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玉紅
摘要:小學語文是小學教學過程中的主要課程,其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的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鍛煉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古詩詞作為中華文化的精髓,在語文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現代教學理念,掌握古詩詞的教學方法,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感,并全面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為學生營造比較良好的語文教學環境。教師應該適當豐富語文古詩詞的教學方法,促使小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中,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教師應以教材為基礎點,并在教材的基礎上不斷擴充課堂內容,為語文教學整體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情感陶冶;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更加重視古詩詞的教學,并結合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具體情況合理地調整了小學語文課程中古詩詞占據的比例。小學語文課本中選錄的古詩詞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因此,教師必須充分理解古詩詞的含義,然后根據學生學習的特點,體現小學生情感陶冶的效果,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的內涵,通過創設古詩詞描繪的意境,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
一、古詩詞教學現狀
如今,很多教師都認識到了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性,并開始將情感陶冶的教學模式運用到教學中。但是,在運用的過程中教師沒有認識到作用的實際方式,不能發揮古詩詞教學情感陶冶的真實作用,嚴重影響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必須轉變教學思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并能夠認識古詩詞的內涵,對古詩詞情感陶冶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將古詩詞要表達的情感滲透到日常的教學中。但是,就目前的形勢分析,當前大部分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古詩詞教學模式,不僅沒有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還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應用的過程中學生不能顯示自己的學習效果,不利于學生人格的健全。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情感陶冶的教學中,對于情感陶冶的了解程度不足,教學前沒有對古詩詞的內容進行深刻的了解,從而影響古詩詞教學的效果,教師難以培養學生對古詩詞教學的認同感。
二、古詩詞教學的情感陶冶策略
(一)創設教學情境
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從整體出發全面把握古詩詞的含義,并把握古詩詞學習的重點以及難點,從而創造出更加合理的情境,準確地表達出詩人表達的感情。情境創設是古詩詞教學中常用的方式之一,教師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合理地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工具,創設更加生動形象的情境。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圖片、影響、音頻等多種不同的方式帶領學生真正走進創設的情境中。教師要不斷地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發表自己對古詩詞的看法,將自己體會到的內容大膽地與同學分享,從而幫助學生體會古詩詞表達的感情。例如,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江南春》學習中,這首詞主要是詩人通過對江南美景的描述表達了對江南景物的喜愛以及贊美之情。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應該結合古詩詞的內容制作一個關于江南美景的視頻,視頻中要呈現出江南煙雨朦朧的景象,包括鶯歌燕舞的美好畫面。然后配合教師的講解,用語言對畫面進行進一步的描述與渲染,從而將學生帶入到創設的情境中。
(二)引導合理想象
小學語文課本中選錄的古詩詞大部分是五言和七言的古詩詞,通過凝練的語言表達出更加豐富的意境。為了提高小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確保小學生真正領悟到古詩詞的表達情感,教師應該正確引導小學生合理的想想,讓學生感悟詩情畫意。通過想象小學生可以對古詩詞的內容進行加工與豐富,保證詩人表達的情感與小學生的理解達成共鳴。同時,通過想象,可以提高小學生的創造力。例如,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竹石》這首古詩時,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想象竹石在懸崖峭壁頑強生長的畫面,并以自己的感受將竹石擬人化,說出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同時,讓學生自己想象在惡劣的環境下竹石的態度以及想法,進而實現對古詩詞的透徹理解,讓學生體會出竹石頑強的意志力以及堅強的品格。“竹石”借物喻人,讓學生明白無論是生活和工作中都不能隨波逐路,要保持自己,具有堅定不移的品格。
(三)鼓勵學生誦讀詩詞
古詩詞在朗誦起來比較流暢。通過大聲地朗誦古詩詞,人們的心情能夠保持舒暢,讓人們心曠神怡。因此,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誦讀詩詞,陶冶情感。結合古詩詞的具體內容,教師需要將會小學生誦讀古詩詞的停頓以及連貫的方式,從而表達出詩人創造古詩詞時的真正情感。通過朗讀古詩詞,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的真正含義,激發小學生的創造潛力。
(四)想象融情
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古詩詞為基礎展開聯想與想象,從而構建出古詩詞想要描繪的場景。通過意象,可以對古詩詞進行深度加工,從而更好地讓學生理解古詩詞需要表達的感情。因此,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正確引導學生進行想象,體會出古詩詞要表達的深層感情,并將古詩詞描繪的場景與現實生活進行融合,從而體現出古詩詞表達的情感。
(五)誦讀生情
教師在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正確朗讀古詩詞,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掌握古詩詞的節奏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詞,學生可以與古詩詞的作者產生共鳴,從而體會出作者的真實感情。古詩詞朗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將古詩詞進行合理的劃分,從而使古詩詞的朗讀節奏更加準確地體現出來。教師可以為學生做示范,并帶領學生做好古詩詞的朗讀。古詩詞朗讀過程中首先是讓學生熟讀古詩詞,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閱讀能力。然后,教師逐步指導學生某個字或者詞在古詩詞中的誦讀方法,讓學生逐步掌握古詩詞的學習方法,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效率。
三、結語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情感陶冶是主要的教學方法之一。教師應該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心理發育的特點,選擇情感陶冶的具體方式,從而保證小學生能夠真正理解古詩詞的含義,不斷激發小學生的創造力和發散思維,提高小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謝云珍. 關于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情感陶冶策略研究[J]. 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1(4):707-708.
[2] 張玉姍. 關于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情感陶冶策略[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0(47):64.
[3] 李忠萍. 關于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情感陶冶策略研究[J]. 文淵(小學版),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