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梅
摘要:語文離不開語言,教學也離不開語言。教學語言包含于語言,是特定情境中的專業用語,與其他語言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教學語言不是日常交際的口語,也不是非常注重語法規范的書面語,而是在教學情境中的專業性語言,與口語表達和書面語表述均有一定的關聯。基于此,本文章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語言藝術的應用?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藝術;應用
引言
教師是課堂上的主導者,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語言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工具,是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的重要途徑,教學語言的好壞對于教學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在教學體制改革進程不斷推進的大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迎來了新的要求,身為語文教學工作者,應當充分把握語言這個重要工具,充分體現出語言在教學中的示范、指引、啟發等作用,感染并喚起學生心中的求知欲,進而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藝術概念
近年來,教育部門越來越重視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語言教學部分,并在逐步完善其中的相關內容。課程標準總目標提出,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貫徹落實語言教育。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了中國文化的不同形式,包括詩歌、故事、童話、寓言等,這些不同的形式又包含了不同的內容,例如愛國主義、熱愛自然、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等,是學習語言的“百科全書”。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是指語文教師在開展具體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趣味語言,以幽默的形式展開語言表達,為學生營造更加活躍的學習環境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性,激發學生的語言表達欲望,引導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進而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審美體驗。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語言中形成趣味互動形式,教師充分運用語言溝通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引導學生給予正向反饋,形成有溝通價值的對話交流局面。學生可以從教師的語言表達中理解所學知識,教師也可以從學生的語言反饋中獲取學生的個性化訴求,深入了解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想法變化,有助于教師把控整體教學節奏,持續性穩固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語言藝術的應用
(一)應用趣味化的教學語言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語言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語文教學的趣味性。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積極地進行自身語文專業素養的提升以及自身語言藝術能力的增強,并通過感染力強、幽默詼諧的語言進行語文知識的講解、課堂問題的提出,使學生在教師教學語言的感染下,感受到語文學習的趣味性。
(二)應用啟發性的教學語言
《桂花雨》這篇充滿童年回憶的文章以清新的語言和純樸的情感,向學生展現作者童年在家鄉搖桂花的場景。當學生能夠跟隨作者的腳步,以童年的視角去品析其中的純真童趣,必然能夠更為深刻地品悟到那份“搖花樂”。因此,教師可以構建閱讀情境,引領學生回歸作者的童年時光,讓學生將情感和目光凝聚在搖桂花這一場景中,并運用語言藝術巧妙點撥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思考文中母親所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中所蘊含的深厚感情。譬如,教師可以這樣設問:“同學們,人們常常會把情感寄托在事物上,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寓情于物,你們知道‘我’為什么喜歡桂花嗎?大膽想象一下‘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的場景,再思考為什么它是‘好香的雨’。”在層層遞進的引導和啟發中,學生能夠緊隨線索,揣摩作者在搖花樂中蘊藏的對家鄉的懷念和童年生活的留戀,從而領悟到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中的作用,收獲更多獨特的閱讀體驗。
(三)應用激勵性的教學語言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情感能力發展還不成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需要為學生提供語文教學服務,還需要針對學生的情感進行恰當引導。因每個學生主體的性格特點都不一樣,因此在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中,教師需要關照不同學生的想法,也要確保每位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針對不同的語文教學內容,教師應當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課堂中積極發言,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使用不同的教學語言,在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中緩解部分學生的壓力和緊張心理。采用這樣的交流方式,教師要有足夠的熱情和耐心,通過對學生的鼓勵和認可,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當學生進行回答時,教師要對學生的回答作出積極和公正合理的評價。通過這種教學語言的激勵性方式,能很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優質和高效。
(四)應用簡潔性的教學語言
經過實踐研究發現,現階段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并沒有真正意識到教學語言的作用,未能對教學語言進行精雕細琢,未能發揮出教學語言的藝術性效果,這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因此,教師應當充分正視上述問題,能夠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來實現教學語言的藝術化,讓學生在更大程度上感受到語言的魅力,進而促使學生語文學習效果以及課堂教學質量得到發展與提升。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教學語言將課堂內容呈現給學生,故要保證教學語言的簡潔性,即言簡意賅、用詞精當。要想達到上述要求,教師需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保證教學語言的邏輯性,將課堂內容條理清晰地表述給學生;其次,要保證教學語言的規范性,避免出現“這個”“嗯……”等口頭語;另外,要保證教學語言的形象性,用生動化的語言來帶動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最后,要保證教學語言的通俗性,不要使用過于深奧、晦澀的語言,保證學生能夠完整地接受到課堂信息。
結束語
總之,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小學語文課堂中的語言藝術關系著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也對學生語文素養的長遠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從構建富有情趣、活力的語言環境中入手,善用靈活的語言藝術來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以導向性的語言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巧妙運用評價藝術為語文課堂教學領航。
參考文獻:
[1]董雪梅.淺談小學語文課堂中語言藝術的應用[J].學周刊,2020(33):95-96.
[2]邵夢雅.語言藝術扮靚小學語文課堂[J].啟迪與智慧(中),2020(10):7+6.
[3]龔成義.語言藝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0(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