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柱
摘 要:基于高校影視學科美育創作的教學現狀與機遇分析,指明國家相關的政策導向,總結當前高校在影視美育方面的成果,分析當下國內的新時代美學價值觀的主流,并通過案例分析的形式,厘清高校影視工作室現有的教學模式與學科課堂的關系,明確高校影視工作室的運營特點,然后以影度工作室為例,對四種教學形式的成果進行簡要的分析,說明影視作品美育創作與傳播的教學形式內容,提出更加前端的教學形式思考。
關鍵詞:影視學科;工作室;美育;創作與傳播;教學形式
一、高校影視學科美育創作的教學現狀與機遇
自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之后,國家相關部門陸續制定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2015年)、《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2020年)、《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2021年)等,各地高校也紛紛開展了針對本學校的美育工作。2021年11月,中國人民大學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召開“新時代高校美育教學體系改革建設”研討會,聯合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中央音樂學院、清華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等多所高校共同搭建美育建設平臺,為高校美育工作的開展搭建一個借鑒學習的平臺。
作為以影像傳播為主要成果導向的影視學科,在美育創作教學方面,同樣存在著百花齊放的發展態勢。北京電影學院更是響應北京市政府的美育方針政策,自2017年開始將本校導演、攝影的核心教育內容應用于全國中小學影視教育,通過電影觀賞、影評撰寫、表演課本、拍攝微電影的形式,進行美學教育的全年齡段覆蓋,提升觀影者身心健康水準、學習能力以及審美認知,同時培養其團隊精神。自2019年以來,院線陸續推出符合新時代美學價值觀的影像作品《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我和我的父輩》“國慶三部曲”。以紅色影視文化背景為依托的電影絡繹不絕登上大熒幕,并收獲市場一致好評。為進一步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影視工作室教育模式如雨后春筍般在各大高校蔓延,在以培養該領域專業技能與構建校企平臺為常態的精英教學體系以及探索研發數字媒體先鋒藝術的前提下,未來將逐步建立起針對高校影視學科美育創作的工作室培養模式,從而完善教育層級與社會市場價值審美體系,建立起良好的影視輿情氛圍,創作出短視頻時代下的美學影像。
著名電影理論家巴拉茲認為,電影藝術的誕生不僅創造了新的藝術作品,而且使人類獲得了一種新的能力,用以感受和理解這種新的藝術。他還指出:“電影藝術的產生增強了人的理解能力,因而揭開了人類文化歷史的新的一頁。”正如巴拉茲所言,影像的力量引領了時代發展與歷史進程的思維變遷。高校影視學科,既承擔著培養優質且價值觀導向崇高的時代人才的職責,又肩負著整個教育體系乃至社會的影視教育重任。
二、影視工作室的教學創作形式與課堂關系
社會環境與技術條件在日益發展,高校對影視作品創作人才的培養手段與方法容易產生滯后與脫節。當今世界正走向一個數字媒體高速發展的影像期,元宇宙、新媒體實驗影像、二級市場影像品控技術趨于平民化等行業熱潮蜂擁而至,而以四年為一周期的大學教育體系,逐漸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需要,培養的人才存在創新性不足、與市場脫節、動手能力缺乏等問題。高校影視工作室是教學模式改革的先驅,提升教育理念的先進性,有針對性地完成培養目標,建立符合市場的培養模式,開發創新手段,是新千年以來高校影視工作室所做出的改變與努力。
(一)各大高校影視工作室的教學模式
廣西教育學院針對其影視媒體工作室提出“項目驅動、混合空間、多方協同”的教學模式改革,既建立起影視項目的市場考核體系和創業項目孵化與教育體系,同時又將自身的影視工作室平臺打造為校企合作實習實訓基地,并展開線上線下教學,而且通過結合企業人才與教師隊伍完成雙向管理體系,充分發揮高校工作室的自身優勢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影視廣告工作室則是主體強化專項影視項目,針對影視廣告實踐課程的教學進行深度挖掘,使課堂的理論教學符合市場的實踐要求,能夠更加具體地貼合市場,并有質量地完成教學作品創作。南京城市職業學院在工作室的教學創作形式上是針對影視專業的某一項技能進行深度訓練,通過對學生影視剪輯能力的全面培養,使學生熟悉市場剪輯師所需要熟知的各類軟件以及各項分工,以工業化的教育教學,體現出其職業教育性質。
