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春來
摘要: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實施,對小學體育教學領域同樣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標,作為體育教師,要重視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方面要明確教學目標,另一方面要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組織適宜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發展;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3-
引言
體育課程的教學是一個把身體素質和智力結合在一起的教育過程,在人體生長發育、技能形成和技能提高等規律的基礎上,促使學生的綜合發展、完善其生活能力、提升其身體能力以及運動能力的一種有意識、有目的、有組織的社會活動。體育這門課程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對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一定的心理緩解作用。
一、小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受到傳統教學觀念影響,極大限制學生自主性發揮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大部分老師都認識到教學改革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學校由于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沒有徹底意識到體育教學對小學生未來成長的重要性,導致小學體育教學創新實際應用還存在于表面,無法發揮其真正作用。在日常體育教學過程當中,沒有徹底貫徹教學改革的理念,依舊將教師作為教學主體,學生作為旁觀者,導致學生體育鍛煉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局面,極大的影響學生發揮其主動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很大的限制,影響學生的體育能力方面的發展和綜合能力的培養。
(二)學校教育經費有限,限制了體育教學內容
近年來,學校在體育教學的內容和方式上進行一定的創新,但由于大部分學校都是有限滿足文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設備需求,而小學體育教學設備相對落后,從而導致小學體育教學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比如:教學內容趨于單一性、體育教學器材數量較少,難以滿足小學生鍛煉身體的目的,并且部分體育教師忽視理論教學的重視程度,導致體育鍛煉和體育理論知識無法有效結合,給小學體育文化氛圍和質量造成嚴重影響。
二、小學體育教學改革與發展
(一)豐富知識體系,培養參與意識
在為學生開展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學生的團隊意識至關重要,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對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不斷創新、優化教學方式,促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學習活動中,從而使其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地提升核心素養。除此之外,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科學、合理地運用現階段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使教學效率以及教學質量得到高效的提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生本理念的不斷推動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現存的教學資源,為其開展豐富、活躍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其積極主動地投入活動中,從而使其在這一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團隊意識和核心素養。
(二)融入FLASH動畫,幫助學生突破關鍵技能
小學體育課程中,包含很多的知識,比如短跑、足球、籃球等,每一項運動都需要學生先掌握體育的技能。就傳統的小學體育課程教學而言,主要是以教師的講解為主。針對一些體育技能的操作方式,教師會在課堂中向學生進行語言闡述,并采用演示的方式,讓學生了解體育技能。然而由于體育教師的動作操作不夠標準以及課堂的死角問題,也使得這種演示教學的質量不高。此時教師就可以融入FLASH動畫,展示學生較難理解的關鍵技能。以《羽毛球》這一學習內容為例,可以分為單打或者是雙打,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述規則,在多媒體設備上播放出FLASH動畫,向學生演示單打的方式。通過FLSAH動畫,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握拍的方式、傳球的技巧。在演示結束后,隨意挑選學生用語言展示自己所看到的技巧,并和同伴展示自己學習的成果。教師可以對學生掌握技能存在的誤區進行分析,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學生突破體育關鍵技能,提升整個體育訓練的質量。根據學生對體育知識的學習以及掌握情況,采取合適的教學手段,促進高效課堂氛圍的形成,以幫助學生形成完備的知識框架,實現學生知識架構的形成,強化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體育學習技能。基于這種實際,教師應當為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環境,構建高效、完備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以更為不斷地增強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以更為積極、主動的狀態投入到日常的體育課程學習之中。
(三)注重健康教育,培養學生的健康行為
在核心素養的引領下,廣大教師還需要加強對健康教育的重視,向學生傳授多樣性的健康知識,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從而強化體育教學的實效性和全面性。一方面,教師需要增加體質訓練內容,向學生傳授多樣性的體質訓練方法,引導學生將體質訓練與素質訓練相結合,從而更好地實現體育教學的根本目標。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向學生傳授多樣性的應急處理知識,如消毒方法、包扎方法、傷口處理方法等,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應對突發狀況,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四)構建多元評價,傳遞正能量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施,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也需構建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機制。在這一過程中,不僅結果是評價的主要依據,還需要對整個過程給予評價,既要觀察學生在各個教學環節中的學習情況以及其掌握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情況,又要關注學生投入的情感、態度、意識等,做到細致入微的觀察與評價。在評價中還可以采取多種方法,除了教師的評價外,讓學生進行自評、生生互評,因此,當一名學生在對自己的某一動作進行自評后,由其他學生再進行評價,最后由教師做總評指導。如此,學生不僅得到鼓勵與指導,規范自己的動作、掌握要領,同時教師的正面評價也能讓學生獲得動力,使學生體會到成就感,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引導學生自覺地參與到活動中。
結束語
綜上所述,傳統小學體育教學方式無法滿足學生發展需求,要進一步剖析體育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引導小學體育教學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田晶晶.如何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有效性[J].名師在線,2021(4).
[2]張曉華.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體育高效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0(26):63-64.
[3]廖仁海.核心素養培養視角下小學體育教學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12(4):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