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熠 張志巍
摘 要:影視傳媒具有文化傳播功能,通過文化作品的傳播,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可以得到大范圍的宣傳,不僅可以讓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可以欣賞到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而且可以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推動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為了更好地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播,影視傳媒行業應積極進行改革,創造出更加優秀的影視作品,并嚴格把控作品的質量。因此,對影視傳媒傳播的主要特點及文化傳播中影視文化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并探討影視傳媒在文化傳播過程中的改進措施,以更好地促進我國本土文化的發展。
關鍵詞:影視傳媒;傳統文化;影視作品
注:本文系成都大學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項目“《活動影像編輯》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建設”(202102140012)研究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電影事業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和繁榮發展的黃金時期。政策環境持續優化,并呈現出許多別的國家所不具備的制度優勢。《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關于加快電影院建設促進電影市場繁榮發展的意見》《關于支持電影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支持電影事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密集出臺,電影精品專項資金、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等多項扶持優秀電影作品創作和推進電影產業發展、電影市場繁榮的配套措施,為電影事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體制機制、政策環境和資金保障,持續吸引優質資源進入電影行業。
高質量的影視作品可以通過電影、電視劇的形式走出國門,在國內市場中占領高地的同時,也收獲了大批的國外影迷,使中國的影視產業迎來了高質量發展。信息技術的革新也使影視作品的內涵得到不斷延伸,影視作品的形式也變得更加多樣化。隨著抖音等以影音內容為主的短視頻應用程序的不斷興起,影視傳媒逐漸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不僅能給人們帶來視覺上的享受,而且成為人們獲取知識、追溯歷史的重要途徑。由此可見,影視傳媒是文化傳播的一種重要形式。
一、影視傳媒傳播的主要特點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影視傳媒技術手段不斷革新,不僅改變了文化傳播的手段,而且使得文化傳播更加深入人心,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文化傳播系統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其中,影視傳媒傳播最明顯的特點就是豐富了文化傳播的內涵和外延,使得文化傳播方式不斷更迭,擴大了文化傳播場域,促進了文化間的相互融合。
(一)突破時空,擴大傳播范圍
與傳統文化傳播相比,影視傳媒傳播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極大地擴大了文化傳播的范圍。影視傳媒可以通過多種傳播方式將影視作品呈現在人們的面前,打破了地域限制,擴大了觀眾的規模,而且影視產業突破了以往單純用文字來描述畫面的局限性,利用語言并結合人物生動的演示來吸引人們的興趣,促進了人們對作品的理解,使文化通過影視作品得到了更好的傳播與推廣。同時,受眾群體的增加還能刺激影視傳媒傳播方式的更新,利用影視傳媒傳播的優勢,可以實現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對信息進行傳輸與獲取。目前,影視傳媒行業得到了極快的發展,加上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跨越國家、地區以及時區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極大地推動了文化融合。
(二)視聽融合,豐富傳播種類
傳統文化的傳播主要是依靠文字內容和簡單的圖像技術,然而新媒體卻將聲音、高清圖片和影像技術應用到了信息傳播過程當中。隨著智能手機的廣泛普及和移動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中國手機網民規模得到了快速增長。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了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10.29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373萬。網民每天通過手機或者電腦進行信息的傳輸和接收,大量的文字、圖片、聲音以及影像等內容通過各類設備在不同用戶之間進行傳輸,極大地豐富了我國人們的信息傳播形式。