(二)影視工作室與學科課堂關系
針對工作室與學科課堂教育的比較,沈陽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教師國玉霞曾在電影評價中指出,二者的教學模式在教學目標、理念、模式、學習動機、策略、師生關系、評價方式、學習效果、行業適應能力等方面有著極大的不同。課堂教育以理論為導向,統一設定學習的目標與動機,虛擬項目較多,采用普遍化指導及隨堂指導,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接受,與行業脫節;而影視工作室則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自主選擇目標,實戰項目較多,個性化指導,學生能主動發揮創造力,與行業接軌。國玉霞還提出了創設學習情境增強感知的方法:進入情境、對比情境、脫離情境、再情境化。國玉霞通過對工作室教學方式的深度挖掘,總結出建立學生自我價值意識的教學模式,同時結合實際項目的能力提升與團隊素質提升,來達到美學教育的目的。當下的高校影視工作室大抵以市場為導向,突破學科培養模式的滯后壁壘,展開知識與技能方面的跨越式提升。與此同時,部分高校影視工作室在經過多年的發展與規劃后,也陸續將提升人文素質、傳播美學意識、抵制低級影像作為其教學宗旨。學生在能動的學習過程中,除了極大程度地與市場接軌,還將影視美育的創作傳播思維作為自身價值觀的構建基石。
三、美育創作教學在影度工作室的實施成果
影度工作室是湖北商貿學院影視攝影與制作專業于2016年創立的以開發原創文藝影視作品為主,市場項目及影視廣告為輔的影視工作室。影度工作室先后完成了與學科實踐課程的融合項目,在國家級一類大賽中創作出了優質作品,參與了國內多項一流學科交流合作,并與社會市場項目對接。
(一)工作室與學科實踐課程項目融合
影度工作室成立至今,融合學科實踐課程項目,針對傳媒專業基礎課寫生的創作要求,指導工作室團隊學生分別在全國各大城市完成原創文藝影視作品的練習訓練,打造出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導向的“影度六部曲”青春微電影。項目主旨是通過影像美學的傳播方式,治愈95后獨生子女大學生在家庭襁褓的庇護下所產生的諸多心理健康問題與精神匱乏疾病,通過正面的價值觀與時代導向,闡述大學四年必將經歷的人生蛻變,幫助大學生增強自信心與抗壓能力。六部影片借助一天中的陽光變化來詮釋學生在大學四年所經歷的不同狀態:“熹微”代表萬物復蘇,雖然蠢蠢欲動,但是仍然需要認真走好自己該走的每一步路,不要盲目追求刺激;“破曉”代表成長,漫漫求學之路雖然枯燥且充滿未知,但只有走出被困的囚籠,才能打開視野,實現更遠大的目標;“初升”代表迷茫,大學時光的迷茫是所有經歷過這個階段的學生都能夠體會到的,有效地利用好自己的時間,不荒廢,做好計劃,看清未來,必定會前途無量;“麗日”是收獲,通過自身的努力,必定會在大學期間得到相應的回報,但請記得珍惜身邊的朋友;“暮白”是沮喪,人總會經歷酸甜苦辣,也會嘗盡人生百態,只有親身去經歷了,才能真正地從悲傷中解脫,面對更好的人生;“流光”是未來,大學的所有記憶都將是美好的回憶,學生們將帶著美好的回憶迎接燦爛的未來。“影度六部曲”的創作團隊,既是美的傳播者,也是美的創作者,在影度工作室的教學里,通過美育創作,更好地將教學與美育聯系在一起,產生了較大的成效。與此同時,“影度六部曲”的作品也在不同的網絡平臺得以展示,在賽事中斬獲相應的獎項。該項目與學科實踐課程結合,既解決了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滯后所產生的與行業脫軌問題,同時通過工作室的創作教學方式,潛移默化地將正向的價值觀融入學生的創作作品中,更好地建立起學生作為影視美育創作者的基礎價值觀體系。
(二)創作國家級優質賽事作品
工作室團隊通過系統的學習與價值觀體系的建立,在專業的賽事上同樣創作出了優質的影像作品。市場的項目體系,也涉及如何能夠針對產品調性進行有效的影像創作,同時避免低俗與觸碰輿情底線。2021年底熱播的《導演請指教》綜藝節目里所呈現出來的市場導向作品,對當下影視學科美育創作有著極大的借鑒與學習作用。節目中,專業制片人、專業鑒影團以及大眾影評人針對不同的影視作品所呈現的話語風潮,是當下教育教學的重要參考,而作為傳播影視美育的創作人,應該懂得如何巧妙地在市場運營里,既能夠滿足受眾的社會需求,也能夠體現影片所承載的精神內核。影度工作室通過對學生進行階段性的能力訓練與作品考核,提升了學生的創作實力,帶領學生斬獲2020年第12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簡稱“大廣賽”)公益廣告“戰‘疫’”命題微博賽征集活動全國等級獎,并斬獲第17屆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常規賽金獎及企業品牌最高獎等。影度工作室學生所創作的影視廣告作品,既能夠滿足市場的傳播需求,同時擁有符合行業標準要求的美學特征。學生所展現的綜合實力,正是美育創作教學成果的體現。
