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力 楊浩
摘要:德育教育始終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心之一,其目的是培養學生能成為思考方式正確和尊重公共社會的人。德育過程,是教育者運用道德標準影響被教育者,并同時引導學生成為教育者所希望的樣子的過程。本文針對高中德育教育中的賞識教育展開討論,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德育;賞識教育;實施策略;
引言
高中階段,是整個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要的階段,其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是對基礎教育的升級,同時也是邁入高等教育的前置。因此,對于高中學校而言,在育人過程中就不能再局限于知識教育,還需要落實思想教育,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展開培養。而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與學生的交互、接觸最多,也承擔著主要的德育責任。而班級管理作為一項面向整個班級的工作,將德育滲透進來,與班級管理形成結合,這樣可以讓德育在更大范圍內鋪開,對高中生形成有效的教育,促進高中生內在素養的發展提升。
一、堅定因材施教原則,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高中階段學生的思想趨近于成熟,他們對于陌生事物有自己的判斷標準。在開展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明確每名學生不同的發展需求,在此基礎上針對不同性格的學生給予針對性教育,強化德育教育效果。而在實際的農村高中德育教育中,教師忽視了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以標準化規則去約束學生,不僅無法達成教育目標,還容易激化學生的思想情緒,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為解決這一問題,強化整體德育教育效果,教師要先自我反思,明確日常工作中的不足,通過與學生一對一談話或者在實踐活動中觀察學生行為習慣,深化對學生個性特征的了解,深入分析學生的家庭成長環境、性格特點等信息,展開“差別化”教育,對于不同性格、不同需求的學生制定差異化行為標準準則。對于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教師要以私下教育為主,向他們說明不良行為的弊端,不要輕易實施懲罰,而要以引導的方式幫助他們改正錯誤、端正行為;對于缺少原生家庭關愛的學生,教師還應該兼顧監護人的責任,既要與家長積極溝通,又要與學生互動交流,提高管教實效,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二、基于學習管理結合德育
學習管理是班級管理的一個重點,在學習管理中,班主任也需要將德育滲透進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受到德育的影響,從而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素養。因為從高中階段來說,學習是關鍵所在,需要讓學生在學習中達到一定的目標,與此同時實現德育的發展。所以從本質上來說,高中階段,仍然是以學習教育為主體,德育處于附屬地位。因此,德育的融入,就應當和學習管理實現結合,達成交互。首先,針對課堂教學,班主任就需要嚴明紀律,并且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指引學生養成良好的紀律意識。比如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有的學生喜歡在課堂上與其他學生講話,對于這種現象,就要給予一定的處罰。再比如有的學生在課堂上打瞌睡,也要予以提醒。通過對課堂紀律的管理,提高學生的紀律意識。其次,針對學生日常課后作業,也要將德育融入進來,以德育為導向,對課后作業的完成加強管理。比如,要加強對抄襲行為的打擊,滲透誠信的思想意識,指導高中生養成誠信的品質,在課后作業中自主完成,不抄襲他人作業。最后,還可以為每個學生制定學習計劃,監督學生按照計劃完成學習活動,從而逐步形成良好的自覺自律素養。在一個班級當中,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都不同,各自存在的問題也不同。對此,可以針對每個學生,從其具體問題出發,制定學習計劃,每日檢查學生對學習計劃的完成情況,對于沒完成的學生要加強引導,使其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識,能夠自我約束,投入學習。
三、長期監督,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高中德育長期高耗低效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強有力的監督制度,導致高中生無法長期踐行某個道德行為規范。因此,為了推進德育工作計劃,高中班主任要設立長期有效的監督機制,讓學生以嚴格的道德標準約束自己的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為了讓高中生學會規劃自己的生活,筆者組織了一次主題班會,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學習計劃。同時,筆者還提醒學生除了要設計學科學習計劃外,還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如課外閱讀、社團活動、課外輔導班等。當然,學生要根據自己的現實生活去設計成長計劃,而且計劃一定要真實可信,且有一定的操作性。在主題班會上,學生積極地表達了自己的學習、生活理念,展示了自己的規劃。筆者發現,學生都將自己的生活計劃得非常妥當,也很充實。顯然,學生是非常熱愛生活的,對未來的生活充滿期待,能夠帶著幸福的情感成長。于是,筆者告訴學生,他們未來的每一天都要按照這個成長計劃生活。接著,筆者組織學生制訂相應的監督機制,密切監督學生的行為,并鼓勵學會之間相互監督,看其是否按照成長計劃來進行。不論是每日的自主學習時間,還是周期性的旅行、聚會活動,都是豐富學生生活的載體。此外,筆者還會讓學生制作每日、每周的成長計劃表,如果完成了成長計劃,那么可用“√”標注,如果無法按照計劃生活,就要說明原因。經過一段時間后,筆者還會提醒學生調整、優化個人成長計劃,讓學生繼續按照計劃生活,希望其可以通過長期的生活體驗來培養規劃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德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讓學生自覺接受道德行為的約束,真正內化德育內容,如此才能逐步引導學生成長為高素質人才。為此,高中班主任要反思現階段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成因,然后對癥下藥,調整并優化德育工作模式,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湯胤胤.淺談立德樹人視角下的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J].高考,2020(31).
[2]李春梅.立德樹人視角下高中德育管理的優化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18).
[3]陳艷梅.德育教育在高中班主任管理中的重要性及應用價值分析[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8(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