(三)利用大數據,增加用戶黏性
影視傳媒行業使得文化得到了大范圍的傳播,在滿足大眾需求的基礎上,對影視作品的內容也進行了相應的創新,不斷地調和大眾口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關注到了觀眾口味的多樣化,拍攝了多種類型的影視作品,贏得了廣大影迷的支持。App主要基于個推大數據,并結合用戶的線上、線下行為以及用戶的基本屬性、生活形態、行為特征,能實時推送受眾較為喜愛的內容,使受眾可以在自由支配的時間段中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影視作品進行觀看,有利于增加用戶黏性。
二、文化傳播中影視文化的應用價值
(一)加快文化傳播速度
影視傳媒對文化的傳播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可以讓文化“走出去”,通過豐富的文化內容引發文化共鳴的同時,在國際上也能獲取更多的文化理解,能贏得更高的國際地位,更好地實現民族復興。同時,將民族文化符號同影視內容進行有機結合,既能豐富影視內容,也能使觀眾更深刻地感受民族文化內涵。例如:在很多的優秀影視作品中,通過服、化、道以及和歷史文化進行互動,可以提升作品的質感,所以我國也可利用影視傳媒這個媒介,將我國的傳統文化呈現在大眾面前。對于現代社會來說,影視傳媒已經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影視傳媒是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對文化的對外推廣有著重要的作用。
首先,能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播。我國擁有深遠綿長的中華文化,經過歷史的積淀,這些深厚的歷史底蘊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更是需要大力發揚、傳承的民族自信,因此影視傳媒行業應通過現代影視技術,以當今時代為背景,重述歷史文化。電影《花木蘭》雖然褒貶不一,但正是由于該部影片對文化的解讀,讓全球重新認識到了中華民族堅韌剛毅和不屈不撓的品質。
其次,發揮影視作品自身的帶動作用,使其不僅在文化記憶中扮演著存儲器的角色,而且能喚起人們的文化認同,使人們更好地傳承文化。影視傳媒通過影視文本、影視內容、影視結構三個方面的敘事方式為大眾呈現了文化記憶。戴錦華說:“歷史是一種權力的書寫……而記憶則似乎是個人化的,或者用福柯的說法,是人民在某種意義上對抗歷史的場域,或者說記憶是歷史所不能吞沒、規范的場域。”無論以消費主義為主的現代社會如何發展,作為精神本質的文化記憶是永遠都不會被磨滅的。影視傳媒恰是如此,作為扮演存儲器的角色,一直承擔著民族精神的文化記憶。同時,還可通過碎片化片段并以蒙太奇的手法將個人記憶和集體記憶連接起來,以喚起人們的文化認同,達到促進文化傳承的目的。
(二)促進文化交流,提升文化知名度
影視傳媒通過傳播文化,可以發揮民族文化交流的作用。正如上文所說,因為影視傳媒具有記錄作用,喚醒文化記憶可以增進文化認同,文化認同的產生是伴隨著文化沖突的,文化沖突為文化交流提供溫床,最終形成文化認同。文化的性質是矛盾的,既有排他性又有包容性。隨著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影視傳媒的內容更加豐富,傳播范圍更廣,并且人們可隨時進行收聽,聲畫并茂,信息真實,能夠更好地促進文化交流。而文化的多樣性引發了文化碰撞,因此對于異于本土民族文化的文化,可以采取兩種處理方式:一是可以求同存異的方式對其進行融合與改造,這是包容性的體現,同時也有利于促進本土民族文化的發展;二是將其與本土民族文化進行強烈的對比,排他性可以使人們的文化認同感得到加強,有利于促進本土民族文化的傳播和社會穩定,從而使影視傳媒通過其豐富的特點、傳播方式為民族文化交流提供充足的動力。影視作品的傳播可以提高我國文化的知名度。影視傳媒傳播的有效性使得影視傳媒作品能夠通過生動形象和有效的傳播方式,提升文化知名度。例如,對于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影視作品,影視傳媒行業可以使用電視、電影等方式將其推向國際社會,使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去”。我國有很多比較具有民族特色的影視作品,其中《木府風云》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這部電視劇以云南納西木氏統治為背景,講述了木氏家族的愛恨情仇。
(三)記錄民族文化,彰顯文化象征
進入21世紀以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速度在不斷加快,文化間的聯系越發密切,傳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從中華民族文化傳播的基本情況來看,影視傳媒在其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是重要的推動劑,它使得民族文化范圍在不斷拓寬,并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所以在傳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影視傳媒的作用不容忽視。通過觀看影視作品,人們可以在具體的視覺體驗中對我國傳統文化產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尤其是通過觀看一些紀錄片,人們可以產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受,從而提升民族自豪感。影視傳媒本身就發揮著儲存器的作用,因此可以使文化得以不斷集成和可持續發展,不僅能對文化遺產進行保存,而且更便于對文化遺產進行傳播。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重點記錄了故宮書畫、青銅器、宮廷鐘表、木器、陶瓷等領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復過程和修復者的生活故事,利用影視傳媒的特點,向廣大受眾展示了世界頂級的中國文物修復過程和技術,展現了文物的原始狀態和收藏狀態,不僅近距離展現了文物修復專家的內心世界和日常生活,而且完整梳理了中國文物修復的歷史源流。
