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宗鳳
摘要:從當前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的趨勢而言,小學語文教育更加關注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育,倡導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立德樹人為最終的教育目標,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的引領之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改變陳舊的教育觀念,將學生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主導,緊緊圍繞學生的需求開展語文教學設計,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體驗,借助于互動性、趣味性的教學活動為語文課堂增添活力,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
引言: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是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提高文化知識積累的重要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必須要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規律以及身心發展的需求,以興趣的引導和習慣的培養為目的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起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構建開放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才能夠逐步提高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學習能力,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1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
隨著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開展,越來越多的一線教育工作者開始關注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體驗和感受,也意識到傳統的以成績為導向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時代發展的要求。在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轉變陳舊的教學理念,調換師生在語文課堂上的角色,以人為本開展語文教育,在語文課程中借助體驗式、互動式和實踐式的教學活動,為學生創造開放的課堂氛圍,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性的思考,改變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刻板印象,主動的參與到語文課堂的趣味活動當中,增強語文學習的體驗;此外,教師還要借助于語文教學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通過烘托課堂氛圍,加強師生互動,鼓勵學生更加主動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通過正向的鼓勵增強學習信心,培養學習興趣[1]。
2創新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在當前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當中,更加致力于關注學生通過語文學科的學習滲透文化、情感、思想與方法,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邊界,提高情感體驗,培養人文精神,探索學科背后的文化內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2]。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教師應當借助于教學方法的創新,通過實踐性的教學活動活躍課堂氣氛,在寓教于樂當中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一方面,教師可以借助探究式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創新的學習形式,通過就具體的語文問題進行研究和討論,尋找解決語文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轉變被動的學習方式;另一方面,借助情境教學、多媒體教學等形式,為學生帶來更加多元化的學習體驗,提高語文知識的故事性與趣味性,使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圓明園的毀滅》一課的教學中,圓明園是一座聞名中外的皇家園林,是中國歷史上不得多得的歷史遺跡和文化瑰寶,圓明園的毀滅對于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不可挽回的重大損失。在這篇文章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篇幅介紹圓明園昔日的輝煌盛景,從而表達出了對圓明園的毀滅的痛惜之情。在開展本課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情境教學的方式,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在網絡上搜索一些關于圓明園的毀滅的紀錄片、電視劇、電影等的片段,在課堂上為學生構建教學情境,重現昔日圓明園的光彩[3]。通過情境教學的方式,學生可以身臨其境的感受圓明園這座舉世矚目的皇家園林的恢弘,通過圓明園的毀滅切身體會到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對當時的中國社會造成的巨大的沖擊和影響,而后學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解析,探討圓明園的毀滅對于中國社會乃至世界所造成的巨大影響;并對八國聯軍侵入圓明園的行為進行剖析,通過開展這一課的教學可以喚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增強民族精神,不忘歷史,珍惜當下。
3開展豐富的探究與實踐活動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當中,教學效果的評估依據不是學生在課堂上記住了多少,而是學生是否可以將課程中的收獲進行有效的轉化,將其進行實踐,并解決實際的語文問題。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當中,實踐性、開放性和探究性的教學活動必不可少。教師應當注重結合教學的主題,加大實踐性教學活動在語文課堂上的占比,通過合作探究、實踐驗證等方式,讓學生自主的來主導一個學習任務。學生需要通過合理的分工,就問題進行資料的查找、課題的討論和分析,然后通過實踐才能形成具體的結論,在借助分享的環節來展示成果、發現問題、互相學習。通過這個過程,可以將學習內容進行有效的轉化,變被動為主動,這對于學生發展創新思維,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至關重要,也是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活力的重要手段[4]。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一課的教學中,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中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個小故事,通過草船借箭這個事故,刻畫了諸葛亮臨危不亂、機智過人的人物形象。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于實踐性的教學活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結合草船借箭這一故事開展角色扮演的教學活動,學生需要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課文內容編寫劇本,安排角色,進行分角色的演繹,而后由教師和其他小組進行點評[5]。在表演完成后學生需要根據自己在參與這個學習活動中的感受對《草船借箭》這篇故事進行討論和分析,梳理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對故事中刻畫的人物性格和特點進行討論,通過這個實踐性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活躍語文課堂的氣氛。
結論:
小學語文的學習對于提高小學生的文化知識水平,培養人文素養至關重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構建活躍的課堂氣氛,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借助于情境化、互動式、趣味性的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注入活力。
參考文獻:
[1]郭紅霞. 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真正活起來的方法[J].? 2020.
[2]胡修峰. 讓課堂"活"起來——淺談創新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培養[J]. 讀與寫:中旬, 2021(12):0036-0036.
[3]陳冬梅. 寓教于樂讓語文課堂"活"起來——淺析教育戲劇在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 山海經:教育前沿, 2021(26):1.
[4]周雪梅. 讓閱讀教學"活"起來——"1+x"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淺析[J]. 女人坊, 2020.
[5]胡璇. 試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如何"活"起來[J]. 中學生作文指導, 2020(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