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飛
摘要:運動教育是學校落實課程目標和教育任務的工具,是溝通體育教師與學校共同活動的重要橋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體育教師如何順利完成各項體育運動教學任務和達到各項體育教學目標,并且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關鍵就是運動課堂教學。本文主要從中小學生對運動教學方法的使用狀況來看,探討、分析教學方法的選擇與優化。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應用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經過對中國當前學校體育教學與健康教育課程狀況的綜合分析,已經發現了大量關于運動與健康教學方面的重要信息,比如運動教學方法的基本概念、選擇依據與運用方法等。隨著國家體育運動新課標的推行,以學生為發展中心的教育思想也越來越深入人心,而人們對訓練方法的理解也越來越科學。因此,本章比試對中小學學校體育訓練方法的基本概念和選擇依據以及運用方法等問題展開了探討,并希望對學校體育訓練方式的規范發展與變革,產生相應的促進作用。
一、體育與健康教學方法內涵
目前高等教育學界對體育運動教學模式的認識仍有一些差異,這很可能是因為人們觀察角度的差異有關。當前主要有這樣幾個看法:⑴體育運動教學模式即指教師與學員在體育運動教學活動中,為達成特定的身體運動教育目的,通過一定的體育運動教學活動,雙方共同實施相互作用的各種現代體育教學活動方法、過程、管理手段與技能的總和。⑵體育運動和健康教學模式則是指在體育運動教學活動中,教師為共同完成體育運動教學活動各項任務,以人體技術教育方式進行,學員以人體鍛煉為基礎管理手段,達成提高體格、增進健康的體育運動教學活動目標所采取的方式。它在一些方面具有某種共同點,比如,體育教學是為達成體育課程目標、完成課程任務和協助學習者進行有效的練習而服務的;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等。
二、體育與健康教學方法的選擇依據
各種體育活動教學模式都具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和局限性,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們應當綜合考慮運用。
(一)與學生的認知特征和使用范圍相符合
體育教學內容的選用要充分考慮到學校的實際狀況,并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如學校中各個層次的學生,由于他們的體育基礎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能力是不相同的,所以在選用教學內容時也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狀況,如小學中低階段就適合情境教育,相反,若把情境教育運用在小學的高年級階段當中則是不符合規律的,可能達到了不成有效的教學。
(二)符合體育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需要
體育的目標是整體課程的出發點與歸宿,不同的課程目標必須通過不同的方法去完成。因此,對于練習課程,教師往往更多采用練習法、比賽法、電子游戲法等;又如教授相同的籃球課程,是采取整體法或是劃分法,是采取電子游戲法或是比賽法等,則應該依據具體要求而定。
除了這些原因之外,選用教學內容還應兼顧課程原則、教師本身特性、體育教師自身的水平、課程要求、地域氣候特點以及課堂效果等。
三、不同階段體育與健康教學方法的運用
《體育與健康標準》把學校教育分成了3個時期,由于各個時期的學員在生理、心理、社會認識等方面的差異都很大,所以學校在選用教學內容時也應該區別對待,而不能統一著使用。
(一)水平一階段體育與健康教學方法
1.講解法
在運動課程中,老師必要的解釋對學生的運動能力掌握有很重要的幫助,特別是運動水平一般的學生,如果他們理解得不夠,經過老師生動活潑地解釋更有利于學生的運動掌握。
2.游戲法
因為水平一的學校才剛完成教育,要自然過渡到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所以可以更多運用游戲法開展運動教學活動,但游戲目標更加具體。
3.情景教學法
角色幻想和學生表演都是中水平大一學生非常青睞的教學方法,因為這些方式都滿足了學習者的喜歡幻想的特性,在使用過程中也常常可以達到更有效的教學效果。
(二)水平二階段體育與健康教學方法
水平二的學生自我意識也有了相應的培養,能初步的判斷、邏輯推理,和與同伴協作練習的能力也進一步提高。在該階段,講解法、合作學習法、游戲教學法等雖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但仍要重視并指導學生思考幾個基本問題,即對探究能力的訓練。因此,在投擲輕器械訓練時,倡導學生通過自制器械,以提高動手動腦的能力。
(三)高水平三階段的運動與健身計劃教學
1.練習法的運用
由于學生體格、心智發育日漸完善,逐漸具備了必要的體育基礎知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乏味的技能練習會降低孩子的學習興致,所以老師要把音樂、器材、游戲、競賽等貫穿其間,使孩子在靈活多樣的課堂里進行技能練習。
2.探究學習方法的運用
該階段,老師必須盡可能提供更多的機會訓練學員的創新探索能力,以便為練習復雜的組合動作做好準備。比如在健美操課程中,由學員們分小組試著組織簡易套路組成,而后由老師予以點評修正。
四、結論
學校的體育與健康教育是保障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基本載體,而學校體育與健身教育方法的選取和運用又是小學體育教學環節的重要環節,方法選擇恰當,課堂教學就往往是零點五功倍。但眾所周知,學校體育與健身教育方法與成人的健康活動、兒童一般的娛樂活動和競技體育都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因此如果在學校體育課程基礎上將各類體育方法不加區分進行使用,那么將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終身運動意志和技能發展及其未來生存水平等都會形成重大影響。所以,學校體育教師不僅要努力學習理論,還要通過不斷實踐,在實踐中總結教訓,逐步建立適應自身的特色教學模式,方能在課堂中做到游刃有余。但對教研人員來說必須深入課堂實際,掌握實情,準確剖析論證新型運動教學模式,從而促使運動和衛生教學體系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懇.試論體育教學方法的概念、分類及運用[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3(02).
[2] 高菲菲.對體育教學方法現狀的分析和評價[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