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瑜
摘要:隨著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的改革和發展,傳統教學理念與模式已無法滿足初中學生所需的全面發展培養目標,故而經過教學方式的不斷改革之后,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建立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探索發現等教學模式。應用問題導學法是一種以培養創新能力為核心的教學方法,此方法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并積極跟隨教師的步伐去思考與解決數學問題。有利于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知識點與背景,以及掌握和運用有關解題策略,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有助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流互動關系的形成與發展。本文以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為研究切入點,對問題導學法在具體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問題導學法;初中數學;教學方法;應用探究
引言:
在課改新形勢下,初中教學面臨了新的挑戰與要求。在初中階段,學生對于數學基礎知識已有了相關的儲備。在初中教學方面,教師不再單單進行枯燥的知識擴充,更注重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由于初中數學內容較多,導致教師無法準確把握每章知識點及教學重點。因而需要將問題導學法引入到課堂中來提高初中生對問題導學式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此外,還可以通過運用不同形式、手段進行探究活動等方式促進學生思維發展與能力提升,以及培養創新意識和鍛煉實踐技能,以激發學生興趣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初中數學的主觀能動性。
一、問題導學法的概述
問題導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它以學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初中數學學習中可以把一些復雜、抽象的概念或公式等通過一定邏輯推理進行歸納總結出來。這種新模式主要有“啟發式”、“探究性練習”等等。教師可在問題導學模式下為學生創造有效互動交流的平臺,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學習到別人的優點。問題導學法能充分發現學生認知上的不足并加以有效糾正,提高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避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教學任務堅持“以學生為主,老師為輔”,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知識建構和認知結構活動,讓學生對所授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之后自主選擇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進程中去。
相較于傳統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而言,傳統課堂上教師一味地灌輸知識使學生被動接受并死記硬背,不懂得運用所學過的定義去分析和解決問題。而問題導學法具有更多的優勢,它主要是學生在課堂上提出自己所感興趣的話題并進行討論。教師通過這種方式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問題解決思路中去,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體驗到成就感。
二、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的具體應用
(一)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科學設置問題
問題導學法的關鍵就是科學設置教學問題,有效的數學問題可以作為數學知識講解的引入點,教師可以先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要求,設置具有針對性的問題來進行解題練習或復習鞏固,再對整節課上所有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分析,最后得出結論。并且教師要把這些結果與之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綜合分析形成新知,讓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能夠找到正確答案。教師要注意的是,問題的設定不應太過統一,要根據初中階段學生學習水平的高低和認知能力的強弱設置科學的問題,讓不同知識接受能力的學生都有對問題進行理解且能夠清晰闡述的部分。
例如,初中階段有很多題目是由“三角形”、“正方形”等形狀組成。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學生生活中的這些圖形的代表事物為引,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概念,從而進行深層次的提問,比如有關這些事物的特征以及能推理出來的相關知識點。通過層層遞進的提問,由淺入深,既沒有背離教學大綱的要求,也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趣味性,并且學會運用數學理論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設置有效的問題情境
在經過設置有效問題這一環節之后,還要對設置的問題進行情景分析和創立,讓學生能真正融入到對問題的思考中去。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因為初中階段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理論進行實際問題的解決,讓學生學會主動思考數學知識的運用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問題導學法真正成為初中數學課堂學習的有效方式,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結果并重,從而提高問題導學法的效果。
例如,在進行“二元一次方程”時,教師可以從實際出發,向學生提問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從生活中的數學進行情境創立:張三買了一支鋼筆和三支鉛筆,一共花了16元,李四買了兩支鋼筆和兩支鉛筆,一共花了24元。那么,鋼筆和鉛筆的單價多少?通過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能有效意識到數學知識點的內在含義,了解數學源于生活,能提高學生對數學應用知識舉一反三的能力,使學生能夠脫離書本去思考問題,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是需要終身學習的知識。
(三)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討論
在進行前兩個環節之后,學生已經能結合實際來進行對數學問題的合理分析,并且結合理論知識對問題進行簡單解決。在最后教師應與學生進行充分的問題結果討論,引導學生對不同問題形式與解決方案的選擇進行分析總結。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對問題結果進行總結,再根據不同小組總結的優劣進行分析,這可以讓學生既感受到自己理解方面的不足,也能學習到其他同學的優點,從而更好地進行思維上的改正。
討論是學生與老師共同合作探究數學問題并對其進行科學分析與解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師生之間與生群之間的溝通交流機制來提高教學效率。有效的討論能夠構建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形成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并能轉化為具體且直觀可感的形式,實現“教中有所樂”。
結束語:
數學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從抽象到具體,再到掌握、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進行實際應用和操作探索總結出來的復雜創造性活動。初中階段正是學生思維發展最為迅速活躍的時期,在這個年齡段中,學生對新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問題導學法通過設置科學問題引入、設置有效的問題情境來使學生沉浸在數學思維的魅力中去。師生之間的討論可以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優點與不足,打開學生思維局限,全面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動性,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有效全面培養學生素質發展。
參考文獻:
[1]郁建輝.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9(29):43.
[2]樊龍山.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36):150-151.
[3]寧曉麗.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微[J].學周刊,2019(2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