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芳
摘要:新高考評價體系的出臺,進一步了加大對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考核。受以往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的教-學-評通常處于割裂狀態,這就導致教師過于重視教學目標的達成,忽視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這與新高考評價體系的相關要求嚴重不符。教-學-評一體化教學充分考慮了“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教”的問題,因此能夠達到較好的教學預期。鑒于此,本文將在探究新高考評價體系對課堂教學影響的基礎上,分析高中語文教-學-評一體化教學。
關鍵詞:新高考評價體系;教-學-評;一體化教學
引言
高中時期的語文教學在高考過程中占據很大比例。加上教師長時間受以往教育理念的影響,導致其在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新高考評價體系的出臺,更加重視對學生各項能力的考核,這無疑給以往的教學形式帶來巨大沖擊。因此,要求高中語文教師在遵循學生主體的基礎上,積極創新課堂開展形式,強化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新高考評價體系為課堂教學帶來的影響
(一)促使課堂主體向雙主體轉變
新高考評價體系明確表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這一體系的引領下,高中語文的教學模式將從單向轉變為雙向,從單純的灌輸式向師生雙方互動的方式轉變,并且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因此要求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要將課堂知識與拓展內容進行有效結合,并積極摒棄以往的照本宣科式教學,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提升和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并能夠以此為基礎提升學生語文學科素養。
(二)帶動教學評價方式向綜合評價轉變
受以往教學理念的影響,成績一直是評價學生的主要依據,同時是評價教學成效的主要因素。新高考評價體系的出臺,為現有教學評價辦法帶來嚴重沖擊,使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成績不再是唯一因素,同時還需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狀態、態度、思想認知水平以及對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等。[1]這種綜合性的評價方式,給予教師更多自主空間,有效增強了課堂活動的吸引力,更能夠促進學生素養的全方位發展。因此可以說,新高考評價體系的落地,為教學評價體系改革提供了合適契機,并驅動了教學形式的創新。
(三)加大了對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
以往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通常以教師的單純口述為主,加上教學時間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和眼界。新高考評價體系要求,課堂教學應該切實踐行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在為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該注意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方位發展,這為教學形式的創新提供了基礎和前提。為了實現學生素養全面提升,教師應該積極創新課堂開展形式,加大對網絡技術和資源利用程度,不斷深化學生的課堂學習,開闊學生眼界,為立德樹人和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提供有力支撐。
二、新高考評價體系下“教-學-評”一體化教學初探
(一)科學設置課堂任務,讓“教”有目標
以往課堂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往往將學生看成一個統一整體,因此在設計課堂任務的時候,也是站在整體角度進行,這就容易造成部分學生認為課堂任務過于簡單而產生教學枯燥論,還有部分學生認為教學難度過大而失去學習興趣,這不僅與教學開展目的嚴重相悖,還阻礙了學生整體素養的提升。新高考評價體系的出臺,要求教師能夠對學生和教學過程進行全面評價,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提供基礎。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設置課堂教學任務的時候,應該能夠在充分考慮學生學情和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科學布置課堂任務,明確教學開展目標,讓學生在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同時,強化學生綜合能力。
例如,在學習《拿來主義》的時候,教師可以依據學生學情和差異性,將課堂任務分層次設置為:一是正確了解拿來主義的內涵。二是學會運用比喻論證方法。三是能夠用拿來主義解析現實文化現象。這種課堂任務能夠強化教學目標,保證所有學生在參與課堂教學的時候,都能夠找到自身學習目標,進而獲得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時還能夠在循序漸進中深化學生對拿來主義的理解,為學生在實踐中的自由運用打下基礎。
(二)合理搭建互動平臺,讓“學”變主動
在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通常不注重與學生的互動,普遍希望學生能夠在教師的講解中不斷強化記憶,以獲取更多知識。這就導致學生學習處于非常被動的狀態,加上機械式學習的弊端,導致學生的學習獲得感嚴重不足。[2]新高考評價體系下,要求教師積極轉變以往的教學理念,從傳授知識向教會學習轉變,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效提升學生學習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師生互動無疑是激發學生主動性的有效途徑,因此在課堂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應該以教學目標為基礎,加大與學生的互動,為學生構建相對輕松的學習環境,在教師的帶領不斷增強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教師還應該注意合作互助學習方式的運用,讓學生在小組學習中,不斷掌握自主學習的正確方法,在與同學的交流中,發現自身不足,并不斷進行完善,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自主探索的樂趣,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學習效果的提升。
(三)開展多元化評價,讓“評”更有效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有效的教學評價,不僅能夠讓教師看到教學活動的不足,并能夠以此為基礎不斷優化和完善教學設計,還能夠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既能夠看到自己的優勢,也能夠認識到自己與他人的差距,在增強學生學習自信的基礎上,實現學生各方面素養的不斷的完善。但是,在以往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過于依賴學生成績,導致教師評價過于片面,既不能實現教學效益的提升,也不能促進學生的進步。因此在新高考評價體系下,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該在充分結合學生實際水平、能力、狀態以及態度等方面因素的基礎上,將學生自評、互評以及教師和家長評價等手段相結合,增強教學評價的有效性,為學生素養的全方位發展提供助力。
結語
綜上所述,新高考評價體系的出臺,加大了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重視,因此要求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活動的時候,積極運用教-學-評一體化教學,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有效性,促進學生素養的全方位發展。
參考文獻:
[1]戴浩萬.新高考評價體系下的高中英語課堂深度研究[J].高考,2021(28):23-24.
[2]唐燕明.高中化學“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初探[J].新課程,2021(18):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