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桑黛
摘要:良好的問題設計就好比一個有力的抓手,能讓學生迅速找到閱讀方法和技巧。為了給學生提供閱讀內容和方向的有效指導,教師需要圍繞整個閱讀教學活動精心選擇材料和設計問題。研究閱讀教學問題設計對于提升教師的教學技能和加強師生互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問題設計
巴爾扎克曾說:“問是深入的階梯,是前進的橋梁,是觸發的引信,是覺悟的契機。”學生的思維過程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一個好的問題能緊緊地抓住學生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可以開啟學生心靈,誘發學生思考,開發學生智能,調節學生思維節奏,與學生的情感進行雙向交流,從而使“研學后教”的課堂教學更高效。如何才能有效地設計課堂問題呢?下面筆者結合個人的教學實踐,談幾點做法。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
在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問是課堂互動的部分,也是作業質量的一個檢查。需要明確的是,學生有無意愿提問,有無有價值的提問,教師有沒有從學生提問的動力上進行分析,教師能從學生的提問上分析出哪些問題,這涉及兩個主體、多個領域的問題。回歸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少的青年教師存在僥幸心理,學生雖然學習的是新內容,但對教師而言已經是爛熟于心。教師在教課的過程中不再呈現出一種對未知的課程有“新奇”“有趣”的心理,在各個環節都有漫不經心的現象。學習新課程也是簡單地對上節課或者上單元內容進行復盤回顧,在語言承接上只是為了導入新課而進行敘述,在語言承接關系上非常突兀,甚至沒有聯系。在師生互動上,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高頻次地在課堂上吼喊,不會調節課堂氣氛。在教學輔助用具使用中,不是過度依賴幻燈片就是過度依賴板書,學生的參與性不強,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中所承擔的角色。久而久之,教學過程逐漸向“填鴨教學”方向發展,課堂成為教師的一言堂。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問題設計與應用策略
(一)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問題的層次性
語文是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的學科,扎根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所以很多知識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關聯性。所以小學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應該仔細研讀文章,把握文章內容中的銜接點和生長點,將文章內容科學合理地融入梯度問題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閱讀水平,將問題設置為三個等級,即基礎題、發展題、提升題。在設計基礎題時,應該將閱讀文章的核心內容融入其中,不必追求難度,使學生通過分析基礎題,可以初步掌握文章內容。在設計提升題的時候,可以將基礎題的提問方法變換形式,適當提升難度,使學生通過分析提升題,可以充分掌握文章的寫作結構和手法。在設計發展題時,應該更注重文章的深層含義,即思想感情。小學語文教師將三個梯度性問題隨著教育進度的推進提出來,這樣就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通過問題理解文章,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更加透徹和全面。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部編版五年級下冊《摔跤》一課的教學時,可以設計出層次性問題,引導學生進行高效閱讀。可以在學生進行閱讀前,提出三個問題,比如,文章主要寫了什么事情?體現了嘎子和小胖墩各有怎樣的性格特點?你可以學習到什么樣的精神品質?鼓勵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逐一分析出這幾個問題的答案,從而促進學生對文章進行由淺入深、由點到面的了解。
(二)聯系生活巧設問題,增強學生學習實效
離開真實生活的學習就好比無源之水,無根之木,無法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教育內容。為此,在設計課堂問題時,為了保證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教師還應注意結合學生日常生活的實際情況,巧妙地設計一些生活化的問題,使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老舍文章《養花》一文時,由于本文主要是講花卉的種植,這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事情,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要想調動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熱情,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力,學科教師結合生活實例,設計以下相關問題:(1)孩子們,你們家有花嗎?都是什么花?(2)你知道養花的好處嗎?(3)你認為養花的家庭與不養花的家庭有什么不同?這種生活化的問題,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地投入思考、互相討論,活躍課堂氣氛,介紹本課所學的教學內容。在課堂上提出生活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思路,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義,提高閱讀效果。
(三)培養閱讀習慣,引導自學能力
怎樣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每一個老師都會思考的問題。小學語文老師們要想方設法,找到學生的興趣點,引導同學們求知的欲望,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的養成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升。小學語文老師注重問題設計、巧設問題情境,可以使得同學們更積極更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讓同學們能保持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比如,在小學語文六年級《少年閏土》的教學中,老師在課前布置預習,提出問題:“魯迅和閏土之間究竟是怎樣的關系,魯迅想表達怎樣的感情呢?”。在這樣帶著問題的預習閱讀中,學生不僅對這一課的內容有了初步了解,更重要的是通過對問題的思考,掌握了一些閱讀學習文章的方法。在課堂上,老師不僅誦讀和講解課文內容,還可以讓同學們來講一講自己對這篇文章的認識,這樣,可以提高同學們的積極性,更好地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課后,我們老師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可以在不嚴格規定進度的情況下,進行對《魯迅全集》的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這樣,把課前、課中、課后連接起來,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老師的講解是同學們獲得知識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老師對問題的講解去引導同學們去更好地理解文字、欣賞文學,在閱讀中思考、體會、找到樂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大量的閱讀是學生學好語文、提高語文核心素養最根本的基礎。
三、結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一條重要的渠道,問題設計是閱讀教學中提升學生閱讀興趣和創造力的關鍵。老師用心,學校重視,形成合力,才能進行高質量、高水平、高效率的閱讀問題設計,在學生閱讀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麗,劉飛. "讓學"理念指引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探索——聚焦問題設計[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 2021(9):4.
[2]王萬鋒.師生互動激發小學語文課堂開滿智慧之花[J].學術期刊, 2022(7).
[3]牛玉,崔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設計的路徑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 202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