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義群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興趣;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3-
引言
興趣是學習和智力發(fā)展的重要動力,能積極推動學習的進一步發(fā)展,增強學生探求新知,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科學家曾經(jīng)做過研究,在趣味性的學習之中學生更具活力,能夠從根源上助力學生深度學習。想要實現(xiàn)這一點,這需要任課教師充分發(fā)揮任課教師引領作用,優(yōu)化課堂教學氛圍,助益學生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深度學習是其中關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從小學語文學科特點出發(fā),結合立德樹人教育理念中以培養(yǎng)高素質社會主義建設性人才為根本要義的教學目標,圍繞小學生興趣培養(yǎng)展開教學設計,從問題導學出發(fā),深入課堂教學情境的營造,反思教師立德修身對學生學習興趣起到的積極作用,從根本上樹立起正確的現(xiàn)代教育觀,以此助力學生能夠實現(xiàn)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
1 在語文課堂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意義
1.1符合現(xiàn)階段教學需求,提高教學質量
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這一教學理念,首先充分的符合了新時代語文教學改革的要求與教學背景,可以讓教師通過更加準確的教學認知進行語文教學的探索。并且學生可以對教師的教學方向進行準確的把握,在更適合深入挖掘學習內容的環(huán)境中積極主動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為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礎。
1.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不僅要掌握大量的基礎知識內容,而且還要根據(jù)自身的興趣愛好進行拓展和延伸,從而增強語文知識的儲備。而在充滿趣味性的教學環(huán)境之下,學生可以在閱讀文章的同時利用想象充分地調動語文思維進行分析與研究。只有在自己感興趣的學習中才能引發(fā)學生的深層次思考,為日后的學習構建出完整的思維框架,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
1.3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語文情感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優(yōu)秀文化,同時也蘊含了豐富多樣的文學知識,而只有深入地進行研究與拓展才可以更加全面的對其掌握,并在興趣拓展中增強學生的文化學習自信心。只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可以對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想要表達出的情感進行深刻的分析與理解。比如在學習關于親情的文章時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真實情感,突出教學的實效性。
2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策略
2.1依靠優(yōu)良師生關系進行興趣培養(yǎng)
在依靠優(yōu)良的教學師生關系,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發(fā)展的過程中,教師都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的學科思維,這樣才能夠鞏固學生對于學科理論知識的解讀情況,讓學生對于不同的學習探究都可以具備良好的學習分析的思維,這樣在展示學生對于知識內容,學科價值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對于知識內容都可以進行有效的分析和解讀探究,不同的教學課程的體系能夠鞏固學生,對于文章這事你有哪些可以用,在描述不同的教學理解的前提下,都可以讓學生對于相關的教學案例進行合理的歸類。例如在教授學生學習《那個星期天》這一章節(jié)內容時,學生在回顧自己在周末的時候,所做的事情,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jù)不同的時間軸,進行學科學習內容的發(fā)揮,將其中的教學內容的轉變,都與學生在依靠著豐富的教學活動的時候,將其中的教學探索的內容,都與學生有著絕對性的教學效果,將其中的教學興趣的發(fā)展,合理地探究不同的教學學科的學習含義,能夠將其中的教學興趣的發(fā)揮,都與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探索的含義,讓學生在閱讀文章內容的時候,也會將其中的教學知識,與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進行對比。
2.2深度分解教材大綱
