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麗嬪
摘 要: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初中語文分層教學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通過分層教學,許多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了提升,但一些語文教師開展的分層教學方法較為單一,不能滿足全體學生強化語文能力的需求,導致一些學生的語文學習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本文分析了初中語文分層教學的重要性,總結了一些語文分層教學的教育方法,希望幫助更多的教師改進分層教學方法,提升每一個學生的語文成績。
關鍵詞:初中語文;分層教學;有效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2-0124-03
A Probe into the Effective Methods of Implementing Layered Teaching of Chines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
SU Libi?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 Longhai District, Zhang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curriculum reform today, the Chinese stratified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 has been developed to a certain extent. Through stratified teaching, many students' Chinese proficiency has been improved, but the stratified teaching method carried out by some Chinese teachers is relatively simple, which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all students to strengthen their Chinese proficiency, resulting in some students' Chinese learning not reaching the expected resul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tiered Chinese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summarizes some educational methods for tiered Chinese teaching, hoping to help more teachers improve tiered teaching methods and improve each student's Chinese performance.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Layered teaching; Effective method
隨著課程標準的改革,語文教學越來越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考慮不同學生的語文基礎,通過多種方法增加不同水平學生的知識積累,分層教學成為初中語文教師必須具備的能力。教師應不斷探究分層教學的應用,促進國內教育事業繼續發展。
1.初中語文分層教學的理論
分層教學,顧名思義就是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同時將教學內容拆分,讓學生從基礎內容開始逐步進行學習,是一種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習成績為目的的教學形式。初中語文學習不同于小學,涉及的基礎知識變得廣泛,一些學生不能熟練掌握相關知識,但也有一部分學生不僅對這些知識爛熟于胸,還能主動學習課外知識,觸類旁通,自主地對語文知識進行延伸。語文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開展分層教學,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進步,提升全體學生的語文能力。
2.初中語文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在過去的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對分層教學沒有概念,讓所有學生學習相同的題目,沒有考慮到學生知識掌握的差異性。初中語文分層教學將學生分成不同的階段,讓不同階段的學生學習和研究不同的問題,讓所有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樣才能激發不同學生的潛力,讓基礎好的學生進一步思考;讓中等水平的學生牢記所學知識;讓學困生跟上教學進度,發掘提升成績的空間。總而言之,分層教學能夠調動所有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對課堂知識進行思考,讓所有學生都能跟上教學進度。
3.分層教學的發展
(1)分層教學,自古有之
中國古代就有許多分層教學的理論,最著名的分層教學當屬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風格大體上都一致:在同一件事上孔子對不同的學生給出不同的解釋或要求,不同的學生能夠根據孔子的引導得出不同的結論,學到更多東西。孔子的故事說明在遙遠的古代,人們在教學過程中就開始使用分層教學,說明我國古代的教學理念是非常先進的,要加以繼承和弘揚。
(2)過去不注重分層教學
為了實現現代化教育,過去的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大都借鑒他國的教育方式,并將之奉為權威,導致教學方式缺乏創新,教師很少開展分層教學,一是語文學科不同于數學等學科,不容易實現分層練習,二是語文教師認為分層練習的作用不大。一些教師也嘗試過分層教學,但由于缺乏理論體系的支持,無法撼動主流教學地位,導致分層教學無法廣泛開展。
(3)引進分層教學階段
隨著國際教育事業的發展,我國開始注重引進國際分層教學的經驗,并根據相關案例開始發展分層教學理論,在這個階段初中語文教學開始建立分層教學體系,分層教學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4)課程改革與重拾傳統文化階段
隨著我國的發展,課程改革逐漸受到國家和人民的重視,同時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人們開始審視過去的傳統文化,發現許多的所謂先進思想是我國古代人們最早提出的,并認識到我國早已出現了分層教學的教學思想。隨著現代化教育的發展與普及,我國已經有能力將古代文化中的精華提取出來,應用到實際教學中,人們也能夠認識到古代文化中的不足之處,能夠理性看待古代文化,不必擔心一些舊思想死灰復燃。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新課程理念開展分層教學,借鑒古今中外分層教學的成功經驗,發展中學語文分層教學。
4.初中語文分層教學方法探討
(1)掌握學生實際情況,制定教學層次
初中語文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按個人能力進行層次劃分。精確的層次劃分有利于開展分層教學。在這個過程中語文教師不能各自為戰,應當相互協作,擴大分層教學研究的樣本容量,提高分層的精確度,切實促進每個學生提升語文能力。教師還可以通過各種測試掌握學生的差異,實時對分層教學進行調整。例如,同年級語文教師在開學初可協作開展語文能力小測驗,了解學生語文知識的掌握情況,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將教學內容分為三檔,即基礎層,應用層和進階層。值得注意的是,層次劃分是根據學生的水平進行的,并不是將學生平均地分成三組。每個班的學生的能力是不一樣的,整個班級沒有語文進階層的學生也是有可能的。如果教師將學生安排在不相符的層次中,對學生的學習是不利的,將學困生放在應用層或進階層會增加學生的挫敗感,不能提高學生的能力;將進階層的學生放在基礎層容易讓學生產生自我滿足的情緒,所以分層學習中不能出現揠苗助長和高成低就的分配情況。
