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摘要:眾所周知,數學知識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尤其對小學生而言,要想更好地學好數學,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以開放學生的數學思維,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致,促使學生的數學素養能夠逐漸提升。為此,教師則應加大趣味化教學法的運用力度,轉變以往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可以在學習的同時體悟到更多的快樂。
關鍵詞:趣味化教學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構建路徑
現如今,隨著教育改革工作的積極推進,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轉變以往的教學思路,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因此趣味化教學法應時而生。對于小學數學課程而言,趣味教學法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中能夠給予學生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數學知識本身就比較抽象和枯燥,所以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能夠讓學生以更加良好的狀態面對數學知識,并認真學習數學知識,這樣小學數學教師的數學教學活動才能順利開展,從而逐步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讓學生可以快樂學習數學知識。由此可見,對新時期背景下高質量小學數學課堂的構建路徑作出分析,很有必要。
一、創設故事化教學情境,提起學生的數學興趣
基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尚小,所以喜歡新穎有趣的事物,其中故事就是學生一種十分喜聞樂見的方式。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故事內容中涉及到很多形象鮮明的人物特征,以及有趣的情節,這些元素都可以匯集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其可以投入到故事環境當中。為此,作為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師,如果想要提升課堂授課質效,便可依據課程內容之上,利用網絡采擷豐富的數學趣味故事,或是適當地進行創編,以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致,進而增強數學教學的效能。例如,在小學數學課上,教師向學生講授“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這部分內容時,便可結合教學內容及要求,在課前為學生精心準備了“熊大和熊二賽跑”的故事,以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了:“熊大和熊二賽跑,跑道各為長、正方形,最終熊大獲勝,但熊二卻不認輸,它們紛紛爭論自己的跑道長”,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回答誰的跑道長來為熊大和熊二解決矛盾。此時,學生們紛紛在座位上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說是熊二,有的認為是熊大,在大家難以達到共識時,教師便可點撥學生:“你們看熊大繞著長方形跑了圈,而熊二繞著正方形跑,這與我們所學哪個知識點相關?”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們意識到問題的本質在于如何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從而為下面的有效學習埋好伏筆,以充分發揮出趣味教學法的應用價值。
二、積極開展游戲活動,提升課堂教學質效
考慮到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較為簡單,且玩耍的欲望非常強烈。為此,倘若教師一直沿用“教師教、學生學”的灌輸形式輔助課程活動的開展,則會致使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致,甚至還會心生厭學情緒。所以,教師必須要通過教學活動對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進行集中。結合數學游戲教學,對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進行一道,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教師在對數學游戲進行設計的整個過程之中,必須要對學生個體進行了解,設計出于學生個體學習需要相符合的游戲活動,以此提升學生參與游戲過程的欲望,達到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的目的。小學生正是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教師必須要幫助和引導學生勤加練習,不斷探索,進而加深對游戲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切實對學生參與游戲教學積極性進行提升[1]。例如,在小學數學課上,教師向學生講授“加減法”這部分內容時,便可給每個學生胸前都貼上一個數字卡片,有的是數字,有的是加減法符號,每當老師報出一個數字,學生就需要自由組隊,利用好胸前的數字和符號,相互抱團,數字相加相減要等于來時喊出的數字。通過類似這樣的教學小游戲,讓課堂氛圍更加輕松,學生也能夠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并且熟練地將其展開運用。與傳統的通過做題來學習數學計算相比,更加可以激起學生的數學學習自覺性,助力小學數學教學質效的進一步提升。
三、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現如今,在新課改視域下,要求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科在教學期間要側重突出小學生們在課堂中的主體位置,要調動小學生們在課堂中的主動性,多疑,小學數學教師就要分清課堂教學當中的主次關系,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身為引導者的位置和責任。學生們的主體性指的是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性,教育教學的開展過程需要圍繞學生們的發展而進行,可以為學生提供思考空間。因此,數學教師就要側重引導,把學生們十分活躍的思維不斷引導到正途上。此外,在教學期間要多鼓勵學生,要讓學生們獲得自信心,在此基礎上建立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們渴望可以通過學習獲得鼓勵和認可,逐漸形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所以,這個過程屬于循序漸進形成的,開展各項活動也是側重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以及讓學生們養成學習習慣為主,這樣才能慢慢地幫助學生形成數學素養[2]。
四、優化與創新作業形式,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在以前的小學數學課上,教師選用的數學作業的形式是比較單一,主要以課后習題、試卷為主,所以學生經常會感覺到枯燥乏味,乃至還會心生厭煩的情緒,進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靈活、有趣的方式布置數學作業,則學生的反應則大不相同。靈活有趣的作業形式可以有效地緩解學生厭煩的情緒,提升學習的數學的興趣。為此,要想培養多樣化素質人才,就一定要將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進行改變,將單一評價形式變為從多方面角度進行評價,以多樣化標準對小學生們全方面進行評價;還要改變以往筆試單一的考評方式,依照小學生們的平時表現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等多個方面當作評定的重點內容,從而提升小學生們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積極運用趣味化教學法,可以彌補以往教學工作的全部不足,這對于貫徹落實新課標教學目標方面能夠起到顯著的促進作用。因此,本文從實際工作經驗出發,圍繞如何運用趣味化教學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路徑等相關內容展開了探討與分析,以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周莉勤.趣味教學,提升質量——小學數學趣味課堂的構建[J].數學大世界(中旬),2021(07):67-68.
[2]樊淑鳳.發展良好師生關系 構建小學數學高質量課堂[J].考試周刊,2020(5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