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雪蓮
摘要:目前,各地均在使用新課程標準的高中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制定內容變化來看,針對生物教學的內容做出了多方面的調整。這是國家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落實立德樹人的總體目標要求,只有在這個背景下去認識課程標準,注重教育的育人屬性,才能更好地實踐新課標的內容,作為一線的生物教師,更應該順應變革,轉變教育理念,保證高中生物課程教學質量的途徑,助力學生成長。
關鍵詞:高中生物;有效途徑;教學效率
生物是一門科學性與生活性都比較強的課程,其大多數的知識都是來自于生活實踐,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在當前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教師的教學手段單一,這都使得生物教學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要提高生物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要采用多種手段設計課堂的教學,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地將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相融合,從而實現生物課堂的有效教學,打造出高效的生物課堂。
一、高中生物教學的特點
1.問題性
問題性是生物教學的特點之一。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的思維方式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態度,針對生物課內容存在問題性的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的情境讓學生積極發現、探索并解決問題,以此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指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并培養學生的分析運用能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2.實驗性
生物教學有很多實驗方面的內容,通過實驗能理解所學的內容與知識。實驗不僅是生物教學的核心,也體現著生物知識的魅力。生物實驗能有效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了解相關的生物學原理。另外,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生物實驗,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關注實驗并產生濃厚的興趣。
3.探究性
探究性是指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啟發學生的思維活動能力,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并啟發思維,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知識的掌握情況讓學生從傳統的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通過實驗等方式有效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提升學生學習的熱情并掌握相關的知識。
二、目前生物教學存在的問題
1.堅持傳統的教學模式
雖然新課標針對教學內容與方式作出很大調整,但是由于配套的教育資源匱乏和沒有優化,導致教師在教學中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但是這種教學方法已經不符合現今高中生物教學的實際情況,學生只能被動學習,無法積極學習相關內容,失去了學習生物的興趣。
2.課堂教學氛圍較差
雖然有部分教師意識到課堂氛圍的重要性,但是從實際教學操作來看,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課堂氛圍教學成為走過場的形式。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將生物課程內容利用最大化,影響了教學質量。
3.教師整體綜合素質較低
目前部分高中生物教師的整體綜合素質較低,很多教師在不了解新課標教學內容的情況下就進行生物教學,使課程改革之后的生物教學效果質量受到影響。另外,傳統的生物課程教學內容已經不符合現代生物技術的實際發展情況,影響了教學效果。學生缺乏現代意識,也影響了教學質量。
三、提升高中生物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聯系生活實際教學
生物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具有緊密的聯系,教師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結合生活實例的方式來設計教學,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生物知識的廣泛應用,從而增強學生對生物課程的認知,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的生物知識去解釋生活中實際現象的能力,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生物素養。
例如,在教學“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說一說發燒都會出現什么癥狀(四肢無力,頭昏腦脹等),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出現這種癥狀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沒有發燒時人體可以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而一旦發燒就會出現各種不適癥狀?學生經過了本節課的學習就可以回答:發燒使人體的新陳代謝紊亂,而新陳代謝是一系列的酶促反應,也就是說發燒主要是影響了酶的活性。
2.注重生物實驗教學
在當前的生物課堂上,很多教師為了在課堂上講授更多的理論知識,往往會忽略實驗教學的內容,導致學生的心理得不到滿足,課堂教學的效率自然也就難以提升。實驗是生物教學中的一大板塊,對于學生來說,抽象的生物知識更容易讓他們對生物學習產生挫敗感,不利于學生積極情緒的激發,而生動直觀的實驗則會大大地調動起學生的熱情。而且,很多生物實驗的現象都會讓學生感到驚奇,也有助于激發出學生內心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其積極地進行實驗探究,從而使得學生在實驗學習中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真正地提高實驗教學的效果。因此,重視生物實驗的教學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在教學“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這個實驗時,由于實驗的操作并不復雜,那么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操作,通過直觀的觀察來得出結論,并驗證實驗的原理。通過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吸水和失水過程,學生對這個實驗現象也會有生動的理解與認識,從而有助于增強生物課堂的教學趣味。而且,實驗操作也會鍛煉學生的操作意識與能力,這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3.借助信息技術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知識資源也在迅速積累,生物課程的網絡資源豐富多樣,和傳統的紙質書本資源相比,網絡資源具有多樣性、科技型、新穎性和專業性。有些抽象而深奧的生物知識單憑教師的講解學生是很難真正理解的,那么教師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來進行教學,將這些內容通過多媒體的動畫、視頻、圖片等直觀而生動地展示出來,讓學生通過視覺與聽覺的共同作用來深入地學習這些內容。而且,利用多媒體等設備進行教學,教師還可以為學生進行適當的拓展,豐富課堂的教學容量,繼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使其有更大的收獲。
例如,在教學“細胞的增殖”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受精卵發育成成年人”的視頻,讓學生生動地理解這個過程,并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細胞增殖。在介紹“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時,由于這兩個分裂的過程比較復雜,有一定的相似性,也有一定的區別,學生在學習時會有很大的困難,那么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的視頻功能為學生播放整個分裂的過程,并在視頻播放完畢后利用多媒體課件列表呈現各個階段的變化,幫助學生更好地分辨這兩種分裂方式,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目前高中生物教學在新課程標準改革推廣的背景下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制約了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性,影響了生物教學的質量。一線教師要積極學習,認真思考,提升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性,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樊志艷.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途徑[J].中國培訓,2016(4).
[2]李耀慧.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途徑研究[J].生物技術世界,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