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珊珊
摘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這說明了國家對立德樹人教育的重視。音樂是一門講究修心修德的學科,無論在哪個年段,都應注重在音樂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彼此是相融共生的關系。在高中音樂教學中,要弘揚國風歌曲和民族歌曲,開發課外第二課堂訓練,還要做到高中音樂與其它學科融合,在高中生心中點燃愛國主義情懷,讓愛國主義教育揉進高中生的學習與才藝表演中,從而促進高中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思維品質。
關鍵詞:高中音樂;德育;育人;道德思維;思維品質
一、弘揚國風和民族風,在高中生心中點燃愛國情懷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音樂、旋律、樂音之美是人的德育和智育的重要手段,是心靈高尚和精神純潔的源泉。”音樂在創作過程中所體現的音樂、旋律、樂音之美,正是烙印進音樂創作人骨子里的德育、智育之魂的體現。古代的《詩經》、《國風》及各種戲曲,都蘊含著豐富的德育思想,比如肚帶戲曲中常蘊含著“忠、孝、節、義”等道德理念[1]。近代的民族音樂、當代的古風音樂也都是很好的德育教育題材。在音樂教學中,多引導學生欣賞此類音樂,在高中生心中點燃愛國主義情懷。
教學中,音樂教師不妨采用創新教學,結合當下流行的抖音直播元素,吸引學生學習興趣。隨著直播行業越來越火爆,直播平臺、國家都開始伸手涉足直播行業,對直播間進行規范化管控。在此形勢之下,這兩年確實涌現出了許多專業的才藝表演。比如,現在抖音中比較流行的“玖兒-壹歌傳媒”直播間專唱民族歌曲,比較經典的有《康定情歌》、《絨花》、《紅船》等民族歌曲,深受歡迎,吸引了一大批喜歡民族歌曲的民眾。對此,在音樂課堂上,為了更好地引起高中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的熱愛,我通過嗶哩嗶哩網站下載了幾首玖兒在直播時演唱的歌曲放在拓展環節里播放,發現每個學生都聽得特別認真,并且還能跟著哼唱這些經典的曲子。實際上,高中學生對于抖音并不陌生,個別同學也聽過玖兒的歌曲,傳統中帶著現代元素,在現代風格中演繹經典,十分符合青少年心理特征和欣賞角度。我的創新教學成功吸引了同學們的關注,學生對于學習和接受民族音樂也更加的積極和主動。每次欣賞完畢,我都會對音樂中傳承的文化底蘊、弘揚的愛國情懷與愛國思想進行歸納總結,讓愛國主義思想在每個高中生的心中生根發芽。
二、開展第二課堂,將德育滲透到藝術活動中
高中生,已經成長為一個小大人了,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較高的實踐能力。對此,高中音樂在教學中,可以開發第二課堂,給學生實踐訓練的機會,讓學生在訓練中形成較高的道德思維,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規范。
如今,從小學到高中,都提倡學校“五育并舉”。所謂“五育并舉”是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的同等重視[2]。我校也積極響應國家及地方政府、教育局的“五育并舉”政策,每年必定會在學校舉辦文藝晚會,比如元旦文藝晚會、藝術節等。學校開創了民樂團、合唱團以及舞蹈隊,經常代表縣甚至市參加各類文藝演出活動。此舉既可以豐富學生的校園文藝生活,又能增強學生的才藝才干與音樂活動的組織能力。在高中階段,在我們的課后活動中,老師只是一名引導者,學生才是這些活動真正的策劃者與組織者,學生們都在文藝骨干的領導下做好合理分工,這也正體現了中華民族團結合作的傳統美德。其實,每一次活動都是對學生實力的最好見證,都能讓同學們在實踐活動中展現自己的才華,讓同學們的個性得到張揚,并鼓勵每一個學生成為一個勇敢而自信的人。因此,在每次的活動中都能發現在音樂方面很有才華和天賦的同學,對于這類學生我會有意識地引導他們成為音樂興趣生,在高一和高二階段就開始利用第二課堂時間讓他們系統地接受音樂專業訓練,到了高三稱為之為音樂專業生,這時候會安排大量的時間讓其參與專業方面的訓練,有能力參加每年1月份在省內舉行的音樂術科統考。通過這些音樂活動,既可以讓大部分同學接受音樂的熏陶,又可以讓少部分對音樂有著濃厚興趣的孩子走向音樂專業道路,日后成長為優秀的音樂人才。
三、融合學科教學,促使高中生形成良好的綜合素養
高中音樂與其它學科特別是語文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高中音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鏈接語文、政治、歷史等學科,通過開設一些“以音樂鑒賞學習”的活動,讓學生在鑒賞音樂之美的同時,也能學習音樂中所蘊含的文化知識,再通過文化知識學習挖掘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促高中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3]。例如,課堂上在欣賞貝多芬《命運交響曲》樂曲時,老師可以讓學生踴躍發言,談談對貝多芬經歷的了解。通過每個學生的點滴分享,再加上老師的補充,幫助學生形成對貝多芬的整體印象:敢于對抗不公平的命運,勇于克服自身缺陷,在不斷地與命運對抗,不斷地在生活中磨礪,不斷地在對音樂創作的刻苦磨練中最終實現了自己的音樂夢想,成為世界杰出的音樂家。通過貝多芬刻苦進取、與命運不斷對抗的例子,讓學生明白許多人的成功并不像其在臺前的那么平靜淡定,每個登頂人的背后必定是經歷了汗流浹背和堅持不懈,方能成就一生。
總之,通過在音樂鑒賞中揉入其它學科和德育教育,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讓學生在遇到困難時不會馬上氣餒和放棄,而是能想辦法解決和養成克服困難的決心與毅力[4]。
結論
新時代音樂教育與德育的相融共生是守正與創新的辯證統一。守正在于要守住音樂內里所蘊含的德育價值;創新在于需要結合時代的變化轉變教學方法,比如融入抖音直播中的民族歌曲播放,可以讓學生感到很新奇,又能激發學生對民族歌曲的熱愛,這正是創新跟進學生興趣變化和時代發展變化之舉。
參考文獻:
[1] 趙樂樂,左媛.在高校古代戲曲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探析[J]. 2018(45):157-157.
[2] 張英.美育視角下高中音樂鑒賞課堂的構建[J].中國教師,2021(4):113-114.
[3] 張立伊. 核心素養理念下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策略與方法探討[J].教育,2021(26):91-92.
[4] 李婷.如何將德育融入高中音樂教學中[J].甘肅教育,2021(3):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