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婧
關鍵詞:小學英語;作業;“雙減”背景;多元智能理論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3-
一、表演類的特色作業
現階段小學生擁有著想要表現與展示自我的心理,那么教師便可迎合學生們的這個心理訴求,設計與實施一些表演類的特色作業,激發他們作業執行的樂趣與動力,并借由此類作業而有力開發學生的多元智能,使之能夠對所學進行良好鞏固且完成較為深入的應用訓練。比如在外研版四年級“MerryChristmas.”教學完成后,教師可布置以“MerryChristmas.”為主題的課本劇,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相互的學習、分享與交流來完成此類極具趣味且富有發展意義的作業內容。為確保對學生多元智能的有力開發,教師應對此類作業活動提出相關要求:第一點,學生要根據對課文信息的掌握創編課本劇劇情,在其中滲透對圣誕節的了解,并應用一些重要的知識及表達而組建情境對話,那么學生會認真回顧課文,討論課本劇情,并積極提煉所學,輸出“WhatdoyoudoatChristmas?”——“WeeatalotoffoodonChristmasday……”等基于劇情的對話語句;第二點,小組成員要能對本組所組建的課本劇劇情進行生動的演繹,比如制作圣誕賀卡、交換圣誕禮物、制作美食與唱一首圣誕歌等等。對于唱一首圣誕歌這一要求,教師要重點明確,要求學生能夠在課本劇表演結尾處,通過一場音樂演唱來結束表演活動。根據這一要求,學生們可以發揮想象力,積極嘗試,踴躍發揮創意而加以創造。比如學生可將Wesingsongs、wehaveaChristmastree、wegivepresent與Weeatlotsoffood作為歌詞,然后為這些歌詞而琢磨哼唱出自己創造的音律與節奏,哪怕是極為簡單的旋律也要鼓勵學生的積極創造,使之能夠將有關課本劇的話語內容通過音樂形式表演出來。在課本劇表演這一特色作業的落實期間,班級的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語言智能用于組建情境對話、發揮肢體運作智能用于情境演繹、發揮音樂智能用于創造簡單曲子,并發揮人際智能用于小組合作。這樣,學生既能對所學所知進行鞏固,又能因想象創造力的施展而提升作業執行時的興趣與滿足感,這些對于學生們的學習鞏固及學科素養建設而言,都是很有幫助的。
二、整理類的特色作業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應當解決以往作業內容淺顯低階的問題,設計一些極具思維含量的作業任務而驅動學生的深層學習探索及研究實踐,深度開發其多元智能,使之獲以更為有效的進步發展。比如教師可創新思路,設計整理歸納類的一些特色作業,在課程完成后,要求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對階段性所學知識進行回顧與分類整理。這樣的作業任務可以驅動學生深入探尋所學知識之間的邏輯聯系,審視比較知識的異同,從而在繁雜的知識體系中探知語言的規律。就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所學過的詞匯知識進行全面化梳理,并分成明確的類別,按照類別來繪制思維導圖,從而體現有關某一類事物的詞匯知識體系。如食物、家庭成員、運動、職業、學習工具等等類別。這不同類別的核心概念都可以作為導圖的中心結構,由此學生便可在由導圖中心結構四散延伸的各個分支中填充所學過的該類詞匯,那么通過不斷的學習,學生便可對這些導圖加以不斷的延伸與擴充,建造更為豐富且強大的知識體系,有力夯實自身的語言基礎。在此類作業的執行中,學生們的邏輯及語言智能可得以充分施展,這期間學生們可以分析比較所學詞匯知識間的異同,從而在繁雜的知識體系中發掘某一類知識的邏輯關系,然后創作趣味導圖可視化呈現這些并列或歸屬關系。經常安排這樣的作業任務可以促進學生對以往所學知識的高效率回顧,此外,學生們還可在后續隨時拿出知識導圖加以復習,定期回顧更有助于其語言基礎的穩固。
三、創作類的特色作業
除了上述作業類型之外,教師還可以設計創作類的特色作業,用此刺激現階段小學生的作業執行動機,并深入開發其在創造探索中的多元智能,提升其作業執行的效果與成就。即便是創作類的作業設計,也應當契合于教學的發展目標,使得學生能鞏固所學,并進行能力的實踐與拓展,從而獲得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與進步。
1、Englishbook
為了讓學生在每一堂課的學習后都能夠積極發揮想象力,進行拓展創造,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MyEnglishbook”為題制作圖畫書本,使學生能夠在每堂課學習之后都基于課堂所學內容。進行自主的圖文創作。比如在外研版三年級“Ilikefootball.”教學完成后,教師可以提出相關要求與指示讓學生完成圖畫書本的制作。其一,學生需要回顧本課內容所講,了解其中涉及到的一些運動及描述運動的英語表達;其二,學生需基于這些內容進行個性化思考,明確自己所喜愛的運動以及理由等;其三,學生需要提煉在本課所學到的知識及表達,從而對自己所喜愛的運動加以描述,期間還可以應用一些舊的知識及表達,用于描述運動或(不)喜愛的理由等內容。構思這些內容并組建語句之后,學生還應以圖畫的方式形象化傳達自己所創造構建的內容,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展開極具趣味化與實效性的創作。
2、英語小故事
除了上述創作方式之外,教師還可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其能夠結合所學自主創編內容并加以形象化繪制,從而完成對所學的實踐鞏固與拓展延伸。比如教師可要求學生執行“英語小故事”的創作類作業,并對其提出要求與指示:其一,學生需要根據教學內容的考量而自主創編小故事,這些小故事可以是對所經歷事情的回憶,也可是學生自己發揮想象力所構想設計的一些事情。無論是哪一類事情,都要盡量貼合教學內容的主題。其二,在對故事內容的設計中,應以文字描述故事的情節,而關于描述類的文字,需要學生提煉所學知識加以組建;除了文字描述之外,針對故事情節,學生還要進行形象化的繪制,體現故事發展的經過與人物形象特點,從而生成插圖精美、文字專業的創作成果。
在教學中經常組織與安排這些創作類的特色作業,可以有效開發學生的多元智能。這期間,學生通過提煉所學知識對文字信息進行組建,可獲以語言智能的調動,這能助力其對所學進行鞏固并實踐語用能力;而學生在形象化創作的插圖繪制中,可以運作空間智能,通過感受、辨別與調整物體的空間關系從而表達自身的思想情感,最終以可視的圖畫來體現創作成果。綜合看來,這些作業對學生智能的開發,以及語言能力與素養的培育都是極有幫助的。
四、總結
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特色作業設計是落實“雙減”政策,避免應試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目標意見的重要途徑。其能夠為學生的課后復習鞏固及能力實踐提供多樣化機遇,期間,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與引導,可獲以多元智能的有力開發,從而形成學習的動機,提升作業執行的興趣,并在高思維含量的特色作業中得以實效的發展,充分發揮作業育人功能,有效實現“雙減”“減負提質”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袁素娟.多元智能理論下的小學英語教學探索[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7.
[2]吳青.小學英語個性化作業布置的探索與實踐[J].小學教學研究,2019.
[3]周媛.精心設計享受樂趣——淺談小學英語課外作業的有效布置[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