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明 王憬憶
摘 要:案例研究是一種實證研究方法,與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原則、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上具有共性。從管理學科借鑒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和實踐的共同訴求。將案例研究方法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需要構建屬于本學科的案例研究范式,在研究過程中矯正研究誤區,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新的方法選擇。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開展案例研究是一個有益的嘗試,但因研究對象的難測量性、研究問題的敏感性和研究內容的隱蔽性對案例研究的品質、理論、倫理提出了挑戰。將案例研究運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契合學科的研究內容和對象,也要守正自身的研究方法。
關鍵詞:案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范式
DOI:10.15938/j.cnki.iper.2022.02.009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22)02-0047-06
案例研究一種實證研究方法,它是深入研究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尤其是待研究的現象與其所處情境之間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晰時。[1]與調查法、實驗法、歷史研究方式等其他方法相比,案例研究的特征主要表現為著重于典型事例的研究,研究內容深入全面,具有靈活、多樣和綜合的性質。[2]作為管理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管理理論創建的重要研究方法,[3]近年來案例研究方法被廣泛用于心理學、教育學等12個領域研究,并形成豐碩成果。作為社會科學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將其整合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視野中是結合中國特色進行的一個有益嘗試。
一、 案例研究:從管理學到思想政治教育學
1.必要性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構建亟待案例研究的補充。現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構建偏重于厘清學術概念、明辨問題本源,大多數研究聚焦于理論的凝練化、抽象化。較單一的理論構建方法限制了理論的深度和科學性的要求。隨著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發展和邊界的延伸,呼喚通過更多的研究方法進行理論構建,以應對新形勢下的各種意識形態問題。案例研究一方面通過敘述和描繪有趣的、值得仔細分析的一系列過程、事件、個人等,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的現實關懷,走出囿于理論分析的狹小天地;另一方面運用定量的分析方法,經過歸納分析和比較分析得出研究結果進行理論構建,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構建提供更加科學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案例研究是融思想政治教育學、社會科學方法論、案例研究方法論等不同學科理論和方法于一體的綜合系統。通過對邏輯自洽性和內容解釋力的追求,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視野更廣,從而構建的理論角度更新、層次更深。兩者融合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構建的內在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發展的題中之義,進一步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現實性、科學性與系統性的學科,促進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深入人心、走向世界。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指向亟待案例研究的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和發展于社會實踐,但不是對實踐經驗的簡單總結提煉,而是包括如何在具體的、現實的情境中將正確的思想觀念外化于人的行動。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對外化為行動的關注仍然較少,導致其難以為指導行動提供可操作性的支持,成為“無用”和“不用”的教條化理論。與此相對應,在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問題面前,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工作者儲備的理論知識也較難進行落地生根、指導實踐。案例研究關注現實,通過不同渠道深入調研挖掘信息,并對不同來源信息進行“三角驗證”[4]。案例研究的分析過程和研究結論不僅有助于了解復雜的思想問題和社會現象,進行理論的闡釋,而且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回歸現實的進路。同時,通過案例研究激發思想政治教育學者從中國實際和中國實踐出發的意識,自覺肩負傳播好中國主流意識形態、解決好中國現實問題的使命擔當,建構具有實踐性和能動性的學科知識體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指向要超越僅注重理論總結、概念演繹的小循環,基于真實案例的科學研究、知識應用,優化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架構、話語方式和組織形式,遵循從實踐到理論,理論聯系實際的大循環。
