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部頒發的《全國藝術教育總體規劃》中就明確指出:“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內容和途徑,也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道德水準、陶冶高尚情操、促進智力和身心健康發展的有力手段。”隨著藝術教育中"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培育中小學生的藝術情趣、審美觀與藝術創作等基本能力,已變成了我們重點關心的教育議題。
關鍵詞:藝術教育;語文教學;滲透
現代課程論著中明確指出:“學校的所有課程都應包含著藝術教育的因素。”那么,語文課堂教學也應該拓寬語文知識的學習和運用領域。一堂優質的語文課,必須熔德、智、美于一體,寓教于美,寓美于教。在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有機滲透藝術教育內容,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有促進作用,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多方面素質和能力,更能對學生進行藝術熏陶,有利于學生審美觀的提升。
一、藝術教育與語文教學的關系
當你聽到可以把藝術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去,能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這樣的說法,可能你會覺得很勉強。其實不然,語文教學和藝術教育表面看來如同風馬不接。實際上,語文本身就是語言的藝術。在語文教學的主要載體——語文課本中,包含了電視、音樂、舞蹈、繪畫等多方面的藝術知識。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完全可以改變故步自封的教學形式,把藝術教育引入語文課堂,通過藝術教育相關活動來活躍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其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增長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最終達到提高藝術修養的目的。
二、藝術教育滲透在語文教學中的幾種方式
如何才能把藝術教育有效滲透進語文課堂教學中,讓它更好地為語文教學服務呢?通過實踐探究,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音樂激趣,創設活躍氣氛。
在初中語文教材編排內容中,絕大多的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散文、小說或詩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恰當運用音樂,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又能讓學生在美妙的音樂中學到知識。如:在教學《詩經》時,教師就可以有效利用與內容相關的歌曲《蒹葭》引入新課,讓學生在美妙的歌聲中產生學習的欲望,從而達到激趣的效果。教學蘇軾的《水調歌頭》一類詩詞,我們也可以以音樂作為背景,引導學生配樂朗讀,再用歌曲《明月幾時有》等結束課程,為教學營造一種活躍、融洽的氣氛。
2、舞蹈助興,構建活力課堂。
傳統的語文教學過程往往單調且枯燥乏味。而舞蹈就是一個能讓課堂教學“活化”的良好載體。比如,在教學《雀之靈》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看一段孔雀舞的視頻,先直觀感受孔雀舞的獨特魅力,然后再讓學生結合文中精彩句子的描寫去感受其美,最后還可以讓學生們試著模仿如何跳。在老師的引導下,同學們如同受到感染,也會情不自禁地跟隨音樂自由舞蹈。這樣,使課堂富有生機活力,同時又能讓學生體會其中的不易,從而更能使學生感受到作者對文中舞者精湛技藝的敬佩和贊美之情。
3、圖文結合,加深課文理解。
許多的記敘文,或者詩歌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繪制課文插圖,圖文并茂,不但可以增強學生聽課的效果,又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春》一課時,教師就可以有效利用繪制課文中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幾幅圖,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首先,讓學生通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其次,讓學生將課文中描寫的五幅圖畫用圖畫描繪出來,教師再引導學生圖文結合分析理解課文,體會作者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最后,還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畫出他們心中春天的更多美麗圖畫,再用文字將所畫圖畫中景物描繪出來。這樣一系列的圖文結合訓練,既能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掌握,又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4、戲劇表演,提高綜合素質。
課本劇、舞臺劇、小品、戲曲等形式,富有兒童情趣,符合兒童樂于表現自我的特點。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多小說類作品都可以利用這樣的形式,提高學生對課文中的人物、事件的認識、理解,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團結協作等綜合能力及創造性思維。如:教學《變色龍》一課時,在梳理完文章故事情節后,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由幾名學生分別擔任奧楚蔑洛夫、赫留金、普洛赫爾等重要角色,其余同學都擔任“導演”,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共同為臺上的“演員”出謀劃策,以求更好地體現文章主旨。比如奧楚蔑洛夫專橫跋扈、欺上媚下、見風使舵的沙皇走狗形象應該用怎樣的神情和語調才能體現?無論是做“演員”還是做“導演”,學生們都積極參與其中。在這邊導邊演的過程中,學生不但熟記了課文的內容,還對課文所要揭示的主旨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時學生還在導、演過程中提高了綜合素質。
5、多媒體,促成高校課堂。
多媒體課件可以從視覺、聽覺等多方面、多層面給學生以藝術的熏陶感染。教師設計出精美實用的課件通過聽、悟、品、讀等方式,力爭,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使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形象直觀,更有利于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引起他們對美的熱愛與追求。這樣的課堂,不僅讓學生學到了知識,還陶冶了學生情操,更能提高他們的藝術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
在現代教學中,藝術教育越來越受到有識之士的高度重視。著名藝術家羅丹說:“美到處都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因此,我認為,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藝術教育,一定會讓課堂更加活躍,更符合學生的身心需要、認知規律、學習規律,把藝術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去,是提高語文教學,促進學生有效學習語文知識和素養的一條捷徑。
參考文獻:
[1]《藝術教育》雜志
[2]《小學藝術教育》
[3]《齊心協力共創農村學校藝術教育新天地》
作者簡介:王永琴,出生于1981年07,女,漢族,籍貫:重慶綦江,現任綦江區三角中學教師,漢語言本科畢業,中學語文一級教師,主要研究語文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