在素質教育中學生是課堂的重點,激活學生,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而要想實現(xiàn)良好的學習主體激活效果就要教師能夠深入地分解教材大綱,清楚教材中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然后結合學生的興趣進行教材內容的引導性講解,調動小學生在課堂的活躍度。一般來說小學生都有著比較強的表現(xiàn)欲望,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與獎勵。對此,教師在吃透教材之后,設定有趣的課程導入方式,將學生的思緒吸引到課堂上。例如《望廬山瀑布》教學重點是識字教學。教師應當抓住教材重點的漢字,組織有趣的識字游戲。如,漢字與拼音的配對、漢字結構配對來激發(fā)學生參與到識字游戲當中,讓學生感受到識字的樂趣。同時,《望廬山瀑布》是一首非常有畫面感的詩,教師提前準備相關的視頻或者動畫,讓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廬山瀑布的雄偉壯觀,并讓學生用自己的話針對視頻畫面進行講解。然后教師從學生的各種表達當中引入課文對廬山瀑布的描寫,并在學習古詩的時候讓學生在腦海中詳細畫面,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句描寫的情景,引導學生深度探究學習。
2.3問題設置,引導教學
在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過往“填鴨式”的知識講解策略給予學生更多個性化、自主化的學習、成長空間,因此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夠采取照本“宣科式”的知識講解策略,應當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分析、探討發(fā)現(xiàn)課本中所存在的知識重點,掌握知識結構,并且實現(xiàn)對相關知識點的有效學習。因此,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當尊重學生個性化成長發(fā)展需求,通過教學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信心,并且?guī)椭鷮W生養(yǎng)成自主探討、學習的習慣。因此,基于以上的教學需求,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細致、全面地分析在課本中所講解到的知識內容,通過提問引導的方式來讓學生進行自主、高效地探討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思考、學習的能力,例如在《小英雄雨來》的文本教學中,文章具備前后緊密的邏輯關系,在文章開篇教學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本上勾選描繪雨來高超游泳技術的詞句,然后再向學生提出問題“雨來高超的游泳技術最終為他帶來了什么”,學生通過對整篇文章進行仔細閱讀學習后可以發(fā)現(xiàn),該篇文章總共分為六個部分,讓學生嘗試歸納出每一部分所講解的重點和要點將其完美地銜接在一起,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思考、探索,帶著疑問進行學習,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4激發(fā)求知欲
激趣時通過激發(fā)求知欲來實現(xiàn)是一個不錯的方法。讓學生想去探索語文知識,從而在探索過程中感受樂趣,將探索的樂趣,轉變?yōu)閷W習語文知識的樂趣,意義重大。教師在教學時,可著意設計這一類課堂活動。比如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總是希望獲得更多的知識,最好是教材之外的。教師可以在教學時,多做拓展,比如拓展作者生平背景,創(chuàng)作動機等,在課堂上講這些內容,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對學習接下來的課文充滿興趣。比如在《火燒云》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先拓展蕭紅這個人物,講一講人物生平,創(chuàng)作這一文章的背景,學生會明確,原來《火燒云》是蕭紅的作品——《呼蘭河傳》里邊的一部分。寫《呼蘭河傳》時,應該是蕭紅人生中最灰暗的一段日子了,彼時的她,受到病痛的糾纏,但是能看到,火燒云這一段文字中,體現(xiàn)的是她對生命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這樣一來,整體課堂內容更豐富了,也激發(fā)了學生閱讀這一課文的欲望。
2.5借助先進教學工具,優(yōu)化學生課堂學習的狀態(tài)
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出現(xiàn)讓課堂教學也更加豐富多彩起來,就連課堂板書也能變得靈活多變,讓學生感到新奇,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達到優(yōu)化學生課堂學習狀態(tài)的目標。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圖片、音頻、動畫、思維導圖、教具動畫游戲等形式進行豐富多彩的教學。多變的課堂形式能夠持續(xù)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情緒,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能夠一直沉迷于課堂活動之中,進而形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例如在教《曹沖稱象》這一課文的時候,首先用視頻播放與課文相關的內容或影視片段,觀看后讓學生說說視頻的內容,并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是自己面對這種情況會怎么去做呢?給予5分鐘時間讓學生發(fā)揮自我想象力進行思考。然后利用教具來讓學生進行不同重量測量的操作,看看學生是如何進行測量重量的。通過觀察、思考、實踐的方式來優(yōu)化學生課堂學習狀態(tài),也讓學生能夠深刻地掌握課文知識點。此外,還可以進行鼓勵學生聯(lián)系課文,結合身邊事物進行分享,提升學生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
2.6構建教學情境,營造氛圍
