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玲玲
摘要:“雙減政策”的落實對小學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質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語文教師思考“如何實現(xiàn)課堂教學提質增效”,進而避免布置過多的作業(yè)而未能達到“雙減政策”的要求。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在明確“雙減政策”后,也采取了措施降低作業(yè)量,但是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而未能達到“提質增效”的要求,學生學習效果未有效提升的同時阻礙了學生快速成長。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教學策略
引言:
2021年7月24日,我國教育部出臺了“雙減政策”,雙減政策的目標是最大化降低學生作業(yè)壓力、最大化降低學生培訓壓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各學科教育教學中需要根據“雙減政策”要求改變以往的教育理念與方法,注重課堂教學“提質增效”、最大化降低作業(yè)量,在保證并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滿足“雙減政策”的要求[1]。農村小學語文作為我國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根據國家教育政策及時改變教育理念與方法,雖然當前已經根據“雙減政策”要求進行了改變,但是卻表現(xiàn)出學生學習效果下降的現(xiàn)象,應積極針對這一問題進行改善,在顯著提升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達到“雙減政策”有效落實的目的。
一、雙減政策背景下,農村小學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未積極改變教學策略,教學效果未有效提升
“雙減政策”的目標雖然是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但是并未對教師提出降低教學質量的要求,而是要求教師思考“如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彌補作業(yè)量降低對教學質量產生的影響。”語文教師要站在學生成長與發(fā)展的角度設計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落實于課堂教學中達到顯著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在有效彌補作業(yè)量降低產生的影響外,促進學生快速成長,但是在實際中卻表現(xiàn)出語文教師仍然沿用以往的教學策略,未能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二)課堂教學未有效調整,學生在課堂中的練習較為缺乏
作業(yè)的作用是鞏固學生當天所學知識、將所學知識靈活化應用于實踐中,由于“雙減政策”的目標是降低學生壓力,需要教師最大化降低作業(yè)量并保證作業(yè)達到“精”的要求,作業(yè)的作用會被削弱。因此,語文教師應調整課堂教學內容,將練習融入課堂中,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進行知識鞏固并靈活化應用的過程,但是實際教學中,課堂教學內容未有效的調整,學生在課堂中缺乏練習的過程,學生知識鞏固效果與應用效果不理想。
二、雙減政策背景下,農村小學語文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策略
(一)注重預習——圍繞重點知識實施預習策略
“雙減政策”的目標是最大化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由于作業(yè)量的精減,學生知識鞏固效果及靈活應用的效果會受到影響。因此,語文教師要將重點放置于課堂教學中,應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將練習的過程融入課堂中,進而讓學生在有效學習的同時得到練習,將作業(yè)中缺失的效果轉移至課堂中,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完成知識的學習、鞏固、靈活應用的過程,進而在滿足“雙減政策”要求的同時提升教學效果[2]。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注重預習的實施,并為了促進學生快速理解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節(jié)省出課堂教學時間應用于練習中,在實施預習策略時要根據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圍繞重點知識進行預習,可讓學生先對重點知識自主理解并挖掘出自己無法有效理解的環(huán)節(jié),并在課堂教學中向教師提出,教師可以對每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有效歸類后實施針對性教學,可顯著提升教學效果并節(jié)省出時間應用于練習中。
例如,在學習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課文時,這篇課文講述了五粒豌豆的不同思想與不同的命運,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能夠將五個豌豆的不同理念與不同命運表述出來,并從中感悟到平實的生活態(tài)度、敬愛生命的生活態(tài)度,進而能夠改變以往自己不切合實際的思想、關愛生命。因此,語文教師在實施預習策略時,可以圍繞這一教學重點設計問題,比如:(1)你能總結出每個豌豆的想法和最終的命運嗎?(2)你覺得這五個豌豆中,哪個豌豆的生命最有意義?為什么?(3)你是怎樣理解生命的?通過讓學生圍繞這三個問題進行預習,可以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前先自主學習教學重點,并在思考中對這篇課文的內容產生了熟悉感,教師在后續(xù)課堂中針對教學重點進行教學時,可以促進學生快速理解教師講解的內容,并提升了教學效果。
(二)引入練習——將作業(yè)的內容融入課堂教學中
作業(yè)布置的目的是鞏固學生所學知識、靈活化的應用知識,但是在“雙減政策”的要求下,作業(yè)最被嚴格的控制,影響了作業(yè)作用的發(fā)揮。因此,語文教師應將作業(yè)練習的過程融入課堂教學中,可以采取將練習貫穿于課堂教學始終的策略。
例如,同樣以《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課文為例,在作業(yè)布置中會讓學生針對本節(jié)課學習的生字組詞、根據新學習的寫作手法進行練習等。教師可以將這些內容貫穿于課堂教學始終,比如在學生預習時可讓學生通過查閱字典的方式,認識生字并組詞,在課堂教學中則采取“搶答游戲”的措施,讓學生將不同的組詞內容闡述出來,教師則逐一寫在黑板上并解釋其含義,讓幼兒自主選擇兩個組詞并書寫在語文書上,包括其含義。在本節(jié)課教學后,教師可逐一闡述出生字,學生則根據自己選擇的兩個組詞進行書寫,并讓學生檢查自己是否書寫準確,通過將作業(yè)內容引入課堂中,既使減少了作業(yè)量也達到了鞏固學生知識的目的。
(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引入學生思考與探究提升教學效果
要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提質增效”,語文教師應在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可利用各類措施引發(fā)學生的思考的方式,讓學生的思維完全貫穿于課堂始終,促進學生思考的過程對所學知識進行熟悉,并在教師的教育引導下快速理解知識點。
例如,在學習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蝙蝠和雷達》課文時,教師可先根據標題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標題要起蝙蝠和雷達呢?兩者之間有什么關系嗎?”可通過這一問題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同時,教師則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蝙蝠、雷達展示給學生,并讓學生進行對比,在學生產生好奇心后會密切觀察兩者,但是仍然無法觀察出兩者的關系,然后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文,學生會積極投入閱讀中并挖掘出兩者的關系,班主任在后續(xù)教學中同樣可以引入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進而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的過程提升學習效果。
結束語:
人本主義教育家羅杰斯曾經說過:“凡是教師能夠講述的、能夠傳授的知識,多半是死的、凝固的、無用的知識,只有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探究的知識,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識。”因此,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引入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思維去探索知識,進而達到快速理解知識的目的并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博. "雙減"政策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方法[J]. 現(xiàn)代教學, 2021(21):36-37.
[2]耿欣. 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課堂高效教學的語用策略研究[J]. 今天, 20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