強課堂趣味性的同時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
(3)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現實的物理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主要通過講解向學生傳授知識,所以很難提高主觀能動性開展問題的分析。而在情境創設中可以將更多理論性內容變得更加具有創造性,并且能夠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下引發學生的深層次思考。只有通過獨立思考學習到的內容才能夠記憶深刻,通過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增強物理學科的實效性。
4.情境創設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創設實驗情境,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實驗是物理學科學習的基礎,在物理教材中就有很多實驗章節設置。因此,老師就可以根據課本內容和教學大綱要求創設實驗情境,讓學生積極有興致地參與實驗探究,進而更好地掌握相關物理知識。例如,學生在學習“摩擦力”這一節的時候,老師首先要向學生介紹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的概念,然后再向學生解釋摩擦力的現象,通過老師的介紹,學生對于摩擦力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掌握起來仍然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因此,老師就可以根據相關的內容進行情境創設。比如,老師可以利用黑板和板擦為例,將板擦按在黑板上進行移動,學生會聽到摩擦的聲音,這就是摩擦力產生的現象。或者,老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手掌摩擦,時間一長,學生就會感到手掌發熱,這也是摩擦力的表現。簡單的小實驗就為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創設相應的情境,進而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了相關的知識。
(2)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積極思考
在當前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問題情境策略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展現了諸多無可替代的價值,但其是否能夠在實際教學中切實發揮應有的作用,則取決于教師如何運用。而在實際借助問題情境策略進行教學時,各任課教師需要著重考慮的一點是學生的實際能力水平,他們中任何人對此考慮不足都可能無法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在高中進行物理教學活動時,教師就應該基于對所教學生的了解而積極創設適度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學習物理,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效益。
問題的情境創建多種多樣,適當運用可明顯增加教學效率。比如,在“行星的運動”這一章節的教學時,教師應該向學生全方位地展示物理知識,讓學生對課堂有新的印象,不再是教師單方面的講授。例如,教師向學生提問:“為什么行星總是圍繞著恒星運動?行星難道不會飛走嗎?”學生在知道行星運動時,再聯想這個問題的創建,就會積極思考為什么會這樣。行星的運動為什么總是圍繞恒星運動,學生積極的思考能夠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同時在這個問題上進行學習,還能為后期的萬有引力定律學習奠定良好基礎。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感受到不同的學習方式能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積極融入課堂的教學中,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3)創建面向生活的問題情境
在高中物理課程中,許多知識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這是物理課程的關鍵特征。與此同時,學生學習的大多數物理知識都可以應用于日常生活,可被用于解釋生命現象以及解決生活問題。因此,借助問題情境策略開展高中物理學科教學活動時,教師就需恰當引入生活元素,促使情境策略價值最大化,助力優質教學。
以講授質量是慣性唯一量度這部分的知識為例,許多學生都認為速度對物體的慣性具有決定性影響。講授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設計出適合學生具體情況的問題。教師可以首先問學生:“比較子彈和進行射擊的人,誰有更大的慣性?”許多學生認為答案是子彈,因為他們認為子彈是從槍里發射出來的,速度大慣性就大。老師再問一個問題:“如果有人在六米外的地方向你射擊一枚子彈,你會在運動中接住并停止運動嗎?”學生的回答是不會。然后,老師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研究,學生自然可以考慮慣性知識,并最終獲得更高的慣性概念知識。然后要求學生分析以下問題:“不同彈藥有什么區別?”經過深入研究,學生可以得出結論,質量較高的物體具有較高的慣性,基于此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慣性測量指標的比例知識。
總之,在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時,教師應與現實生活保持聯系,充分結合生活元素設計生動d 問題情境,以使得學生享受學習過程,讓學生更好地感悟知識,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體會生活教學的價值,促使學生知識學習效率大幅發展和提升,最終順利達到既定的教育目的。
(4)借助情境創設,培養科學態度與責任
科學態度與責任是指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認識科學本質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正確態度和責任感,也是培養學生具體優秀品質的關鍵所在。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需要融合一定的情感元素,激發學生內心情感認知,利用產生的情感為深入學習和了解物理知識提供動力,有效完成科學探索活動,物理教學目標將會得到充分實現,學生的科學態度與責任也會得到強化發展。例如,教學“超重與失重”時,教師創設“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情境,引導學生分析宇航員在發射過程中的超重狀態與在太空中的失重狀態,理解超重和失重這兩種不同的物理現象,同時,延伸到宇航員在太空中所處的艱苦生活環境,引導學生產生強烈的愛國意識與奉獻精神,并向學生講解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現狀,提升他們的民族自豪感與學習動力。
(5)創設真實教學情境
所有的知識都來源于生活,且最終應用于生活。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存在許多理念與定理,都是無數前輩在實際生活中進行分析、探索、總結得出的。因此,大部分物理知識點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邏輯性與抽象性,高中生學習起來會感覺有一定的難度。在施教時,教師可以創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產生求知欲望。
