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慶梅
摘要:語文是小學階段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在積極推動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對作業的有效設計,通過對作業的合理優化,更好地推進雙減政策在語文學科中的落實。雙減政策主要強調語文教育中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為此,教師必須重視日常教學形式的有效創新,在教育過程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并且根據學生的語文學習基礎合理設計課后作業,讓作業的教育價值得到充分凸顯,并且有效避免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面臨過大的壓力。文章簡單分析了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小學語文作業實現減負高效的有效策略,供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參考借鑒。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語文;作業設計
引言:
隨著雙減政策的有效實施,小學語文教育工作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做好語文教育工作應當思考如何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通過作業設計方面的優化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指導。現階段,許多教師在設計小學語文課程作業時,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特點,作業設計存在缺乏層次性、作業形式過于單一化的問題,對學生作業完成情況的評改不夠及時,導致小學語文作業的教育價值無法得到充分體現,極大的影響到了雙減政策的全面落實。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當積極創新工作思路,在教育過程中,根據雙減政策的相關要求對作業設計作出有效優化,讓高質量的作業設計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語文知識的重要驅動力。
一、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存在的不足
(一)作業設計缺乏層次性
目前許多教師在小學語文作業設計過程中沒有真正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教師設計的作業大多局限于教材,而沒有真正考慮到對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摸底,這就導致作業設計本身的教育價值無法得到充分凸顯。現場許多教師并沒有意識到作業本身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在課堂教學工作中,其實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而是采用統一規范的作業對學生提出要求,這就導致不同成長背景下學生在完成作業時的體驗過于混亂。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他們在完成作業時感到缺乏挑戰性,導致產生消極對待作業的想法,而部分學習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則對作業感到難度過大,影響到了他們的學習自信心。作業設計缺乏層次性的情況下,學生很難真正樹立正確的作業觀念。
(二)作業設計缺乏趣味性
興趣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驅動力,現階段許多教師在作業設計的過程中并沒有真正感受到作業本身的趣味性特點,教師通常只是強調自身對作業的設計,而沒有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這就導致作業設計本身的形式無法得到有效的優化。雖然雙減政策強調減輕學生作業負擔,但是部分教師仍然采用書面作業的形式對學生提出要求,希望通過有效的訓練幫助學生鞏固基礎,而沒有真正考慮到學生面對作業時的態度。在作業設計趣味性不足的情況下,學生很難培養起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很容易由于對作業缺乏興趣而影響到完成作業的效果。
(三)作業評改缺乏針對性
作業評改是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一個重要環節,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許多教師并沒有重視作業評改的針對性,通常只是關注學生作業的正確率而忽略了學生在完成作業時展示出的個體差異,這就導致作業,評改的教育價值無法得到充分凸顯。此外,許多教師在作業評價活動中只關注最終的結果,而沒有真正考慮到學生在思考問題時的具體思路不同,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同,在作業完成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如果過分強調正確率很容易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打擊。此外作為評改活動缺乏針對性的情況下,學生也無法真正意識到自身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面對教師單一化的評改結果,學生很難產生深刻的自我反思。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實現減負高效的有效策略
(一)基于學情突出作業層次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設計作業時,教師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以及在語文學習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合理的選擇作業類型,并且做好對作業內容的優化與調整,讓每位學生都能夠在接觸和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更加深刻的認知感悟。突出作業設計的層次性,意味著這是需要把握好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劃分不同層次。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設計的作業應當具有較大的難度,讓學生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更加深刻的學習體驗。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設計的作業則應更加基礎,只需要考慮課堂教學中體現的基礎性知識即可,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在作業層次性得到有效保障的情況下,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價值才能得到充分體現。
(二)聯系現實生活設計實踐作業
語文教育應當做到理論和實踐的相互融合,在開展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活動時,教師應當關注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根據學生的成長狀況,對生活化的作業內容作出適當調整,更好的突出作業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讓實踐活動代替傳統的書面性作業。就要求教師能夠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不斷總結經驗,并且根據學生的現實生活經歷,選擇適當的實踐作業類型,并且為學生創造生活實踐的平臺,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選擇適當的實踐方法,更好的突出學生的自主性。
(三)及時做好作業評改,突出作業教育價值
在對學生的語文作業進行評改時,教師必須及時對學生的作業作出反饋,一方面關注作業的正確率,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到學生在完成作業時的具體思路,通過這樣的方式促進學生的思維成長。是可以在作業批改的過程中采用溫馨的評語,通過這樣的方式拉進去學生之間的距離,并且在選擇評語時,采用鼓勵和贊美的語言,讓每位學生都能夠正確認知自我,并且在不斷自我反思的同時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以此為基礎,不斷培養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
總結:
綜上所述,在雙減背景下推動小學語文作業的有效優化,這是語文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也是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發展的必然要求,教師必須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特點調整作業設計方向,結合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規律對作業做出新的探索,讓實踐活動成為學生鞏固知識的重要平臺,確保高質量的作業設計成為雙減政策落實的重要推動力。
參考文獻:
[1]張新喜.基于“雙減”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有效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2(13):44-45.
[2]吳怡.“雙減”下有效作業設計思路——以小學語文學科為例[J].湖北教育(政務宣傳),2022(02):34-35.
[3]王宇睿,程潤.“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多元化設計例談[J].小學教學(語文版),2022(02):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