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旎
摘要:音樂是對學生實施美育的核心學科。“雙減”政策之下的小學音樂教學更要從培養學生穩定興趣愛好、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提高育人效果,充實學生課余生活。“雙減”政策下的小學音樂教學要更好地以人為本,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營造靈動生活課堂教學環境,讓學生積極參與,鮮活展示,使小學音樂課堂綻放活力。
關鍵詞:“雙減”;小學音樂;美育;興趣;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這一理念下的小學音樂教學要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更好地兼顧學生興趣發展,通過全面系統的教育方式,營造良好教育生態,促進學生學習展示。尤其是新媒體技術的帶動之下音樂課程要融入更多鮮活元素,推動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這對于更好地豐富學生校園生活,助力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增強學生對音樂文化理解都具有重要價值。“雙減”理念指引之下的小學音樂教學,不僅要開全課時,更要從立德樹人的角度推動音樂教學提質增效,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助力學生快樂成長。
一、“雙減”政策下小學音樂教學質量提升的必要性分析
“雙減”政策的推進不僅需要削減學生的課業負擔,更要從全面育人的角度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立足小學音樂教學,推動教學質量提升,對學生學習成長具有多方面的價值。
首先,可以深度釋放學生音樂學習的熱情。小學階段學生天生活潑好動,有強烈的表現欲望。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的提升要更好地從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入手,創新課堂呈現方式,引入多種現代化教學模式,以生為本,激發學生興趣,推動學生學習參與,深度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欲望,帶動課堂內外有效互動。
其次,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雙減”理念的推進,在削減學生課業負擔的同時,提出了測評方式要更加多元化。小學音樂教學的推進也要更好地為學生能力展示提供有需要的舞臺,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豐富的藝術實踐中來,提升學生學習自信。鼓勵學生學習展示,彰顯出小學階段學生獨有的自信與活力。以美育人,豐富音樂課堂的內涵和外延
第三,可以更好地磨練學生意志品質,提升學生道德素養。音樂作為對學生實施美育的核心學科,不僅僅要讓學生聆聽聲音,更要讓引導小學生積極練習、有效展示,將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與理解通過生動鮮活的方式表現出來。這一方面需要教師在課內加強引導,另外還要讓學生在課外積極練習,增強對音樂豐富內涵的理解,并與美術、戲曲、音樂劇等多種形式結合在一起。提升學生自身學習創新意識的同時,引領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展示、小組互動等多元方式,加深對音樂內涵的理解,讓音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音樂的多元育人價值充分發揮。
二、“雙減”理念下小學音樂教學質量提升的積極對策
1.以生為本,推動音樂課堂減負增效
小學階段學生天真爛漫,想象力豐富,表現欲望也很強。在小學音樂教學展開的過程中,落實“雙減”理念,推動音樂課堂減負增效,就要更好地以生為本,讓學生自身的主體性價值有效發揮。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假設,再引導學生以合作探究、學習互動等多元方式探索問題解決的有效方法,并引導學生積極發揮自己的創意,呈現更多鮮活有效的作品,以生為本,推動學生自身音樂素養循序提升。以《大鐘和小鐘》這首歌曲為例,這首一首非常簡單的兒歌,但是學生們容易在演唱中缺乏起伏感,影響音樂表現的鮮活與生動,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做好生動展示促進學生對音樂元素本身有效理解,再指導學生們采用柯爾文手勢法來學唱。讓學生們在演唱過程中加入手勢,以更好地感受主音的穩定及不同音級間的傾向性,使學生感受音樂的律動與鮮活,增強學生的表現欲望。
2.因材施教,推動學生積極合作對話
音樂學科與文化課程的教學帶有顯著的不同,在音樂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教師難以通過通性通法推動學生音樂素養全面均衡提升。這是因為學生自身的音樂基礎帶有一定的差異性,學生前期所接觸的樂理知識,學生自身在家庭背景、文化認知、興趣愛好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在小學音樂教學落實的過程中,要想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推動學生學習參與,教師要能夠落實好因材施教工作,貼近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為他們提出相應的發展目標。指引學生采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學習展示,穩步提升學生音樂興趣的同時,讓學生積極表現靈活參與,更好地釋放學習活力,形成有效交流互動環境。只有教師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可以更好地做好與學生之間的對話交流工作,而學生自身學習參與的熱情也能被有效調動。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興趣小組,讓學生們分組展示匯報自己的學生成果,鼓勵學生通過合唱、音樂劇、樂器表演等多種方式來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推動學生之間積極對話有效合作。
3.評價反饋,記錄學生的精彩成果
“雙減”理念帶動之下,各門學科的教學都不以成績測評為目標,而是要更好地關注學生學習過程,推動學生全面參與。在小學音樂教學展開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引入引入過程評價性手段,立足日常教學過程,隨時評價學生學習成果,給予學生積極的肯定和鼓勵。并充分接觸家長評價、學生自評、檔案待評價等多元方式,記錄學生的一些精彩學習成果,鼓勵學生創意展現。讓學生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沉浸其中,自在成長。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們排練的一些優質劇目錄成視頻,上傳到群組空間,方便學生和家長一起觀看和欣賞,這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還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有效交流,積極創新。另外,還可以讓學生們在校園藝術節、六一兒童節等節慶活動其中排練一些精彩節目,為學生積累更多登臺經驗,讓學生自信展示,積極進步。
總之,“雙減”政策下的小學音樂教學要更好地營造融洽課堂學生氛圍,推動學生積極參與和展示,更要兼顧學生自身興趣特長,推動學生自信展示。另外小學音樂教學要從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做好有效的評價和引導工作,讓音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助力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宋揚.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策略研究[J]. 孩子天地, 2016(28):186.
[2] 益西加措. 雙減政策下提高小學教學質量的策略探究[J]. 傳奇故事, 202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