2.可能性
第一,研究原則的一致性。馬克思主義關于實踐的觀點,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建構“實踐-認識-實踐”認知規律的依據,與案例研究的原則具有一致性。案例研究強調對現象真實性的忠實、對生活世界的尊重以及對日常生活中細節的重視[5]。作為實證研究,案例研究過程以深入實際或現場撰寫的田野筆記為起點,目的在于將現實的細節通過有條理的方式把握并匯總。通過數據收集與分析得出研究成果形成理論,從而再將理論進行實踐檢驗和應用。思想政治教育認知規律的形成原則與其一致,通過案例研究方法有助于認知規律的形成。
第二,研究對象的相通性。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對象是人,其目的是追求“每一個個人全面而自由的發展”[6]。這為深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的案例思維方式提供了本體論依據。但因為人既具有自然屬性又具有社會屬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對象不僅僅包括人,還包含人的思想觀念、政治觀念、道德品質的形成、變化和發展。[7]案例研究以個案作為研究對象,主要集中在組織層面和個體層面的研究,通常假定研究對象按照方案行事、做決定或施加影響。[8]這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對象具有相通性,為從個體到群體(組織)的思想觀念、價值品質形成規律研究增添了許多有益的佐證。
第三,研究內容的豐富性。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實踐活動,其研究所涉及內容的豐富性是其它學科所不能比擬的。主客體的識別、矛盾關系的厘清、思想層面的測度等都需要強大的現實依據和情境支撐。案例研究者通過建立在大量的、豐富的、真實的研究內容上對研究問題細化聚焦,為開展基于案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肥沃的土壤。案例研究中的定性分析與理論思辨方法一致是開展案例研究的基礎,定量分析則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科學性進行了有效的補充,擺脫“坐而論道”的飄渺感。遵從案例研究中規范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有助于擴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邊界,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內容的豐富性也為案例研究提供了豐厚的原材料。
二、 構建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研究的范式
1.研究問題的甄別與形成
案例研究最適合回答“怎么樣”和“為什么”的問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關注的是思想觀念品德的形成變化和發展,討論的就是“怎么樣”和“為什么”的問題,非常適合通過案例研究進行開放的設計和歸納演繹,利用意想不到的視角探索不同尋常的情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高質量的研究問題要以尋找現有理論缺口為動因,具備重要、新穎、有趣、范圍適當和可實施的特征。[9]這意味著,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在甄別研究問題時,首先,需著眼于解決明顯的,以及在文獻或實踐中沒有解決或存在很大爭議的問題;其次,要利用自己的真知灼見與開創性目光聚焦于范圍適當的研究問題;再次,利用有趣的問題來吸引讀者進一步了解;最后,研究問題需要具有實踐意義,結論具有可操作性,為思想政治實踐提供有價值的見解。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開展案例研究遵循以往研究問題產生的規律,但更具復雜性和非線性。首先,研究問題一般來源于對實踐的關注和熱點的捕捉。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對時效性的需求,從近期的熱點和當下的困惑進行切入是研究問題形成的第一步也是重要切入點;其次,好的研究問題需要扎實的文獻綜述。文獻作為案例研究者識別研究機會的重要來源,需要研究者提綱挈領地從高水平綜述性文章或標桿文章切入,展開扎實的文獻綜述工作;最后,研究問題的形成需要理論與實踐的反復交互。確定研究問題一方面來源于理論驅動,研究者基于現有文獻的鴻溝提出研究問題;另一方面,以現象驅動,通過對現實情境的觀察分析提出問題。但大多情況下,研究問題更容易出現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田野調研和文獻研讀的交互過程中。綜合來說,確定問題的形成過程是通過現實聚焦、思辨批判、反復對比三重合力共同作用,也是在多維合力中深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張力。
2.研究方法的選擇