(三)國內學科交流合作項目
影度工作室影視美育作品成功地在中國國際新媒體短片節、湖北省大學生藝術節進行展映宣傳,在展現影度工作室的美學情操的同時,吸收來自世界不同國家及各大影視公司的影像優勢,在未來的項目教學中,融會貫通。與此同時,學校通過影度工作室的創新教學渠道,帶領學生參與香港國際影視展、中國國際廣告節、“臺灣青年看武漢”活動等國內交流創作項目,讓學生針對不同地域的影像特點展開追蹤學習:對香港的電影產業發展局勢、地方政策,以及在香港國際影視展上同步參與的各大媒體機構、新媒體團隊等進行全面的了解與分析,再返回工作室做好總結交流,獲取可用信息并提升團隊的綜合能力;在國際廣告節上更新市場的需求動態,開闊產品商業市場前端的影視視野,獲取技術與理論的相關依據,努力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參與兩岸交流的創作活動,了解國家大事,順應國家政策,增強兩岸師生交流,展示影像美學的創作特征,達到較高的傳播效應。
(四)社會市場項目規劃
建立良好的企業項目合作關系,是影視工作室教學工作的一大目的。影度工作室在這方面與其他高校影視工作室存在一定的差異。針對不同的社會市場項目需求,影度工作室會有針對性地挑選符合當下市場規律,同時又滿足審美要求的項目內容,并通過不斷修正項目目標與前期規劃,以達到雙贏的目的。基于對自身的審視,影度工作室最大限度地完善市場導向,以改變當下各類影視作品中所存在的糟粕與低俗內容,同時以較為正向的審美要求修正市場價值觀導向。作為高校影視工作室,影度工作室以提高學生審美為思想基準,鍛煉學生技術能力,拓寬學生影視作品評鑒視野,融合學科實踐課程項目,適應市場的同時又保證美學思想的建立與傳播。影度工作室在管理與運營方向需要進一步調整與思考,建立起良好的生態發展路線。
四、結語
筆者從高校影視學科美育創作的教學現狀出發,指出影視學科在教育學生進行作品創作時,如何更好地提升美育效果。在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無法適應當下飛速發展的影像時代的情況下,影度工作室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達成了較為優秀的美育成果,同時引發進一步的教學形式思考,即如何能夠更好地適應當下短視頻發展的特征,豐富工作室自媒體教學內容,完成平臺的創建,建立影視美育創作與傳播更豐富、更有實效的渠道,同時建立起高校影視學科美育創作的統一戰線。
參考文獻:
[1]肖丹.紅色影視文化的發展歷程及社會價值分析[J].牡丹,2018(26):30-32.
[2]國玉霞.“工作室制”影視制作創新人才培養策略研究[J].電影評介,2014(10):70-74,108.
[3]高越飛,邱明.“項目驅動、混合空間、多方協同”的影視媒體工作室發展探索:以廣西教育學院為例[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4):13-16.
[4]胡凡.獨立學院廣告工作室中開展影視廣告實踐教學研究[J].藝術教育,2016(2):267.
[5]丁亮.影視剪輯課程的工作室教學模式探究[J].亞太教育,2015(16):132.
[6]趙榮生,陳仲庚.傳播學視野中的高校影視美育[J].電影評介,2007(6):67-68.
[7]張靜,白冰,趙伯飛.中國當代影視作品對當代大學生的正向傳導與審美重構[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114-121.
[8]北京電影學院與五所小學深化美育教育合作[EB/OL].[2022-01-12].http://edu.sina.com.cn/zxx/2015-04-08/0745
464144.shtml?qq-pf-to=pcqq.c2c.
[9]郭志剛,張安旗.民辦高校影視藝術“教師工作室”培養模式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20(21):39-41.
[10]溫靈,吳麗瑩,梁凌.工作室項目教學法對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以文傳影視工作室為例[J].美與時代(上),2019(9):124-126.
[11]周旭.視覺文化時代高校影視美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新聞研究導刊,2019(15):209-210.
作者單位:
湖北商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