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玲
關鍵詞:小學;音樂;核心素養;培養
引言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對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傳統的教學方法已不能適應現代對學生教育和發展的需要,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必須認識到學生“基礎訓練”的重要性,必須改革和優化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能,只有這樣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1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小學音樂教師不但教導學生音樂技巧,更應該在音樂教育中教授學生學習樂器,向他們灌輸基本的音樂技巧。因此,小學音樂教師不但要透過音樂作品向學生灌輸基本的音樂知識,更要透過改變現有的教學方法,為發展知識奠定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針對學生的身體、智力和音樂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學生的基本音樂素養可以通過審美教育、想象力、創造力和實踐技能來保證。為了在音樂課上教育學生的音樂素養,必須將審美素養融入所有的教育中,而不是一個單一的知識點,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比如,小學音樂教材中的歌曲《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就顯得更加貼切。為了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需要欣賞這些類型的歌曲,教師可直接參與伴奏,幫助他們感受音樂,并透過不斷練習,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2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生的基本訓練包括自學,這是學生必須具備的。為了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學習和行為習慣,培養能力,提高音樂素養。為了探究事物并找到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小學音樂教師應向學生灌輸正確的學習觀念,為學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由于關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應利用這一特點,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鼓勵他們自主學習,學生可以全神貫注于學習,投入到音樂中,并通過積極學習獲得音樂知識。優質教育不是由教師指導和控制的教學,而是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這是被動的,不利于學生將來的成長和發展。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必須從根本上改變過去的教學方式,引入新的教學大綱,改革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理解和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并采取個性化的教學方式,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風格,以滿足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例如,《快樂的潑水節》課堂,討論一下我國有多少節日,討論完學生們對這些節日的感受后再談。然后老師運用多媒體技術,彈奏鋼琴《快樂的潑水節》,同時讓學生放映短片,讓學生以節奏自由轉動身體和雙手,營造課堂氣氛。利用這個機會,可以播放歌曲《快樂的潑水節》,讓學生聽得很好,但同時也可以自己哼唱歌曲。然后自己感受音樂。最后,教師可以對其進行調整,讓學生通過獨立表演來表達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對歌曲的感情。
3滲透情感教育,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
小學音樂教師應向學生介紹音樂藝術在教學方法上的多樣性,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發現音樂的美,欣賞和理解音樂的美,最后評價音樂的美。學生的基本技能訓練包括形成積極健康的審美觀、創造性和藝術分析能力。在不斷完善教育的過程中培養小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是一項主要任務,而音樂教育則應重視對情感教育的思考,并使學生熟悉音樂。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學生感受到與音樂關系密切的感覺,產生情感共鳴,使學生能夠自主培養良好的情感技能。例如,小學音樂老師在學習《二小放牛郎》時,希望學生用情感唱這首歌,應該讓學生體驗和感受這首歌中優美的節奏和情感,讓學生用歌聲掌握音樂。在欣賞歌曲的過程中,教師要集中學生的正確思維,讓他們了解這首歌的意義和表達情感,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感受音樂,更容易音樂知識。
4發展藝術實踐的實踐活動
小學音樂教育的實踐活動可以幫助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使他們能夠整合和加強學習體系。通過音樂實踐教學,不僅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而且培養學生的音樂技能。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多舉辦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示范和發展的機會。最好的方法是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教師與學校合作,舉辦歌唱比賽、歌劇表演等,積極學習音樂知識。
結語
總的來說,小學音樂教師需要創新而有效的教學方法,以適應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對音樂的積極探索,造就音樂文化的核心。
參考文獻
[1]秦筠.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途徑探究[J].新課程,2021(35):42.
[2]孫紅梅.核心素養下的小學音樂教學實施策略——小學音樂學科在落實課程目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小學生(中旬刊),2021(06):22.
[3]尹文英.探析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J].黃河之聲,2020(21):158-159.
[4]楊群英.淺論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滲透學科核心素養[J].北方音樂,2020(21):127-129.
[5]壽徐盈.探析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J].黃河之聲,2020(1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