(1)基于研究問題的方法選擇 每種研究方法都可以服務于三個目的——探索性、描述性和解釋性。將案例研究方法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也應如此,不僅能成為一種解釋性策略,也適合用于描述或驗證某一命題。在同一個案例研究中可能會用到某一種方法,也可能使用多種方法。描述性案例是最為常見的一種,能讓研究者對案例進行深入了解,并獲得豐富資料。[10]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強調個案的典型性和極端性,選擇帶有鮮明特征的描述性案例尤為重要。描述性案例研究的難點在于分析特殊的社會情境和錯綜復雜的關系,研究者必須厘清主題覆蓋的范圍、取舍細節的詳細。思想政治教育關注的問題具有明顯的時代性,當新的熱點出現時,已有的文獻不能解釋或回答所要研究的問題,需要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進行理論構建。在探索性研究中,需要研究者以定性歸納為主,通過直接觀察社會現象的自然形態并從實踐中總結、歸納出理論框架和概念模型,將案例故事轉化成理論元素。解釋性案例研究注重因果推理,每項案例都尋求解釋一系列事件如何以及為何發生,[11]研究方法難度最大,但對提升思政領域研究的科學性意義最大,對思政工作的指導性也最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進行解釋性案例研究可以借鑒實驗研究的方法,尋找和檢驗競爭性解釋。如果有充分的證據可以證偽競爭性解釋,最初的解釋和討論科學性也會更強。
(2)基于理論構建的方法選擇 進行理論構建是將案例研究方法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重要步驟。歸納式和演繹式也是案例研究構建理論的兩種主要方法。歸納式理論構建是從個別出發以達到一般性,強調案例的特殊性或代表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者從觀察生活中尋找建立普遍性原則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所給定事件的秩序,做到透過現象的描述和解釋概括出理論命題;相反,演繹推理是從一般到個別,從“為什么”推演到“是否”。[12]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的角色就在于在通過案例本身挖掘出“整體關系”的輪廓,在理論構建階段探求體制機制模式。用經驗去檢驗每一個推論,看哪一個在現實中言之有理。[13]
(3)基于時間維度的方法選擇 針對研究問題的不同,對案例數據收集分為橫截面和縱向兩種。橫向案例是對同一時間點的現象進行觀察,常用于描述性案例和探索性案例。[14]縱向案例對同一現象進行多個不同時間點上的研究,揭示所要分析現象或問題是如何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15]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橫向研究聚焦于分析和比較屬于不同群體、不同階層或具有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職業和不同文化程度等特征的研究對象,分析研究對象在一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的思想和行為特征。縱向案例有助于在前后不同的時間里分別對社會中的思想政治現象進行調查,收集該社會現象在當時的資料,將這些資料結合起來分析,以描述某種社會現象發展變化,以及解釋不同現象前后之間聯系。
3.案例數量的確定
(1)單案例與多案例
在通過案例構建理論的研究中,案例的數量不是區分案例研究好壞的標準,嚴謹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邏輯,才是構建優質案例研究的一般范式。單案例研究和多案例研究各有優勢,適用情境也不相同。選擇案例數量的核心問題不在于“講更好的故事”或“建更好的理論”,而在于是否有更多的信息可以從增加的案例中獲得。
“講好故事”是案例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的第一步。單案例研究只針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個社會現象、一個社會個體特征,能將案例故事最大化限度的還原,是多案例或其他實證研究無法做到的。[16]首先,單案例對案例要求極高,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應更多運用于與研究現象高度相關的代表案例,如青少年在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出現的極端思想問題,究其生成邏輯與糾偏;其次,單案例研究需要選取有啟發性的思政現象。研究者通過觀察和分析啟發性案例,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認知和理論的更新;最后,單案例的研究方法能在縱向案例中發揮優勢,精準揭示案例是如何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適用于分析社會中的思想政治現象。
然而,情景豐富的細節描繪易產生認知偏差。案例研究的目標不能局限于案例的故事性,也要著眼于多案例背后的概念邏輯。多案例研究遵循理論抽樣的原則,通過復制法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案例進行對比、分析,以識別出被分析案例單元的相似性和異質性。多案例研究通過對比探尋對人的思想和行為產生不同影響的過程、要素以及結果,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亟需深入探討的話題。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中開展多案例研究有助于構建更普適的理論。
