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珊珊
摘要:本文從預習引領思想啟蒙、文化導入渲染氛圍、情境依托激發聯想、方法助力規范習慣幾個方面入手,重點探討小學語文課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技巧。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自主學習
前言:在語文課上,學生所表現的自學意識和能力素養并不規范,導致課堂進度深入推進以及教學質量保障工作成效受到明顯影響。在施教期間,教師所貫徹的戰略思想相對比較桎梏,單向說教是主要的授課模式,而學生在課堂活動參與中則處于明顯的被動地位,這樣的授課模式導致課堂形態刻板、氣氛枯燥,同時也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散,限制了其在閱讀能力和理解水平方面的提升。在今后教師需做的是要積極轉變教學思路,要弘揚生本的指導思想,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一、預習引領,思想啟蒙
思想啟蒙是端正學生自主學習觀的先決條件。而預習在啟蒙小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方面所具有的支撐作用尤為顯著。教師需進一步明確預習所具有的引領作用,并在自身的引導職能支撐下,針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發掘、合理研究、有效整合,在確定預習目標的基礎上合理制定導學方案,從而為學生規范參與自主預習活動,并從中收獲豐富的語文知識要素,厘清文章思路。
例如:《富饒的西沙群島》是比較重要的教材素材,教師需關注啟蒙學生思想這一全新執教要求,在鉆研教材之后分層設置教育目標,從知識、技能和情感等要素出發進行合理規劃。之后,在導學案中滲透和整理具體的預習要點,引導學生在閱讀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掌握相關的生字、詞,并嘗試著自主劃分文章結構,整理其中所涉及的基礎事物要素。同時,也可以鼓勵學生在自主預習中完成相關閱讀任務,思考:“文章中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了西沙群島的“富饒”?作者詮釋了怎樣的情感價值觀?”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和思考,從而啟發學生的學習思路,也能夠促使其對具體的文章內容產生強烈的好奇心。
二、文化導入,渲染氛圍
文化是渲染課堂氛圍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引領學生形成良好自主意識的核心支柱。教師需關注文化所承載的氛圍渲染和思想啟發功能,根據課程要點與核心目標,深入發掘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傳承價值的文化素材,并通過多方整合與轉化之后有效滲透給學生,讓其能夠更好地體悟文化中所具有的思想內涵。同時,學生在探索和剖析豐富文化內涵的同時,也能夠讓自己所具有的文化涵養和底蘊更加渾厚,從而提升整體的文化素養。
例如:《長相思》是一首思鄉主題的古詩詞,在帶領學生學習這一詩詞的過程中,教師需把握好文化在學生文化思維方面的引領功能。先借助網絡搜集與《長相思》有關的文化背景,包括作者在創作這首詩詞時的人生經歷以及所處的時代環境,并搜集其他與“思鄉”主題相契合的古詩詞,如《靜月思》等,之后,引導學生在誦讀、思考中分析,不同思鄉詩詞所營造的意境以及具體的風格具有怎樣的聯系與差異?這樣一來,學生通過文化拓展與深入思考,能夠更全面、更具體地掌握詩詞文化內涵,也方便其更深入地參與到對古詩詞的鑒賞與剖析等一系列學習活動當中。
三、情境依托,激發聯想
自主課堂構建的前提是要讓學生擁有開放而自由的學習環境,讓其獲得豐富的思維發散空間,并在新環境下更好地進行聯想和思考。因此,教師需轉變傳統說教和板書教學思路,深入發掘情境在啟蒙思想、啟迪智慧所具有的助力作用。有效借助先進載體和生活素材合理設置情境,讓學生能夠更深入地融入到具體的情境中,并在聯想中讓其對具體的內容加深理解,增強領悟。
例如:在《草原》這一節課中,如果教師直接圍繞教學素材就基礎內容、框架進行灌輸,那么將導致學生提不起興趣,甚至還會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所以,教師需在生本理念的正確引領下,積極探索極具規范性的育人手段。根據課程內容合理設置動態情境,如將搜集和整理好的草原風景素材有效導入到多媒體課件當中,或者播放比較具有草原特征的歌曲,營造靈動的閱讀環境,讓學生在情境感受的過程中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情境觀察、體會中感受作者通過文字所詮釋的情感,讓學生在閱讀中能夠對草原風光形成正確的情感認知,并培育其建立起良好的自然觀與生態觀。
四、方法助力,規范習慣
規范而有效的方法不僅能夠支撐學生規范地參與到自主學習活動當中,同時也能夠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提高綜合的理解效能和水平。因此,教師需本著“授人予漁”的原則有效發掘豐富的教法,將其合理地滲透給學生,使其能夠以規范的狀態參與到課程探索當中,保證學生對語文素材的整理和分析更科學、更具體。最重要的是,在豐富方法的支撐下,小學生能夠進一步端正學習態度,并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例如:在圍繞《北京的春節》這一素材展開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向學生滲透思維導圖的正確用法。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圍繞“北京的春節”這一關鍵詞設置導圖框架,并將自己在閱讀中所收獲的基礎知識進行分類、整理,從而有效增強知識之間的銜接性,也能夠保證自身對課程內容的掌握更全面。同時,教師也可以將對比、總結、歸納等多種學習方法滲透下去,讓學生在精讀、細讀的過程中通過有效剖析,將相關聯的知識要素之間建立起有效聯系,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理解能力。
結論:綜上所述,在當前的教育領域,素質課改為大勢所趨,并給小學階段的教育事業帶來了全新發展契機,教師在落實課堂教學工作期間,需明確新課改環境下所提出的生本思想內涵,深入分析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地位,對現有的教學方法加以創新,并努力打造以自主學習為中心的全新課堂,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隋金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10):19-20.
[2]周揚娥.小學語文自主學習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新教育,2021(25):67-68.
[3]吳云鶴.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探究[J].讀寫算,2021(11):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