例如,當高中物理教師講解“失重與超重”的知識點時,就可以結合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坐電梯的真實案例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失重與超重的概念。同時,在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將一個裝滿水且底部帶有一個小孔的水瓶從高處自由落下,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可以驚奇地發現,竟然沒有一滴水從小孔之中流出。而后,為了學生更好地進行觀察,教師可以將瓶子之中的水換成帶有顏色的墨汁,并逐次改變水瓶每次下落的位置以及高度,讓學生仔細觀察,是否有墨水流出。此種真實教學情境的開展可以充分刺激學生的視覺神經,使其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最后,教師可以對此種現象產生的原因進行講解,讓學生深入了解失重與超重的理念,并讓學生聯想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失重與超重的現象,提高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
(6)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物理教學情境
在傳統教學觀念的引導下,教師的物課堂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并且只是以老師講學生聽的方式進行,這并不能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之中,同時也增加了物理課堂的乏味性。所以,為了增加學生對于物理學習的興趣以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使用現代化的信息設備以及多媒體設備,通過創設情境的辦法為物理課堂增添互動性以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來提升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當高中物理教師講解“微觀粒子運動”知識點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軟件向學生展示微觀粒子真實的運動狀態以及運動規律,從而加深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物理邏輯思維與想象思維。尤其是多媒體軟件技術的應用,可以促使學生在圖像、聲音、光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激發對物理知識學習的欲望,充分激發學生的各個感官,增強學生的認知水平,在沉浸式的高中物理情境模式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此種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改變物理課堂沉悶、枯燥的氛圍,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促使教學情境向多元化以及多樣性方向發展,有利于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高中物理成績。
(7)通過類比設計情境
在學生掌握的知識越來越多的過程中,部分學生就會發現一些即將要掌握的內容和之前掌握過的知識有一定的聯系,這樣的關聯能讓學生更順利地領悟新的知識,教師也能利用這種情況的產生設計教學情境。教師在給學生講新內容的部分時,能夠合理運用類比設計情境教學,開闊學生的思維能力,指點學生對新知識展開剖析。特別是學生不明白的地方或者非常抽象的內容,教師就能根據學生已經掌握的內容引導學生剖析新知識,這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比如,在“電勢差”的物理課堂教學中,這部分知識對于學生而言還是非常抽象的,假如教師給學生講授知識時,一味地念或者讀教材中的內容,那么大部分學生時無法掌握這部分知識。這時候教師就想到之前了解過的“高度差”內容,教師先是讓學生回想高度差的內容,高度差用通俗的語言來說就是:兩個高度相減的絕對值。所有的力做功都是力乘以位移和它們的余弦。物理意義就是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因為重力就是豎直向下的,不管你怎樣沿著哪個方向移動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就是高度,然后讓學生根據高度差的知識去了解電勢差的新內容。學生就能在掌握高度差的前提下,利用高度差的知識對電勢差的內容展開聯想和理解,這樣學生在學習電勢差時就不會感到過于抽象,讓學生更順利地理解這部分知識。因此,教師在課堂中運用類比的教學情境,可以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見的難題,有效地提高課堂成效。
(8)創設多樣化的實踐情境
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不僅要在理論化的內容當中進行分析與吸收,而且還要通過具體的實驗對物理結論進行準確的驗證。例如,在學習“勻速圓周運動”時,為了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練習與鞏固,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下環節進行相應的物理知識實驗。利用系繩的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進行運動的物理現象來推出具體的結論,并對勻速圓周運動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另外,教師還要對實驗的教學時間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配。不能只為了完成實驗教學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所以要在課本內容基礎之上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個性化發展及時調整實驗情境,并且教師還要在實踐過后開展激勵式的評價,促進學生提高學習物理學科的自信心。
5.結語
綜上所述,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高中物理教師要重新審視教學重點和難點,熟練掌握情境教學的原則及教學策略,并要從分析所教學生的物理學習情況入手,狠抓實驗情境創設、生活情境創設、類比情境創設,并通過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逐漸培養高中學生的綜合素養,最終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郭應喜.新課改背景下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研究[J].成才之路,2019(06).
[2]王集峰.論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J].成才之路,2019(06).
[3]鄧莉.創設有效情境 助力高中物理教學[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27).
[4]安康.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情境的個性創設[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1(17).
[5]高賜國,解佳樂.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之創設問題情境[J].求知導刊,2021(35).
[6]周曉強.高中物理教學中情境創設的研究[J].學周刊,2021(22).
[7]管錳.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J].名師在線,20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