(2)明確分層教學的目標
初中語文教師應當明確各個層次的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內容,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基礎層包含初中語文必須掌握的內容;應用層是為了學生將學習到的內容進行實際應用,有助于學生加固基礎,向更高層進階;進階層學生的學習安排并不局限于課內教學內容,通過適當拓展促進優秀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進一步的思考。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將學生分層后要讓學生明白分層只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給學生提供適于本階段學習的方法,避免學生產生自卑心理和驕傲心理,讓學生認識到分層教學的開展是為了夠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讓學生在學習中少走彎路。例如,在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學習中涉及比喻和比擬兩種修辭手法,教師可以給學生建立三個目標,首先所有學生都要明確兩種修辭手法的意義、聯系和區別,能夠使用兩種修辭手法造句。在第一個目標達成后,教師可以設立第二個目標,即讓學生能夠在下次作文考試中寫出兩句比喻或比擬修辭的句子。同時教師可以安排第三個目標,讓有能力的學生總結近期課內外閱讀中發現的比喻和比擬句,加深對這兩種修辭手法的理解。
(3)合理分組,高效搭配
教師應當合理將學生進行分組,讓水平相近的學生討論學習中的問題,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讓學生根據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問題作出解答,提升各層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例如,在部編版八年級上冊《孟子二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按照學生不同的古文學習能力將學生分成三組,將問題分為簡、中、難三組,讓每組學生能夠通過思考完成教師的提問。合理的分組不僅能增加學生的積極性,同時能夠強化學生的能力,讓學生樂于主動參與到學習中。
(4)因材施教,分層提問
教師應當對學生因材施教,通過分組讓學生研究不同的問題。在一篇文章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問學生不同的問題,讓學生分組作答。教師可以問水平較低的小組如何理解文中單句的意思,問中等學生如何理解文章的主旨,讓成績優異的小組總結出作者要表達的內心想法。教師還可以用不同的提問方法,提問同一個問題,對于知識理解不深的學生,用直奔主題的提問方法;對于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使用進階提問法,將其他內容融入問題中,讓學生對知識產生更多的思考,在兼顧基礎的同時,拓展學生的思維。通過這種教學方法,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收獲。例如,在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范進中舉》一課的學習中,教師可以拋出三個問題:1.范進為什么要一直參加各種考試?2.范進中舉的文章主旨是什么?3.根據主旨分析作者想要表達什么?通過分層提問,增加全體學生的閱讀能力,讓每個學生都有問題能夠思考。教師在提問時要按照問題的難易順序,對相應層次的學生進行提問,這樣做不僅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在每個問題提問的同時,其他層次的學生也能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保證學生都將注意力放在這些問題上,既能讓成績優異的學生思考基本問題,也能讓學困層的學生了解優秀學生的解題思路。
(5)布置分層作業
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知識掌握的不同階段布置分層作業,讓學生從易到難地完成作業,每完成一項任務,學生就會覺得攻克一道難關,完成所有作業后學生會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增加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為了達到更好的復習效果,教師要以教學重點為重心,將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拆分成基礎和進階兩大類。首先,作業過程中,學生能夠先掌握教學重點,從基礎層面對知識進行學習;其次,學生再完成進階部分,該部分是對基礎內容的延伸,還處于重點部分。最后,學生完成剩下一部分作業,這些作業與主要內容關聯性較差,是對課文知識的補充,通過分層完成作業,學生能夠梳理知識脈絡,熟練掌握教學內容。例如,在七年級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課后作業布置中,教師可讓學生先對課文中的生詞進行抄寫,然后讓學生完成思考探究部分,最后讓學生完成積累拓展中的問題,學生分層完成課后作業的三個部分,能夠增加生詞積累,加深對課文的思考。教師在作業驗收時先進行生詞聽寫,再分層分析課后作業的問題,講解順序與作業布置順序一致,加深學生課后練習的理解。
(6)循序漸進
教師應當合理安排學困生和中等生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能夠通過分層教學不斷提高學習能力。教師要防止這些學生產生思維固化,認為自己的水平永遠都會停留在較差或中等層次,要讓學生完成分層任務,讓學生逐步提升自己的語文能力。教師要了解,分層教學不是讓基礎較差的學生回答最基礎的問題,這樣會導致這些學生覺得自己只能掌握這樣的程度,導致學生學習出現上限;同時教師不能為了讓學生提高,用“跳躍式”的學習方法,這樣做很可能進一步讓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影響學生的學習自信。教師要充分研究教學內容,了解同一課程內容學生在不同階段中的表現,將教學目的分成一個個的小目標。學生通過這些目標,能夠帶著“目的”去學習,在小目標的完成過程中,通過梯度合理的分層問題,達到與其他同學一樣的高度。在語文學習中,強調能力的積累,教師要根據分層教學,讓“學困生”能夠跟上教學進度,通過分層問題讓學生溫故知新,不斷完善自身的語言能力。例如,在部編版九年級上冊《寫作——論證要合理》的學習中,教師應當讓學生明白寫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學生進行不斷的練筆,從實踐中積累經驗。本節課從三個部分介紹了論證的過程,即邏輯清晰、通過合適的材料對觀點進行論證和恰當的論證方法。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三項任務,讓學生在接下來的三次寫作練習中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論證練習。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在第一篇作文中注重第一點的練習,循序漸進,在第二次寫作時將論證重心放在前兩點當中,在最后一次寫作時要兼顧論證的三個要點。通過任務布置,學生可以通過最多三篇作文完成論證的基本應用,讓所有學生都學會議論文的寫作規律,達到提升所有學生寫作水平的目的。
5.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師在分層教學的開展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能力,制定分層目標,增加學生對分層教學的興趣,通過多種分層形式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促使學生通過分層學習提升自己在分層教學中的層次。教師應當在實際應用中積累分層教學的經驗,豐富分層教學的理論。
參考文獻
[1]劉瑞連.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設計的創新方向[J].天津教育,2021(21).
[2]涂靖.初中語文分層教學的必要性和實施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