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敬華
摘要: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核心人物,他們不僅引導著學生的學習成長,同時也承擔著班級日常管理的事務,是集學生學習與生活管理為一體的關鍵主體。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推進,學生的學習能力、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已然成為教育的共同目標,現時社會是期望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社會。而小學階段是學生步入學習生涯的初始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的思維和行為都有著極強的可塑性,因此,在這個階段班主任起著極其重要的引導作用,優(yōu)化班主任管理工作,探索班級管理有效策略,是新時期班主任的主要任務。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策略
小學生正處于學習的起步階段,身心發(fā)展還未成熟,需要班主任做好教學管理工作,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習生活負責,讓學生在科學的教學管理中受到啟迪,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發(fā)揮自己的個性,在班級生活中綻放自己的光彩。因此,小學班主任需著重提高自身的教學管理效率,打破僵化的教學管理局面,讓有效的教學管理推動班級建設與教育活動的健康開展。
一、小學有效班級管理的重要意義
對于小學階段學生而言,步入新的生活,他們往往顯得很迷茫,甚至手足無措,身在班集體中,不僅面臨各學科的學習,還面臨同學之間的交往,同時還包括與教師之間的溝通,等等,此時,就需要班級管理的核心——班主任來進行有效的管理,以幫助學生順利地開始學習生涯,并穩(wěn)步地前行。由此,小學開展有效的班級管理對于學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首先,行之有效的班級管理讓學生具有清晰的努力方向,能夠順利適應學校生活,有條不紊地開展學習。班主任是學生的引導者,他們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上的困惑,學生在班主任的引導下能夠認真踏實的學習,并且在融洽和諧的范圍中更好地融入學校生活,以平和、從容的姿態(tài)面對各科學習。
其次,行之有效的班級管理使學生構建起良好的集體榮譽感,增進學生之間的交往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性。班級管理是將班級視為一個整體,而非割裂開來的部分,這就會使班主任在管理時能夠塑造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讓學生認知到集體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思想和協作能力,而在合作中學生能夠認清如何與他人交往,能夠認識到合作與競爭的關系,繼而不斷提升自己的社會性,使之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然后,行之有效的班級管理讓學生明晰道德品質,踐行優(yōu)秀的道德行為,使之實現健康成長。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還要引導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可以說,班主任是學生思想品質塑造的主要角色,他帶領班集體去認識優(yōu)秀的思想,品味良好的道德,從行為和教學之中探索道德思想的精髓,這也能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促使他們將優(yōu)秀的道德思想融入行為之中,構建起強大的內心力量,促使他們健康成長。
二、小學班主任教學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
(一)循規(guī)蹈矩的僵硬化問題依舊突出
有些班主任在某些方面還是在遵循傳統管理模式來展開教學管理,存在僵硬化管理的問題,并不利于創(chuàng)設活躍、自由、民主的教學管理氛圍。比如,班主任將關注點都放在管理課堂教學紀律、督促學生學習等方面,對人文性的教學管理投入力度不大,教學管理的創(chuàng)新改革進程比較緩慢,不利于提高新時期的教學管理效率。
(二)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依舊緊張
有的班主任在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過程中,更多的是關注自己與學生之間的和諧師生關系,對學生與其他學科教師之間的師生關系缺乏重視,在教學管理中也很少在這方面投入精力,導致學生在教學管理中依舊處于不配合教師、不主動學習、不主動向教師闡述個人想法的狀態(tài),不利于班主任推進教學管理工作的健康開展。
三、提升小學班主任教學管理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構建和諧的班級氛圍,促進學生的融入度
環(huán)境是影響人的思想和行為的重要因素,和諧的環(huán)境使人振奮和團結,而壓抑的環(huán)境使人害怕甚至想逃離。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活潑好動的個性最為明顯,好奇心強,不適應束縛,因此,他們更加渴望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和成長,而不愿接受或者從心底排斥過分壓抑、雜亂的氛圍。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構建和諧的班級氛圍十分重要。和諧的班級管理氛圍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溫暖,使之如沐春風,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相互團結,師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能發(fā)揮集體“1+1>2”的潛力;而壓抑的班級管理氛圍會剝離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聯系,使學生排斥管理,降低班級融入度,甚至造成相反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應當注重班級氛圍的構建,通過平等、尊重、體諒、理解的方式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使學生在班集體中更加輕松自在地生活,促進學生的班級融入度。
(二)為學生的有效學習提供服務
班主任在開展教學管理工作時,應該注重學生的第一任務就是學習,這意味著班主任需要考慮如何為學生的有效學習提供優(yōu)質服務,讓學生在有效學習的基礎上,能主動遵守教學管理的規(guī)則,讓教學管理的一切活動都為自己的高效學習服務,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使其擁有足夠的學習動力展開持久的自主學習,逐漸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
比如,班主任可召開“我學習,我快樂”“我學習,我成功”等主題班會,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是自己要完成的核心任務,并學會從學習中尋找快樂的源泉,體驗到成功的感覺。在這一主題班會活動中,班主任可以鼓勵小學生主動說出自己的學習心得、學習訣竅,也可鼓勵小學生說出自己學習成功、建立起學習自信心的個人經歷,讓其他學生聽后可以受到感染,產生較強的學習興趣,發(fā)揮主體意識,展開主動高效的學習。當學生逐漸開始發(fā)揮自己的主體意識,展開有效的學習時,也就意味著教師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同時班主任也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學管理效率。
總之,班級管理是一項龐大的基礎工程,它不僅僅局限于上述幾個方面。學生的成長是復雜的過程,并不能用模式化的方式來管理。由此,班級管理也應當隨著學生的變化而變化,真正實現動態(tài)化的管理。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當積極探索和創(chuàng)新更多的管理策略通過和諧的管理方式,從綜合性的角度引導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實現學生的健康成長,讓班主任和學生攜手同行,度過精彩的學習生涯。
參考文獻
[1]王夕.提高小學班主任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J].黑龍江科學,2019(23).
[2]任軍紅.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