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艷

摘要:目的 探究子宮內膜癌患者術后延續性干預管理價值。方法 選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接收的子宮內膜癌術后患者100例進行研究,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對其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針對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模式,針對觀察組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模式。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以及并發癥發生率要明顯優于對照組,P值小于0.05。結論 對于子宮內膜癌術后患者來說,在具體護理管理過程中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更切實可行的延續性護理干預方案,按照方案內容順利推進延續性護理干預的相關內容,這樣可以進一步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防范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因此這種管理模式值得推廣。
關鍵詞:子宮內膜癌術后患者;延續性干預;應用價值
引言
子宮內膜癌是發生于子宮內膜的一組惡性腫瘤,好發于圍絕經期和絕經后女性;子宮內膜癌的原因迄今尚不明確,一般認為子宮內膜癌根據發病機制和生物學行為特點可分為雌激素依賴型和非雌激素依賴型;子宮內膜癌極早期患者可無明顯癥狀,僅在普查或婦科檢查時偶然發現。一旦出現癥狀,多表現為不規則陰道出血,陰道排液,疼痛,腹部包塊等;若患者出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就醫,進行治療,子宮內膜癌絕大多數為腺癌,對放射治療不甚敏感,故治療以手術為主,其他尚有放療、化療等綜合治療。在針對這類疾病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完畢之后,要充分做好護理干預,有效避免并發癥等相關問題。同時更要切實做好延續性護理干預,確保院內、院外都要融合推進,使各個環節順利銜接,這樣才能體現出應有的護理效果。在本次研究中,有針對性地選擇我們醫院近一年時間內收治的100例子宮內膜癌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重點探討延續性護理干預模式對于該類患者的臨床療效。現在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本次研究中涉及100例患者,是我院在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期間接收的子宮內膜癌患者,在手術之后對其進行相對應的護理干預。在患者中年齡范圍在46歲至72歲之間,平均年齡是59.35歲,在實際研究環節根據護理方法的差異性隨機分組,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有患者50例,比較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未發現統計學差異。
1.2方法
針對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模式,針對觀察組是以對照組為基礎,進一步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管理模式,然后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首先充分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工作。患者手術之后,要確保相對應的疾病治療情況和恢復進展能夠向其解釋清楚,使其充分明確,做到心中有數,充分明確后續的自我防護要點和注意事項,在積極有效的引導和宣傳過程中,使患者的依從性配合程度顯著提升,明確各類要點內容,并且融入到整體的康復護理過程中來。同時也要強化心理護理與患者進行密切的溝通,對其內心情況和負面情緒進行針對性的講解,使患者可以有效傾訴內心的不安或者恐懼。護理人員進行精準有效的引導,同時指導患者家屬對其多陪伴,給予必要的情感支持,在護理人員的關心和家人的愛護作用之下,使患者的身心得到有效調整。在正能量的范圍氛圍之內,對于后續的康復進程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其次要著重做好患者的康復鍛煉和飲食護理干預。患者手術之后要結合患者的康復進程而進行一定程度的機體功能的鍛煉,在患者機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引導其及早進行下床活動,有針對性的循序漸進開展康復訓練,進而使其抵抗力和免疫力得到提升,這樣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復。同時在飲食指導方面也要有效加強,使其有均衡的營養支持,同時要盡可能食用高蛋白質、含維生素的食物,也要防范可能出現的子宮受損或者手術切口刺激等問題,要避免刺激性的食物以及生冷辛辣的食物。第三,要注重做好患者的生物免疫治療,做好術后輔助。要有效抑制殘留的細胞,使其身體功能進一步恢復,在患者手術治療之后,要充分輔助相關藥物使其癌細胞的復發,轉移幾率得到有效降低,抑制隱形癌細胞,同時要充分做好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的檢測工作,以相對應的檢測結果為主要收點,進行精準的防控和生物免疫治療。第四嚴格做好出院護理干預。要想體現出延續性護理干預效果,在出院之后也要進行相對應的風險防范和護理干預,醫護人員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出更切實可行的出院護理方案,確保后續的護理方法更加完整系統。在實踐過程中可以充分落實在其中的護理方案中,要使其運動,用藥,飲食,并發癥防范以及功能康復等相關護理工作得以有序進行,指導患者定期做好復查,有效進行回訪,對于患者的飲食身體恢復作息用藥各類情況進行精準的掌握,并且及時有效的調整相關護理方案。在電話或者微信回訪的過程中要面對面的交流,使患者的各類訴求或者困惑得到相對應的指導,同時也要在盆腔肌肉以及腹部等進行相對應的功能訓練,對其身體康復的生活習慣或者不良的方法行精準有效的指引,使患者按照正確的方法有序操作。
1.3觀察標準
對比兩組研究對象的護理滿意度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等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對本次研究中的相關數據錄入到SP SS25.0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用卡方檢驗,用P值小于0.05表示數據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和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95.35分和0,要明顯優于對照組的83.25分和10%, P值小于0.05,兩組的研究結果如下表一所示:
3討論
在子宮內膜癌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通常情況下要切實采取子宮切除手術,以此進行相對應的治療干預,這樣才能體現出遠期療效。同時也要充分做好患者的術后護理干預工作,在整體的護理過程中,要體現出延續性護理干預的綜合成效,要在出院之前,出院之后等等都要進行相對應的流程銜接,確保患者術后的依從性和護理的配合程度顯著提高,在出院之后進行精準有效的護理,及時做好指導和監督管理,進而使患者得到更具有延續性和時效性的護理干預在康復訓練,飲食指導和健康宣教,在心理護理等方面也要有效加強,確保患者和護理人員可以密切配合,有效銜接,以此更充分地體現出患者的身體功能康復效果,為其心理健康提供必要支持。同時也可以使康復進程進一步加快,所以這種護理模式值得推行。
4結論
總之,對于子宮內膜癌手術患者來說,在術之后進行更精準有效的延續性護理干預,這樣可以體現出護理的時效性和可行性,從多個方面,多種途徑有序出發,以此體現出良好的護理成效。這對于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提升以及并發癥的防范有關鍵作用,所以值得推行。
參考文獻:
[1]喬麗萍,王婉熒,王劍鷹.延續性干預管理模式對子宮內膜癌術后康復的作用[J].2020,(7):63-649
[2]王淑俠.圍手術期心理護理在子宮內膜癌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2021,(12):54-55.
[3]蔣悅妍,劉筱萍.認知護理干預對2期子宮內膜癌患者疼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2021,(5):12-13.
[4]李文蘭.延續性護理對子宮內膜癌患者術后中遠期并發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2020,(1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