(四)促進區域文化交流
隨著國際交往日益密切,區域文化交流與交往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趨勢,而影視媒體在新時代下也得到了全新的發展與進步,這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區域文化的交流與交往。對于文化之間的碰撞,一方面,要取其精華,通過同國際文化作品進行競爭,為我國的文化注入新鮮的活力,從而提高我國影視產業的發展質量;另一方面,要將我國優化后的影視傳媒作品再次向國際輸出,這樣的作品是面向大眾的、具有寬廣的國外市場的作品,更加符合國際社會的文化需求,可以進一步拓寬我國影視行業的海外市場規模。這種不斷輸出、優化、再輸出的過程是一個循環的過程,也是促進我國影視產業不斷完善的過程,更是促進國際文化交流的過程。通過國際社會反饋留存下來的影視傳媒作品更加具有展示度,可以讓國際社會更深入地了解中國,改變對中國文化的一些刻板印象,從而改變他們對中國民族文化的認知。此外,當影視傳媒作品作為一種文化被傳入國際社會上時,也可以為外國的影視市場提供一些影視經驗,從而達到互利互惠的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影視作品必須建立在尊重民族文化的基礎上,以保證觀眾獲取知識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三、影視傳媒在文化傳播過程中的改進措施
(一)促進媒體間的融合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誕生在中國境內,為中華民族各族人民共同創造、歷經數千年、為中華民族世代相傳和發展的各種思想形態和價值觀念的集合,其主要利用文學、教育、活動等傳播途徑進行文化傳播。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逐步有了報紙、廣播和電視、電影等新的傳播途徑。雖然傳統媒體曾經在文化傳播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現階段傳統文化的傳承更需要來自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因此應促進傳統媒體和影視傳媒的融合,以此來強化傳統媒體的傳播效果,重塑文化經典。
(二)提供政策支持
影視傳媒的改革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突破,在促進文化傳播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相關部門需要將影視傳媒行業的發展放在重要的位置,積極調整影視傳媒行業的發展政策,實時更新影視傳媒行業的內容,以給影視產業提供支持。同時,相關部門還應根據時代的變化正確引導影視傳媒行業的發展,打造健康、積極的影視文化,不斷推動我國影視傳媒行業的蓬勃發展。
(三)積極進行改革
影視傳媒行業在不斷發展與壯大的同時,也給我國傳統文化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因此,影視傳媒行業要不斷順應時代需求,積極進行改革,不斷利用傳統文化自身的優勢,探索出一條更適合自身發展的傳播途徑,堅守底線,以在新的文化體系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價值。
綜上所述,影視傳媒具有促進文化傳播的重要意義,因此影視傳媒行業要創造出能滿足大眾需求的影視產品,與國際相接軌,提供更多優質的影視作品,提高中國影視產業的口碑,不斷開拓國際市場,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同時,為了更好地弘揚中國的優秀文化,影視作品中還需要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向全世界的人們展示中國風范,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參考文獻:
[1]袁佳琦.基于影視傳媒的文化傳播功能研究[J].大觀(論壇),2021(6):69-70.
[2]王軍.影視傳媒對武術文化傳播作用芻議[J].中國報業,2019(10):50-51.
[3]陳峻俊.民族文化傳播:概念、指向、方法及展望:基于相關研究的思考[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4):128-138.
[4]劉姿均.新媒體時代文化傳播力的提升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21(8):245-246.
[5]劉成勇.新媒體時代文化資源網絡傳播的現狀及對策[J].新聞愛好者,2016(11):48-51.
[6]劉光英,王雪梅.“一帶一路”視域下中國影視作品海外發行的機遇、困境與策略[J].電視研究,2019(9):57-59.
[7]張在磊,田宗遠.傳媒商業化語境下的影視文學對大學生道德教育的影響[J].法制與社會,2015(13):230,232.
作者單位:
成都大學中國-東盟藝術學院影視與動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