(2)整體案例與嵌套案例 整體案例是指僅考察某一組織或項目的整體性質,而嵌套案例是指在一個研究中存在一個或多個不同次級的分析單位共存的研究方法。[17]采用整體案例或嵌套案例,取決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現象或問題的性質。嵌套案例要求研究者對所關注的核心現象在單個組織中的多個分析層次上,并對各分析層次的每一個研究節點進行調查。人的行為有許多生成機制,次級分析單位能夠幫助研究者拓展研究范圍并對案例進行更深入的分析。整體案例要求研究者更多關注主要分析單位。研究者在開始研究之前,必須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對分析單位進行詳細界定,善用辯證法中的“兩點論”與“重點論”,以確保所選案例與研究問題的關聯性。
4.研究開展的過程
對于研究過程的梳理有助于研究者進行規范方法的應用,在參考艾森哈特對案例研究步驟界定的基礎上,[18]借鑒關于案例研究的三階段分法,[19]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研究的三個階段。
準備階段。準備階段是研究者進入現場搜集資料前進行的準備,主要包括確定研究問題、界定分析單元、選擇案例行動范式等。特別要關注研究工具與研究方法的選擇,如通過三角驗證,強化研究基礎證據的綜合。[20]充分的準備、周詳的思考能有效提高案例研究的質量。執行階段。研究者在執行階段進行案例資料的收集和研究證據的分析,如有需要還要進行案例資料與假設的鏈接。案例研究的資料主要有六種證據來源。[21]針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不同問題,案例資料的主要來源也會不同。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問題的特殊性會較大程度上受到研究者主觀性的影響,因此研究者在厘清所有資料后應嚴格遵循研究步驟和方法,跳出個人認知和偏見,基于客觀材料和數據進行分析。執行階段對方法的嚴格遵循能夠幫助研究者更好掌握浮現的證據和特征,提供多維論據,提高案例研究的信度與效度。對話階段。對話階段需要與矛盾和相似的文獻進行對話,是構建內部效度的有效手段。研究者在熟悉思政領域相關話題的文獻后要以敏銳的洞察力關注新的動向,不斷強化理論水平。與此同時,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對象的復雜性要求研究者對案例進行追蹤研究,做出合理判斷,揭示出個案發展變化的特征和規律。[22]對話階段的目的在于理論或概念契合案例,完善研究成果。
5.研究誤區
(1)從復制到創新 從1989年艾森哈特于在《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上發表的經典文章“由案例研究構建理論”至今,案例研究方法在管理學領域的應用已有三十余年。雖然近年來案例研究的一些技巧在不斷更新,但直到今天艾森哈特當年對“如何開展案例研究”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她于2021年發表的文章《What is the Eisenhardt Method,really?》里所提及的案例研究范式也與當年基本相同。因此,將案例方法借鑒和應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時一定要注意對研究方法基本范式的遵守,包括設計周密的研究方案,客觀地收集、呈現和分析數據等,不能想當然的增加或刪減步驟。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研究對象和內容具有其特殊性,變量具有難測量性,這就需要對研究方法中的具體技巧進行學科化構建。如在原先的“三角驗證”中增加“行為觀察”進行“四方驗證”、通過“迭代驗證”以確保搜集資料和數據的信度和效度。
(2)教學性與研究性的區別
在案例研究方法中,“案例”既是內容,也是工具和方法,強調的是研究性。而經常與之混淆的教學型案例是作為一種舉例說明,強調的是說明性。案例教學作為一種互動參與式教學模式,遵循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轉化的邏輯,將課內課外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實現了課堂內外的共建共治。[23]教學案例的數據可以被操縱用于教學目的。而案例研究的過程包含一整套成熟的程序,必須遵循正式的方法步驟,包括前文所述的準備、執行、對話三個階段,所有的研究方法與實證材料都是相聯系的[24]。在案例研究需要研究者真實客觀地記錄觀察到的資料,任何資料都要經得起審核,信度檢驗也扮演審核者的角色,以降低、減少研究中的錯誤和偏見。在此基礎上,還要注意案例分析也不是案例研究,而僅是案例研究的一個部分,是在嚴謹的研究設計框架下對所搜集來的資料進行分析從而得到或支撐研究結論的過程。
(3)定性與定量的融合 通常情況下,案例研究主要通過訪談、文檔資料、觀察等方式收集定性數據,被誤讀為是定性研究的可互換概念。[25]但實際在案例研究中,也可以通過文本分析或結構性內容分析的方法,識別、提取和編碼關鍵詞、主題、某種陳述或故事性描述,轉換成定量數據的形式。案例研究可以只使用定性數據或只使用定量數據,也可以兩者同時使用,產生協同效應。[26]定量數據有助于研究者察覺隱藏的關系,避免被定性數據生動形象的表象迷惑;定性數據擅長揭示由定量數據揭示的關系背后的基本邏輯、原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開展案例研究可以基于定量研究的數據揭示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各種關系,再通過定性研究解釋說明這些關系,成為定性與定量的融合研究。
三、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開展案例研究的挑戰與展望
