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鳳
摘要:在“立德樹人”思想指導下,在小學體育課程中實施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特征的懲戒措施。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潛心研究,梳理出五種富有體育學科特點、學生認同且富有藝術性的教育懲戒策略,幫助學生樹立規則意識,養成良好的體育學習習慣,促進身體與德行和諧發展。
關鍵詞:立德樹人;教育懲戒;體育策略
近些年,體育教學中只剩下表揚、鼓勵、肯定,而沒有了懲戒。“禁止一切體罰以及變相體罰”的禁令逐漸被擴大化,面對一些“熊孩子”,學校和老師束手無策。體育與健康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活動性課程,主要是在室外對學生進行身體和運動教育,要求學生承受一定強度的運動負荷,這就相對于其他主要在室內進行知識教育的文化課程來講,對學生的紀律性、專注度、意志力等學習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習慣未完全形成,注意力容易分散,道德感比較模糊,自我約束能力較弱,這與體育課的特點形成了一對天然的矛盾。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要求體育教師提高教學藝術,必須要大膽、合理地運用教育懲戒措施。作為教師要沉潛下來,研究富有體育學科特點、學生認同、富有藝術性的教育懲戒策略,幫助學生體驗過錯給自己帶來的后果,樹立規則意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之為體育有效教學和學生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一、巧設體育懲戒,提升身體素質
相比于打屁股或打手心等直接的身體懲戒,體育懲戒作為間接性身體懲戒,其精神侮辱的成份更少,從而教育效果更好。其次,體育懲戒往往是一種定量懲戒。受懲戒者對所犯之錯及對應的懲戒“量刑”會有比較明確的認識。這樣可以增加學生對自己錯誤負責的擔當感和心理安全感,從而避免了沒完沒了的批評教育以至過度心罰。體育運動特殊的身心作用機制使其具有一種類似于僧人“苦行”的修心價值,是一種人與自己身體和心靈的對話。僅從道德本位的價值上考慮,體育懲戒比關禁閉、罰站等其它懲戒教育更容易接受,因而也更利于受懲戒主體獲得心靈上的自由與反省。如在一節課中學習蹲踞式跳遠,一名男生由于上課開小差沒有掌握動作要領,我就罰他做收腹跳50次,他在完成懲罰之后再進行跳遠練習,驚奇地發現跳遠的動作和遠度都有進步,這是因為收腹跳動作與跳遠的騰空收腹動作有相同之處,所以起到了輔助練習的作用。我對他進行了適時的表揚,并鼓勵他上課集中注意力的話會做得更好,他高興地回到隊伍中,又做了幾個收腹跳,邊上有幾個同學也跟著他做了起來。因此,在體育課中對學生進行懲戒,還是要盡量在體育運動上做文章,達到磨礪心性和強身健體的完美結合。
二、融入情理教育,促使懲戒入心
作為一種教育方法,教育性是懲戒的本質。又因為它是一味“苦口良藥”,用之不當往往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因此教育懲戒的使用要結合正面教育,罰前曉之以理,讓學生明白受罰的原因;罰后慰之以情,幫學生平復不良的情緒體驗。讓學生明白教師罰的是其錯誤行為,背后是對他殷切的期望深切的關愛。如此方能讓懲戒走進學生內心,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懲戒的目的是教育學生“引以為戒”,重在“戒”,幫助學生心中亮起規則的紅燈,在行為上有所改善,就達到了懲戒的目的;“罰”只是過程和手段。作為教師要心懷“戒”意去設計“罰”、執行“罰”,決不能“為懲罰而懲罰”,方能收到“治病救人”之教育良效。
體育教師實施教育懲戒,切忌方法簡單,一懲了事。實施前要與學生形成共識,引導學生自愿受懲;實施中要注意做好過程監督,一旦達成教育目的就結束懲戒過程,注意其它同學對受戒學生的行為與態度;實施后還要加強思想引導,統一認識。比如在一次迎面接力跑游戲中,當學生因為故意行為干擾了教學秩序受到懲戒后,筆者立刻與受懲學生溝通,讓他明白行為后果。及時的溝通,既有序地維護課堂的正常學習秩序,又理性地放大了教育懲戒的效果。
三、公平兼顧差異,實施“彈性懲戒”
教育懲戒要兼顧標準的統一性與差異性。一方面,合理的體育懲戒應該按約而懲,這是對現代法治與契約精神的一種模擬。在這層意義上,它應追求統一性與公平性,不能因人而異。但從根本目的上說,體育懲戒仍是一種教育,因而應該本著因材施教原則區別對待。體育懲戒作為一個現代法治的模擬系統,也應該即要有客觀的“量刑”標準,也要給教師留出一定的“量刑”自由度,既要體現“罪罰相當”的法治精神,也要兼顧因材施教的根本教育目的。
首先,體育懲戒中可以合理利用運動負荷量與強度的關系處理公平“量刑”與區別對待的關系,即在懲罰的運動量上體現公平,在允許的運動強度上體現區別對待。 比如有一次我懲戒兩名六年級學生跑800米。按照公平的原則來說應該兩人都完成800米跑,然而兩人耐久跑能力有差別,一人是校田徑隊員,耐力素質突出,另一人則有些發胖,身體素質一般。如果不在時間上進行區別對待,就會造成對能力強者達不到懲戒效果或者對能力弱者過于嚴苛。我就要求強者跑到3分鐘之內,弱者跑到4分鐘之內,如果不能完成,每超一秒則加做一個俯臥撐。兩人都來了興致,拼盡全力奔跑,都順利完成了任務。這個案例體現了懲戒的“彈性”,因為懲戒的目的是教育,在公平的大原則下,針對每個孩子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戒”,才能讓懲戒真正有助于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
其次,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不同性別的兒童,在其生理和心理發展水平上都存在一定的差異。作為體育工作者,我們需認真研究自己的教育對象,根據學生的性格、氣質等特點,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給予相應的懲戒。若學生內向敏感,委婉地進行批評教育;若學生好勝倔強,懲罰時宜可采取冷處理的方式,故意冷淡,用無聲的懲罰方式讓孩子自我反省。
懲罰過錯,警戒將來。體育教學作為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學習體育知識,掌握體育技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另一方面也承擔了規范學生行為習慣、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務。教育懲戒,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克服自身的惰性,提升對體育課堂學習的專注度,建立對規則的敬畏感,也可以幫助教師提高在課堂上的引導地位,從而讓每個孩子在體育課堂中得到真正有效的教益。
參考文獻:
[1]王丹,《體育課程教學中懲戒教育的必要性分析》,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9(12):51-53。
[2]李吉波、生愛華,《班級管理呼喚“良性懲罰”》,班主任之友,2017(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