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日
摘要:伴隨著時代的快速進步與教育的不斷改革。小學是教育的關鍵時期,學生學習壓力逐漸變大,接觸的社會逐漸廣闊,人生觀和價值觀也趨于定型和完善。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的德育教育任務基本上都落在了政治學科上。除了為初中打好基礎,小學也奠定了學生的良好三觀和核心素養基礎。就如何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工作,本文以小學道德與法治工作的新探索結合實際教學中發現及解決問題的過程展開討論。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
引言
小學階段兒童身心發育都比較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是確立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是我國整個道德與法治教育工作體系的基石,決定著其他階段的工作的成效。
一、小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現狀以及成因
目前有部分思政課教師為兼職教師,且老齡化嚴重、教學能力薄弱、知識結構比較單一,在思政課教學中習慣以傳統教學為主,課堂創新不夠,教學效果不高,教學內容緊扣課本、拓展少,導致學生學習思政課的積極性、主動性較差,學習興趣不濃厚。家長普遍對小學思政教育不夠重視,認為只是一門學生需要了解的常識課,在開展與課程相關的德育實踐活動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相關活動載體較少、內容不夠豐富,愛國主義教育形式單一。經分析論證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教育理念方面
調查顯示,我校的思想品德課程教學工作過程中,存在著形式化和口號化的不良傾向,沒有按照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指導開展思政課,沒有全面落實小學階段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內容,這給小學生的全面成長、身心發展帶來了嚴重的不良影響。
(二)思政課教材體系建設方面
近年來,我校雖然不斷完善教材體系,積極開發校本課程,目前開發的關于思政課的教材有 3 本。但在課程管理和課堂教學的應用中比較欠缺,落實不夠到位,沒有達到開發思政課教材的目的,教材體系建設不夠健全。
(三)思政課與其他課程融合方面
在我校的課程安排和課程框架體系中,對思政課與其他課程的融合運用上是一片空白。教師在教學語文、數學、科學等課程中,大多數是以傳授知識為目的,忽略了育人功能。
(四)教師能力方面
對小學而言語數外三科仍然是檢測學校教學質量的主要指標,而具有彈性的思政課等沒有納入對學校的考核體系中,導致學校重語數外成績、輕思政課教育。因此,學校的思政課教師專業化能力較差,培訓、學習的機會很少,教師素養普遍沒有得到提升。
(五)思政課教師考核評價方面
在小學階段,大多數學校都把思政課看作常識課,沒有納入學校的統一考核體系中,對思政課教師沒有和語數外教師一樣建立起同等的評價體系,導致教師的積極性不高。
二、提升小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質量的意義
小學思政課是少年兒童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啟蒙教育,小學思政教育決定著學生品德發展的方向,關系到“為誰培養人”的價值取向,是鑄魂育人的保障性工程。為了實現教育強國、人才強國、科技強國、軍事強國、文化強國等奮斗目標,教育是基石,是實現各種強國的基礎與保證。只有全面提升道德與法治教育質量才能實現教育強國,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使命。
三、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質量提升對策與措施
(一)強化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師資力量
1.首先要加強道德與法治建設。提高道德與法治素養
首先要關注時事,熟知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積極組織思政課教師深入學習全國教育大會講話精神和《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要求思政課教師研學悟透,掌握精髓要義,提升政治覺悟,不忘為黨育人初心,牢記為國育才使命,從而堅定“四個自信”、牢固樹立“四個意識”。
2.提升思政課教師專業素養。學校應積極開展思政專業理論學習,提升思政教師隊伍教研能力,完善思政課教師校本培訓制度,還要積極組織思政課教師參與各種知識、課堂教學技能等教學基本功競賽活動,促進專業能力發展。
3.組織思政課教師參與社會實踐鍛煉。學校可積極組織開展參觀紅色革命紀念館,重走長征路,觀看紅軍長征專題影片,研讀革命書籍等實踐教育,優化思政課教學效果,增強思政教學實效性。
(二)抓好導向,完善學校思政教學考核評價體系。
提高思政教育質量,就要完善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制度,切實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檢驗教育教學質量,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積極推進思政課教師評價改革,堅決克服“五唯”頑瘴痼疾重智育輕德育、重分數輕素質等片面辦學行為,創新評價體系,建立健全思政課教師激勵制度,在評優選先、職稱評聘方面適當傾斜。
(三)提升效果,探究思政課高效教學模式。
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是思想教育的主陣地,教師不僅要對道德與法治教材要進行整合,還要結合時事及社會熱點問題進行重構,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推進“互聯網+”家校協同育人教學模式,將微視頻、微課推廣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實現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教師還可以在思政課教學中,全力推進學校近年來研究推廣的學生參與合作的課堂結構,全力構建“資源共享、多元合作”“情境模擬、主題探究”“自主學習、分層對話”“多維互動、立體生成”等新型課堂,真正實現從單一的學科教學走向綜合的實踐育人,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達到育人目的。
綜上所述,小學生是我們國家的希望和未來,肩負著重要使命,在小學這個思想道德和行為舉止培養的關鍵時期,應積極認真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工作,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和行為習慣,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社會觀、價值觀奠定基礎。教育部門應抓緊改善道德與法治教育現狀,讓道德與法治教育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永貴.堅持立德樹人 實現“三全”育人:祿豐縣金山小學道德與法治工作述要[J].云南教育: 小學教師,2021( 3) : 41-42.
[2]楊建平.道德與法治工作在小學教育管理中的價值及作用[J].智力,2020( 14) : 134-135.
[3]齊典洲,王麗萍.立足求真教育 落實立德樹人: 武威師范學校附屬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工作紀實[J].甘肅教育,2020( 7) :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