將案例研究方法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開展研究是一個有益的嘗試,但任何方法都有其局限性。雖然案例研究在管理學已有較成熟的應用,但最開始使用時也遇到了諸多質疑和挑戰,是在不斷的摸索中發展完善起來的。將管理學中較為成熟的案例研究方法借鑒到思想政治教育中開展相關研究,需要關注以下方面。
1.研究對象的難測量性是案例研究的品質挑戰
案例研究的品質評定適用于社會研究常用的四種檢驗:建構效度、內在效度、外在效度和信度。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研究對象的難測量性是案例研究的品質挑戰。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教育者施加可控性教育影響的對象”。[27]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對象不應割裂人與人思想之間的聯系,人的思想、觀念、品德是一種難以捕捉的精神性或觀念性的事實,往往需要通過觀察人的外在表征(語言和行為)才能得以表達與呈現。而在這樣從思想到外在表征的過程中還受到主動性和隱蔽性的限制。案例研究雖然強調對研究對象進行長時間的跟蹤研究,也會運用扎根、田野等多種方法深入案例中搜集各種數據,但由于以往研究中缺乏對思想層面相關概念進行可測量的探索,且變量的測度存在較大的主觀性和隱蔽性,案例調研搜集數據難度較大且質量不夠穩定,這會對案例研究的建構效度和信度帶來較大影響。同時,由于依托于個體或群體的細節研究,會較大程度上受個人主觀因素的影響,且人的思想形成是長期受外界多來源因素的影響,對案例研究的內在效度和外在效度帶來一定挑戰。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和實踐效果都需要通過人來體現,研究對象更為復雜,變量也更多,研究對象測量難度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針對研究對象難測量性的問題需要加強對變量的澄清,特別是一些常用變量,要形成有代表性的測量方式或量表。同時在借鑒心理學測量方法的基礎上,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獨特的通過“外在表征測量思想”的范式。
2.研究問題的敏感性是案例選取的理論挑戰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存在于人的全生命周期,飽含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問題。不管是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還是道德品質,相關的問題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個人隱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大部分問題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而案例研究所選取的個案要求具有代表性和啟發性,在進行案例選擇時一般會關注特殊情況。極端個案為案例研究提供機會,對其進行調查不僅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改進這些問題,而且能夠促進向上向善的社會風氣。特殊情況和極端性的要求又放大了敏感性,如何兼顧案例選擇的代表性和數據可得性,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理論挑戰。在個案的選擇中分為正向案例和負向案例。一般來說正向案例更易選擇,調研過程也更容易開展。而負向案例的選擇和調研過程對研究者都具有較大挑戰。如何將抽象的研究問題分解為具體的、不帶評價性和導向性的訪談提綱十分關鍵。在基于人類事物或行為的相關研究中,訪談是案例研究資料的重要來源,[28]但受訪者會感到隱私受到侵犯而拒絕回答,或由于社會贊許性而給出不誠實回答。[29]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針對敏感性的研究問題需要案例研究者具備更專業的提問技巧,以增加受訪者真實回答的意愿,遵循案例研究中描述性理論構建原則。兼具思想政治工作經驗和訪談方法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研究的關鍵要素。
3.研究內容的隱蔽性是研究過程的倫理挑戰
學界對于“自愿參與”和“對參與者無害”的研究倫理規范越來越正式化,形成“知情同意”的共同理念。[30]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開展案例研究,通過對現實案例的分析,揭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變化發展的規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案例研究內容和所需的分析數據大多時候不是通過直接觀察和簡單問答就可得出,而需要長期深入案例的組織或個人層面,通過有“技巧”的方式,獲得可能被個案有意或無意隱藏的內容。如何在這一過程中既遵循研究的倫理又獲得有效性數據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過程的一大挑戰。同時,由于案例研究需要在研究和論文中提供大量的典型例證,對案例資料需要較為詳細的描述,在面對較為隱蔽的研究內容時有可能涉及泄密和超出匿名的范疇。如研究對象可能在例證或分析中找到自己的數據,被冠以不愛國、信仰不虔誠等負面研究結論,間接威脅其重塑自我認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開展案例研究既要把握研究成果的科學性、展現研究過程的完整性,又要保護研究內容的隱蔽性,努力尋求兩者的最佳平衡。倫理挑戰呼吁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研究建立起學科的倫理標準。
