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
摘要:歷史核心素養是指: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重在培養學生分析和利用史料的能力,使學生能跨越時空了解人類發展歷史,感悟民族奮斗的歷史,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高中歷史教學要貫穿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通過學生的歷史學習過程,培育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使得學生逐漸形成具有歷史學科特征的、在解決真實情景中的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正確價值觀,從而體現出歷史教育特殊的求真務實、求本歸真的教育功能,進而達到歷史教育立德樹人的目標。
關鍵詞:高中歷史;核心素養;自主探究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積極探索一套全新的、與其相適應的教學模式,已經成為一線教師重要任務之一。高中歷史作為高中階段最為重要的科目之一,在新課改下背景下教學目標也隨之發生轉變,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優化和更新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提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
一、充分利用歷史史材,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和時空觀念
高中歷史教材分為政治、經濟、文化三個大板塊開展教學,涵蓋了國際、國內歷史的發展。由于歷史的發展是以時間的運動變化為主線,因此學生必須在腦海中有一條明確的時間線,要對每個歷史發展階段中發生的重大事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要有敏感的時間觀念。所以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需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左圖右史”是一種重量的學習歷史的方法,通常,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將影視資料、圖片資料(包括與歷史相關的圖畫、相片、地圖)、模型、雕塑等放在年代尺、歷史大事年表上,通過歷史視頻資料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教師還可以利用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通過實物演示法、圖畫再現法、音樂渲染法等把歷史中的人和事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學生能進一步把握、理解歷史人物和事件,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從而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例如,教師給學生講授《中日甲午戰爭》這章內容時,要求學生主要把握戰爭的原因、結果及影響,想要更好地完成上述問題的學習,教師可以引入多媒體手段,再現黃海海戰的場景,使學生對中日雙方的實力有一個了解,得出清政府腐敗無能的結論 ,從而正確把握《中日甲午戰爭》的影響。
教師在教學中要對教材進行深度解讀,利用好教材上的史料和插圖,適時進行知識點的延伸,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生活和時事新聞,培育學生自己的歷史理念,辯證分析歷史、解釋歷史事件,讓學生掌握科學的歷史學習方法。同時老師要融入時政新聞,培養學生對史料的分析能力,提升歷史課教學的效果。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在新課標的背景下,學生需要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對想要了解的學習內容進行探究。“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探求知識的起點,也是激發學生思考探究的支點。基于此,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考慮根據當堂課的教學內容,給學生設置一個探究問題,讓學生就這一探究問題提前查閱資料,整理相應的歷史知識,不懂的地方及時向教師尋求幫助,解決問題。從而保證學生能夠熟悉課堂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講三顧茅廬”這一歷史上事件時我啟迪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質疑發問,談自己的看法,大部分同學都能從劉備求賢愛才的角度去認識思考,這屬于一般常規思維。但有的同學提出了疑問:“諸葛亮是不是太清高了?”老師可以肯定這種大膽的想法,鼓勵同學們聯系實際自主交流、探究。一位同學說:“這種看法有道理,假如沒有徐庶的推薦,沒有劉備的三顧茅廬,諸葛亮豈不是要高臥隆中一輩子?”另一位同學聯系實際說:“同學們切莫一味效法古人,因為時代不同了,在當今社會,我們面臨著許多成才和發展的機會,理應抓住機遇,施展才能,展示自己,千萬不能坐失良機,誤了前程!”······這樣的發問與探究引起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提升了學生整體的核心素養和綜合素質。通過自主探究,學生能夠以辯證的眼光看待歷史知識,培養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三、融入歷史名人事跡,培養學生家國情懷
中華民族英雄輩出,涌現了很多可敬的英雄人物,他們為民族獨立、國家的富強奉獻了一切。這些歷史人物身上都閃爍著家國情懷。作為歷史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穿插歷史英雄人物故事,例如,在講解“南宋的偏安”這一課時,就結合岳母刺字及岳飛寫的《滿江紅》一心想收復國土的愛國主義思想。在講到“偉大的建設成就”一目時,我國在工業、農業、科技、國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是涌現出一大批的愛國的科學家,如“兩彈元勛”鄧稼先,他放棄美國優厚的待遇毅然回國,舍棄小家扎根羅布泊荒漠,讓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發射,隱姓埋名28年。鄧稼先一切以國家利益為先、鉆心科研、一心報國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他因為核試驗輻射罹患癌癥以后,在病房內依然堅持指導我國核事業,這種為祖國利益放棄自己的忘我精神,更為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學生學習。我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扎根稻田,一次次提升水稻產量,不僅保障了我國糧食安全,更是世界農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年逾九旬的袁隆平院士每天堅持下地做科研、鉆研水稻種植技術,生活艱苦樸素,卻利用自己的積蓄設立科研基金、資助大學生,展現了對國家教育事業的關注。這些名人的身上都展現了愛國、奉獻精神,還有他們吃苦耐勞、心懷家國的可貴品質可以陶冶中學生情操,有利于培育他們的家國情懷。總之,做為歷史教師要把核心素養貫徹在每一個教育環節,把教材和時政新聞以及歷史史料融合起來,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史料和歷史解釋能力,加快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石巖.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9(49):38.
[2]尤昌榮.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設計中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J].華夏教師,2019(31):47-48.
[3]王珩.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對策探析[J].才智,2019(3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