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國勝
摘要:小學數學拓展課就是對小學數學教材進行擴充、開拓、擴展、延伸、展開的課堂教學,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提供活動空間,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實踐探究等活動中發現知識,感悟數學思想與方法,提高數學素養。
關鍵詞:模型? 拓展? 思維? 素養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新課程提倡“用教材教”,即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來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發展學生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把握教材、吃透教材、激活教材,還要修改、重組教材,拓展教材。
一、課堂與課外融合,拓展數學學習空間。
拓展數學課堂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將課堂延伸到課外,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去測量、去操作、去計算,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去思考、去發現、去應用、去創造數學。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時,可把這節課設計成戶外課,對學生開展拓展訓練,組織學生來到操場,讓學生圍繞操場走一圈,圍繞花壇走一圈,籃球場邊線走一圈……引導學生親身感受操場、花壇、籃球場等邊線一圈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然后讓學生分組用皮尺親自去測量籃球場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然后引導他們運用長方形周長公式進行計算。這樣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感悟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模型,將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拓展運用到生活中。
二、拓展數學文化,開闊學生視野
“數學是一種文化”,這種觀點已逐漸被廣大學者所接受。數學文化拓展研究不斷受到人們的關注。而拓展課中的數學趣題、名題和古典益智游戲富有濃厚的歷史性、文化性。如執教數學《圓的周長》時,通過拓展介紹圓周率的歷史,從阿基米德發現了“當正多邊形的邊數增加時,它的形狀就越接近圓”。從劉徽的“割圓術”到我國古代南北朝的偉大數學家祖沖之用竹片作的籌碼計算圓周率,將圓周率精確到了小數點之后的七位。這一個個真實生動的數學文化故事極大拉近了孩子們與數學家之間的距離,這樣數學文化的拓展教學與其說是探索知識背后的秘密,不如說是數學精神的洗禮和文化的熏陶。
三、拓展生活素材,提高知識運用能力
小學數學拓展的教學,要發掘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最后卻高于生活。實現生活元素與拓展教學的有機融合,營造出開放的、拓展的教學情境。例如,在學習“年、月、日”內容過程中,開展生活化的拓展性實踐活動。將“閏年”與歷史大事件聯系一起,共同探究出閏年巨大的奧秘,學生心中對年、月、日的生活常識形成了更大的認知,學生潛意識中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越來越強烈,數學知識得到了拓展應用,促進了學生數學思維的有效拓展發散。
四、拓展數學知識的趣味性,順應兒童學習心理。
數學知識的呈現是符號化、系統化的,因此,相較其他學科更具抽象性,而兒童的思維是偏于形象化、具體化的。枯燥、抽象的數學學習和兒童的學習心理之間存在沖突,這也是造成很多學生不喜歡數學的原因。喚醒學生的最好辦法是向他們提供有吸引力的數學游戲、智力題、魔術、笑話、打油詩。因此,讓學生喜歡上數學要依靠數學本身的魅力,要盡可能采用趣味題、游戲題、智力題和思考題讓學生在學中生智、在練中生趣。如在教學“乘加乘減”這一數學模型時,創造使用教材,引入24點游戲,它不僅極大限度的調動了學生眼、腦、手、口、多種感官的協調活動,有利于學生加、減、乘、除的口算練習,提高學生運算能力,開拓學生思維,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成功。
五、拓展數學模型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營造拓展性教學情境是需要圍繞學生為中心而展開的,教師要明確每個流程和節點都要做些什么,尊重學生的學習訴求。因此,我們要圍繞主題內容設置拓展性的問題情境,以吸引住學生學習的專注力,獲知的熱情持續升溫,全身心聚焦在課堂活動中。如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后,進行知識拓展:“16個小正方形紙片拼長方形和正方形,怎么樣拼使得拼得的圖形周長最短?”通過前面復習引入,孩子可能知道只要使得重合的邊越多,周長就越短。但大部分孩子不會馬上得到拼成一個大正方形。所以在這里,孩子們可能會想著把每種情況羅列出來(16×1,8×2,4×4),再來計算圖形周長,通過比較得出結論:16個小正方形拼拼成正方形時周長最短。那么這個學習情境過程中,孩子通過充分的體驗,并在活動中思維逐漸得到拓展發散,建構起模型:“小正方形數量一定時,邊重合的越多,圖形周長就越短”。學生對于新知的掌握就更加輕松容易,同時也拓展了自身的數學思維。
六、拓展教學資源,體會數學的現實運用價值。
拓展課程的設計要富有創新性,僅依賴于課堂學習還遠遠不夠的,拓展教學資源顯得尤為重要。如以“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為例設計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回到家中,搜集自己家一年的用水和用電情況,將他們記錄在表格中,并和小組成員,合作共享各自整理的表格,就表格中的數據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將課堂學習拓展到了課外,使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真正地使用數學的眼光發現世界,體會到數學的現實應用價值。學生在對比、分析自己家的用水用電情況的時候,學生發現,部分家庭存在浪費水和電的情況,就此形成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
數學模型拓展為我們的數學課堂打開了通向大千世界的窗口,讓學生在更廣闊的數學天地中獲取信息,整合信息,豐富知識,感悟思想,發展思維,提升學習品質。拓展延伸要充分樹立教材觀,從雙減背景出發,從整個小學數學內容來整體分析,提高針對性、有效性,凸顯自主性,創新性,有目的、有層次、有系統地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使學生養成用數學、做數學的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1]楊沈紅.小學數學綜合拓展課程的開發[J].教育,2019(36).
[2]沈麟. 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學科拓展課程開發策略[J].試題與研究,2019(10).
此文系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模型思想的應用研究》課題成果,課題批準號:2019—02—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