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瑩瑩
摘要:《基礎會計》是中等職業院校經管類相關專業的基礎課程,其科學性、理論性和實踐性有助于學生的專業化成長,“課程思政”開展思政教育的創新形式,其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教育工作者需要關注在《基礎會計》中進行“課程思政”的滲透,引導學生既能夠實現職業技能的提升,又能夠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
關鍵詞:課程思政 基礎會計 教學模式 中職
在教育廳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程方案》中明確規定了課程內容要“突出思想性”的原則,即要促進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所以在中職教育的課程改革中,思政課程逐漸向課程思政轉變,將各個學科的教學與思政育人相結合。
《基礎會計》作為中職院校經管類相關專業的基礎課程,能夠促使學生了解會計的形成與發展,充分理解會計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教會學生掌握會計的基本方法和運用基本操作技術,是相關專業學生專業性成長的必修課程。但是在當前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只注重了關于專業知識的傳授,對于“課程思政”的滲透較少。
一、課程思政對于《基礎會計》教學意義體現
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水平
中職學校的生源比較復雜,既包括了中考失利的學生,也包括了社會上接受教育程度更低的農民工、閑散人員等。不同類別的學生知識基礎不同,成長環境不同,學習能力不同,思維方式也存在著各種差異。而教師作為學生的引路人,就要注重“立德樹人”與“傳授知識”相結合。而作為《基礎會計》的教師,如果只注重對于相關會計概念、記賬規則等教材知識的講解,就會造成學生并不能實現思想道德理解方面的全面發展。所以,現在很多教師已經意識到需要將課程思政融入到課程教學中。在滲透教學的設計中,教師會將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會計職業道德、會計文化等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按照學生的理解層次來創設多種教學方式方法,不斷鉆研,從而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水平。
(二)提升學生的社會競爭力
職業教育培養的是具有技術技能的專業人才,如果想讓學校畢業的學生符合用人單位的需求,能夠較快地適應社會,就需要在學校教育下獲得高素質、高技術,這就是職業學校推進會計類人才進行思政教育的重要意義體現。實現了較高職業道德的會計類畢業生,才能實現高就業率,才能在社會的發展中有立足之地。而《基礎會計》作為相關專業的基礎科目,將思政元素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就可以幫助學生明確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在專業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同時樹立自己正確的價值觀,才能符合社會的發展,成為具有較高社會競爭力的人才。
在“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創造”的時代發展當下,需要有更多的技術人才共同實現技術強國的中華復興夢,這就要求中職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模式改革,在《基礎會計》教學中能夠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幫助中職學生文化與思想的同時進步,促進更多的中職畢業生呈現出高素質、高技術、高水準的狀態,將個人的理想與民族的發展融合到一起,成為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
二、課程思政融入《基礎會計》教學模式改革
課程教學中注重思政元素的滲透
《基礎會計》是相對專業性比較強的科目,它的思政元素與其他的基礎科目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化,所以要在課程設計中還要注重進行專業特征的創新。這就要求不僅要包括對會計細化專業的知識設置,還要配合相關的法律法規、道德規范教學等。比如在對于《會計要素與會計等式》的教學中,可以將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與學生的發展觀結合起來。資產類比為你給予別人的幫助,負債類比為別人給予你的幫助,所有者權益類比為你為社會做的貢獻,要想資產多,那就可以多為社會做出共享。比如在《財產清查》中的要求是要做到“精細、精準、準確”等,就可以利用存貨虛增的財務造假案例,強調財務人員要做到誠實守信,客觀公正。
(二)加強實踐優化學生學習方式
學生的職業道德僅僅在教材的內容學習上還是不夠的,還需要進行一定的實踐活動。首先,活動的主體角色是多變的?!痘A會計》中強調的是會計身份,會計會是很多類公司的會計,可以是供應商、超市、工廠等,就需要開展多種角色扮演,來進行會計經濟業務核算、會計分錄等。其次,活動的形式是多樣的。在活動中不僅可以讓學生以角色帶入來開展會計活動,還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一組進行會計活動,一組進行相關的審核;也可以以多個案例作為活動的主題,讓小組進行錯誤改正,哪個小組改正的地方越多,哪個小組獲勝。通過豐富的活動,讓學生夯實專業知識基礎的同時深刻理解職業規范。
(三)提高職業道德精神的持續性學習
《基礎會計》既是基礎科目,又是必修科目,所以不僅僅在課堂學習,還需要拓寬渠道來鞏固相關知識,將思政教育持久地融入到專業技能的提升中。第一是線上的知識共享平臺,主要分享的是最新的行業工作信息及國內外先進案例文件等;第二是線下的知識小課堂,由老師牽頭定期讓學生分享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通過這兩種分享方式,讓學生能夠不斷進行學習,實現與時俱進的發展。
教學的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課程思政并不是一堂課就能解決的,還需要教師和學生不斷地進行嘗試和改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利用多種實踐方式讓學生將靜態的思政教育轉變為動態的行為教學,讓學生在不斷探究中提升自己的理論基礎和思想水平,最終成為高素質、高水準和高技能的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鄭蕾.淺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中職基礎會計教學[J].現代職業教育,2021(51):16-17.
[2]張芳霞.“課程思政”與中職會計專業課程融合研究[J].當代會計,2021(12):173-174.
[3]張志宏.“課程思政”視域下中職會計專業教學的探析[J].現代職業教育,2021(25):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