將案例研究方法運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既要守正研究方法原有的范式,也要契合新學科的研究內容和特點進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真理感召力、思想吸引力和邏輯引領力的學科。開展案例研究既不能“閉門造車”,只專注于構建理論和文獻梳理,忽略了對實際的關注,也不能完全束縛于參照理論,形成案例驗證理論的學術誤區。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經過近四十年的發展,在構建理論和實踐應用上都有了很大進展。新時代呼喚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和方法上有更多的創新,這對研究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會科學領域中的各種研究方法并無高低之分,每種方法都有其特定的資料收集與分析方法,都要遵循特定的邏輯,也有其優勢和劣勢。將案例方法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將質性材料的歸納總結和定量數據的實證分析融合起來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研究范式從定性到定量、從純理論思辨到科學性建立的有益發展。
參考文獻
[1][17][21][28] 羅伯特·K.殷.案例研究:設計與方法[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7:19,67,127-142,136.
[2][5] 李志,潘麗霞.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導論[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2:296-297,291.
[3][18] K-M Eisenhardt.“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532-550,532-550.
[4] M-G Pratt,Kaplan S,Whittington R.Editorial essay:The tumult over transparency:Decoupling transparency from replication in establishing trustworthy qualitative research.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J].2019:1-19.
[6]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83.
[7] 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83-188.
[8][10][11][24] 羅伯特·K.殷.案例研究方法的應用[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4:59,60,101-102,59.
[9] J-A Colquitt,George G.Publishing in AMJ-part1:Topic choi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enal,2011:432-435.
[12][13][14][30] 艾爾·巴比.社會研究方法(第十三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20:20-21,71-73,96,30.
[15] 姚明明,吳曉波,石涌江,等.技術追趕視角下商業模式設計與技術創新戰略的匹配——一個多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4(10):149-162.
[16] 李亮,劉洋,馮永春.管理案例研究:方法與應用[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148.
[19] 陳曉萍,徐淑英,樊景立.組織與管理研究的實證方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206-216.
[20] 陳春花,劉禎.案例研究的基本方法——對經典文獻的綜述[J].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2010(2):175-182.
[22] 李志,潘麗霞.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導論[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2:313.
[23] 戴艷軍,汪晶晶,段中衛.賡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學的回顧與展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6):16-21.
[25] Robert-K Yin.The case study crisis:Some answer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81:58-65.
[26] 凱瑟琳·艾森哈特.案例研究方法理論與范例——凱瑟琳·艾森哈特論文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7-8.
[27] 陳萬柏,張耀仙.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58.
[29] 宋穎瀟.敏感性問題調查方法的實證研究與新設計[D].電子科技大學,2019.
[責任編輯:張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