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摘要:邏輯思維能力是初中階段學生必備的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目標更是數學教學的關鍵發展方向所在。初中階段數學教學內容逐漸復雜化、多元化,部分學生思維能力欠缺導致學習效果不佳的問題比較普遍。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在講授數學知識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綜合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果。本文對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培養建議,旨在為初中數學教學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邏輯思維;初中數學;思維能力;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因此教師需要運用合理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引導學生對數學概念進行深入分析,優化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一、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一)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有助于其他學科學習
一般來說,數學成績好的學生,其物理成績和化學成績也會很好,其根源就在于這些學生具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透徹地分析問題,并且準確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1]。同時,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對政治、歷史、地理等文科學科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具備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生看待問題會保持清晰的思路和嚴謹的思維,能夠透過事物的表象認清事物的本質,提高學習效率。由此可見,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關系到學生的一生,需要引起廣大數學教師的重視。
(二)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智力發展
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越強,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就會表現得越積極和主動,能夠靈活地運用觀察、分析、比較、歸納、總結、建模等數學思想和方法,在思考問題時會更加客觀和全面,從而更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并提出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2]。教師要以學生為本,不僅要注重智育,還要引入德育,使學生有能力去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真正做到學思結合,學以致用,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方法
(一)充分發揮課堂引導作用
創造力是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充分參與問題探究。同時,教師應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分析問題,為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運用數學公式和定理分析問題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優化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過程。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數學九年級上冊“圓周角”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在黑板上確定任意兩個點,再畫出連接兩個點的一段弧,做出這段弧所對應的圓周角和圓心角,最后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和觀察,為提升其辯證思維能力奠定基礎。興趣是推動創新思維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設置層層深入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在逐步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不斷提升思考探究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二)引入數學實驗,豐富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形式
新課標教學改革思想不斷強調創新施教的重要性,創新施教不僅是教學改革的需求,也是新時代初中生的心理渴望。在過往的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止步不前,主要原因是教師的培養形式過于單一,強行灌輸和一味手把手指導弱化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限制在狹窄的空間中,得不到有效的鍛煉和提升。實踐是幫助學生探索知識的主要渠道,是強化學生知識掌握效果的關鍵途徑,全面豐富數學實驗教學模式,將會有效促進提高學生綜合學習效果。數學科目雖然實驗性質不是特別強,但歸根結底也是一門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概念的學科,以數學實驗為學生創造思維發散的機會不失為一個教學妙計。因此,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時,應該勇于創新,根據具體的課程內容大膽引入數學實驗,讓學生在實驗學習過程中得到主體意識的培養,全面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意識,使學生自主參與邏輯推理學習模式,完成核心素養發展目標。
例如,在教授“角的平分線的性質”一課中,在新知識探索環節,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個數學實驗:同學們,通過之前的學習,你們已經會畫兩點之間的最短距離,那么你們能不能運用學過的知識,確定一個角的角平分線?在只有量角器的情況下,有什么辦法可以將一張用紙片做的角分成兩個相等的角呢?同時,教師將準備好的實驗材料紙片發放給學生。引導學生在合作互動的過程中完成數學知識實踐操作學習目標。在此過程中,可以發現不同的同學會運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和解題方式,這樣可以充分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全面掌握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方法,從而幫助學生學會運用邏輯推理順利推導出角平分線的性質,達成本課知識目標的同時,也使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在實驗中得到顯著強化。
(三)生活化導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生活化導入是引導學生高效率學習數學的關鍵,也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重要途徑。導入的效果也會直接影響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及學習態度,良好的導入對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也有極大的幫助。新課程標準要求數學課堂教學要貼合學生的現實生活,因此教師可以設計生活化的課堂導入環節,在短時間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課堂教學活動。
例如,在教學“隨機事件與概率”的時候,教師可以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舉一些生活上的例子。例如,“明天會不會下雨”“過馬路時恰好遇到綠燈的概率”等就是生活化的問題導入,這樣的教學導入可以讓數學問題和現實生活產生密切聯系,使學生明白生活和數學是息息相關的。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引導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自主探究的動力,提高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加強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對全面推進中學數學教學改革起到積極的作用。
結束語
總之,初中數學教師作為學生求知路上的引導者,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抓住課堂上每個思維訓練的機會,對學生加以正確的引導,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金莉.初中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途徑[J].現代中學生(初中版),2020(10):20-22.
[2]劉豐碩.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華少年,2020(15):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