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通開
摘要:我國民族文化歷史悠久、豐富多彩,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應緊跟時代的進步與發展,逐步走上民族文化傳承方式的創新之路。近年來隨著數字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必然會對未來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很多新的路徑與方法。
關鍵詞:數字媒體;民族文化;傳承;研究
數字媒體時代,以手機終端為代表的一系列文化傳播方式為信息的傳播注入了新的活力。常見的以電腦、手機、移動電視、數字電影、電子雜志等為代表的數字媒體,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數字媒體背景下,受眾群體不斷擴大,信息獲取的途徑越來越便捷,實現了信息的人人共享,此外,每個人都是信息的傳播者,都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發布信息,反饋信息,真正進入到一個信息化時代,這是數字媒體技術為人們所提供的。
當前我國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正面臨一個嚴峻問題,經驗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老傳承人正在不斷減少,而新的傳承人數量嚴重不足,因其培養周期較長,任務艱巨,導致當前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現狀不容樂觀。在此背景下,數字媒體技術為我國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打開了新的大門,提供了新的方式方法與路徑選擇。
一、數字媒體技術對民族文化傳承的作用
1.滿足時代發展所需
我國民族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但是我國民族文化受到歐美國家的打擊,再加上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商業化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很多優良的傳統文化逐漸消失,然而在這個時候,國外已經開始運用數字媒體技術傳承和發展本國的傳統文化。把數字媒體技術與民族文化進行系統融合,吸取國外先進技術,同時增強創新意識,在這種情況下肯定會促進我國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2.促進民族文化傳承
現階段,隨著數字時代的快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傳統的文化傳承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和適應廣大群眾的現實需要與當代人的審美觀念。隨著數字博物館、民族文化公眾號與手機APP系統融合等傳承方式的出現,使人們可以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充分了解和學習民族文化,虛擬仿真、3D等技術可以使人們身臨其境地游走在到民族文化的海洋中
3. 數字傳播媒介支持
當前人們通常都是依靠數字展示的方式獲取民族文化知識,具有傳播速度快、成本低等特征。利用二維平面、三維空間進行展示,如數字媒介、紙質媒介、以及當前研發出沉浸式體驗的3D電影、4D影院等,這此高科技的研發都能夠充分體現出數字媒體的重要價值。要想使這此技術在民族文化傳承領域得到長遠發展還需要。第一,民族地區政府應給予大力的支持,制定完善的產業發展模式;第二,還需要鼓舞陳舊的蘊藏深厚文化底蘊的企業,因為他們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傳承經驗;第三,還需要制定規范的法律法規,創設良好的文化環境。
二、數字媒體技術與民族文化傳承的融合
1.奠定民族文化傳承的技術基礎
目前,我國數字媒體技術中關于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與表現的相關研究已經有了一定的進展。通過數字體技術,我們可以原封不動地保存少數民族藝術,將其信息資料整理成最有價值的藝術,實現信息資料整理的數字化、網絡化、系統化和圖文化,而后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傳播少數民族文化,擴大其傳播范圍,使更多的人認識少數民族文化,從而有利于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同時,保存原生態的少數民族文化也有利于日后對少數民族文化的開發和研究。
2.拓展民族文化傳承的渠道和空間
少數民族文化的活態傳承很注重保護空間,因此,拓展出更多原始、自然的傳承保護空間至關重要。現代數字媒體藝術可以原封不動地保存少數民族文化,并通過更加形象生動的方式將其展現出來,從而使其獲得更好的發展。將當下先進的數字媒體技術運用到民族文化的傳承當中,將發揮極大的作用。運用數字建模技術、數字記錄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和數字動畫技術等先進技術傳播或保存少數民族文化。因此,少數民族文化的活態傳承發展方向變得更為明朗。
3.創新民族文化傳承的路徑與策略
除通過數字媒體技術共享信息之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十分重要,數字媒體能夠一直保持活力、擁有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也是人際交往。人際交往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與其他人進行交流、溝通、互相了解的過程。數字媒體方便了人們的交流,打破了人們交流的時空限制,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播速度也因此得以加快。少數民族文化傳播的傳承人和研究人員應該利用好數字媒體藝術,通過其獨特的溝通交流功能,讓更多人了解少數民族文化,讓更多的藝術愛好者更深人地了解少數民族文化,實現少數民族藝術的活態傳承。
4.豐富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的資源
首先,數字媒體技術可以存儲有關少數民族的信息資料,通過數字攝影和數字掃描等信息技術,將部分少數民族文化信息進行數字化處理后加以保存。在此之后,通過網絡進行大范圍的傳播,從而使更多的人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少數民族文化。其次,通過數字媒體藝術保存、傳播和展示少數民族文化,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生態的少數民族文化,有利于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另外,還可以建立少數民族文化博物館和藝術館,讓更多的人了解少數民族藝術。
三、結語
通過在數字媒體背景下傳承和發展民族文化,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確保民族文化能夠源遠流長。民族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從繁瑣到簡潔,留下難以理解的含義。民族文化的快速傳承通常都是缺乏深思熟慮的事件與理論,以往文化持有的復雜底蘊制約其長遠的發展。民族文化的內涵嚴重影響其長遠發展與傳承。在數字媒體技術環境下,可以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把民族文化內容數字化,提升民族文化傳承的效率,增強理解記憶。
參考文獻:
[1]馬志明.數字媒體藝術在中國傳統又化包裝中的應用[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8(2):70—72.
[2]何笑莞.數字媒體在中國傳統又化中的應用研究—以茶又化傳播為例[J].神州,2019(8):19—20.
[3]覃萍.新媒體時代民族文化品牌的傳播[J].新聞戰線,2015(24):149—150.
[4]張敬平.數字媒體藝術:少數民族藝術活態傳承的新路徑[J].貴州民族研究,2017(6):103—106.
基金項目:銅仁學院“梵凈卓越工作坊”項目“黔東區域特色文化傳播數字移動工作坊”(JG-gzf04)研究成果;指導教師:張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