小學生正處于大腦活躍發(fā)育的階段,無論從大腦思維還是肢體動作都比較靈活。因此,教師營造圖文并茂、真情實感的情境,能夠讓小學生以更加飽滿的情緒進入到學習中。此外,在講解一些故事背景較為久遠,脫離真實生活環(huán)境的文章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以影視劇本的方式進行演繹,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切身實地感受文中主人公的心境,理解文章深意。例如在學習《朱德的扁擔》這篇文章時,小學生僅僅通過文章的誦讀可能無法理解文中所描述的“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等情節(jié),教師就可以從一些紅色題材的電視劇中選取紅軍長征、割據(jù)混戰(zhàn)時期的影視材料,如《尋路》、《紅色》等,讓學生能夠從影視劇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抗戰(zhàn)時期艱難的作戰(zhàn)環(huán)境和革命戰(zhàn)士們不怕犧牲、吃苦耐勞的寶貴革命精神,進而在學習這篇文章時,就能有突破字面意思和更深層次理解。又比如,在學習《少年閏土》時,學生對于文中魯迅與閏土當時社會身份的差異、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沒有深入的了解,所以對于文中魯迅對閏土生活的向往和好奇也缺少共情基礎。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來扮演魯迅和閏土,并注意語氣和動作的搭配,比如“管賊么”一句,魯迅是懷著新奇、躍躍欲試的心態(tài)問的,語氣中不僅要有疑問,更要有向往,要有馬上就走的精氣神;又或者閏土在說到“月亮地下,你聽,啦啦的響了,猹在咬瓜了”時,眼神中一定是充滿了神采的,對月亮地里抓猹這件事充滿了驕傲和成就。隨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升華認知,理解學習魯迅寫這一系列文章的原因:魯迅小時候對貧苦大眾的生活是充滿好奇的,但隨著后來的成長,他便意識到這種階級的差別對待是封建社會的詬病,是對勞苦大眾的剝削和壓迫,而他的一生,也都在致力于改變這一不平等的社會現(xiàn)狀而不懈奮斗,我們能夠從他的文字中得到他思想與精神的學習,他致力于以“人”為核心的思想意識,就是在今天也依舊有很高的參考價值。這種以點帶面的興趣引導,可以幫助學生對魯迅所著的系列文章建立濃厚的興趣,在閱讀中得到人生感悟,引導自己正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樹立。
2.7深入生活,家校聯(lián)合
家長和學校的共同努力是學生學習進步的關鍵因素。基于此,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生活,通過家訪等形式和家庭之間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使學生的成長學習能夠在家長和教師的作用下進行,為學生營造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這都是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華,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學生都應該具有克服挫折,關心他人、學會感恩的良好品質。家長和學生共同成長,分享快樂。筆者認為語文學習不只是單純的知識學習,還應該通過語文學習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比如說在學習《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篇文章時,因為雷鋒時代離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過于久遠,教師在開課之前可以讓學生收集相關知識。請幾位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雷鋒精神。在課堂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力所能及的“愛心事項”幫助社會,家長做好全過程的記錄并且發(fā)到班級微信群。
總結
眾所周知,興趣使學生學習最好的引導者,教師應該結合當前的教育背景,竭盡所能優(yōu)化教學設計,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引起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世界的奇妙性和變換性,通過了解語文課本中的精彩,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通過學生的求知欲望滿足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需求,使得快樂學習的學習理念能夠深入日常教學之中,以此來提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曹婧.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考試周刊,2021(48):23-24.
[2]馬玉紅.論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02):77.
[3]李良卿.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華少年,2020(06):85-86.
[4]徐丹.談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8(05):46.
[5]劉影,李丹.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C]/十三五規(guī)劃科研成果匯編(第三卷).,2018:4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