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錦秀
摘要:傳統的應試教育機制使得當前國內的教育體系進入到了瓶頸期,就是教育中過于注重結果,師生和家長都過于重視學業成績,忽視了教育過程,忽視學生能力素養的綜合提升和成長。隨著新課程教育體系的變化,教師對于教育教學也 有了新的認知,要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成長就必須要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既要重視學科知識教育,也要培養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更要注重勞動教育的滲透。文章展開對小學數學融合勞動教育的策略研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前言:數學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勞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而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育中,通過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勞動教育理念,結合一些實踐活動來培養學生的情感、知識、實踐等多方面的教學,對于學生的成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小學數學融合勞動教育的實際價值
(1)促進學生形成良好勞動品格
小學生日常學習任務繁重,精神長期處于緊繃狀態,如果不能進行合理的勞動鍛煉,極大可能會出現身體問題。通過合理的身體運動,可以充分活動學生的身體,加快身體血液循環,增強其心肺功能并提高身體靈活性,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與機能。同時,數學課堂上滲透勞動教育,學生可以了解勞動的作用,養成勞動的習慣,改善人的精神狀態,幫助學生養成健康生活習慣,降低學習負擔,以飽滿的熱情及良好狀態迎接接下來的學習。通過這種方式能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顯著提高學習質量。
(2)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每一位小學生都有著自己的特點,數學素質和勞動水平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對勞動教育的反應也不同,而且一個班級內學生的身體素質參差不齊。數學教師授課時創新教學方法,利用合作教學法或分層教學法,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學習,加深彼此友誼。同時,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情況選擇合適的勞動項目,鍛煉學生身體素質,激發其參與勞動的興趣,實現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拉近同學之間的距離,達到升華同學之間友誼的目的,潛移默化間完成數學課堂教學中勞動教育的滲透,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小學數學融合勞動教育的策略
1.創設任務發展學生動手思維
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除了廣為大眾所知的生活教育理念之外,創造教育也是引發教育工作者熱議的內容,尤其是在現代社會不斷進步的背景下,我們要培養的不是死讀書的人才,而是具備良好創新能力的新一代人才,因此,這也就意味著在數學課堂上,教師需要不斷將創造力培養作為主要的方向,設置更多新穎的教學活動,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進行不同的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動手動腦,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探究積極性,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這一部分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提供一些基本的創作材料,如白紙、剪刀和膠水等,然后讓學生在白紙上畫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軸對稱圖形,再用剪刀將其剪出來,學生需要觀察軸對稱圖形的實際特點,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圖形感知能力。在課堂上,為了讓學生能夠對不同的圖形有更加深刻的認知,教師需要設置圖形拼接組合任務。例如,在教學了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之后,為了讓學生能夠了解這兩種圖形之間的聯系,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地剪貼出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然后來進行折疊,觀察兩者的實際特點,在學生親身實踐的過程中,他們可以發現兩個三角形的疊加就是一個平行四邊形,借助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學生進行更加有效的思考,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并未對學生進行引導,而是讓他們自由發揮,在這種情形下,學生可以想出不同的方法來研究,并且總結圖形的相似點,在這種情形下,能夠刺激學生創造思維。
2.結合生活實際設計數學勞動教育課程
小學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形成了錯誤的思維觀念,導致學生無法認識到數學知識的本質。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并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勞動教育,讓學生意識到生活的本質就是勞動,讓學生認識到勞動的價值和意義。例如,在學習《面積》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述一下面積的概念,采用故事教學的方式,讓學生認識到面積公式的由來,這樣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認識到面積知識就是人們在實際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同時還加深了學生對數學知識與勞動之間關系的認識和理解。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親手測量一下書本、書桌的面積,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體驗到勞動的價值和意義,有效地保證了勞動教育的質量和效率。
3.教學中開展家校聯合滲透勞動教育
數學教師設計作業時要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依據家長文化背景、家庭條件等設計具有針對性的作業。現代數學知識的大廈都是通過前人的努力和辛苦付出得來的,數學的起源、發展都是經歷了諸多的坎坷和波折才最終得以呈現在世人眼前。 而這些精確的結果、公式都是依靠諸多數學家們堅毅、嚴謹的意志品質所換來的,而這些品質也正是勞動精神的重要體現。 要了解和學習數學學科, 需要學生通過不斷地整合信息、自主的思考探究,然后經過實踐探究來獲得最終的結果,當然其中還會涉及到推理、抽象運算等諸多難題,是一個非常考驗人類毅力和耐心的問題,所以說數學學習其實也是一場腦力和體力的結合訓練。
例如,學習“條形統計圖”知識點時,可以設計這樣的作業:要求學生回家后準備好大蒜瓣,選擇水培方式培養,整個培育期間需要孩子不斷添水操作,對蒜苗長度進行定時觀測,持續兩周后展示自己做的統計表。這個家庭作業持續時間較長,教師要求學生將自己計劃告知家長,并讓家長監督學生完成。但要注意,整個過程中家長僅起到監督而不是替代作用,確保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獨自澆水與測量蒜苗長度,最后完成統計圖繪制,向父母介紹蒜苗生長過程。這個作業完成時,需要學生與家長之間互動,在家庭中營造出濃郁的數學氛圍。需要家長具有配合意識,教師向家長說明應該如何配合,切實發揮數學作業的作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是一個較新的措施,實際滲透時會遇到很多問題。這就需要數學教師做好研究分析工作,主動挖掘教材內容,調動學生參與勞動教育的積極性,利用勞動教育豐富數學教學內容,增加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拉近師生之間關系。此外,數學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數學教學與勞動教育融合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周雪英.新時代背景下小學數學與勞動教育的融合研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2020(31):11-14.
[2]張明瑞.勞動教育走進小學數學課堂的探究[J].科學咨詢,2020(43):230-231.683B72E8-8F51-410F-A7BF-34DEAA8C4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