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玉平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化改革,現在對于學校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現在教育不僅要求能夠教會學生知識,而且要求教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思維,能夠擁有學科思維能力,最終成為適應社會的人才。高中對于萬千學子來講是可以改變命運的第一環節,高考決定了是否能夠平穩踏進大學的門檻,所以高中階段的學習非常關鍵。語文科目作為三大主科之一,在課程的學習上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對學生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語文學科中,分數占比最重的則是作文,作文要想得到提升,關鍵是在平時就要進行積累。
關鍵詞:高中語文;作文提升;有效指導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高中語文的組成部分,大致分為閱讀部分,文言文部分,語言運用部分,作文部分。其中占比較大的是作文,它擁有60分的絕對分值,在150分的語文試卷中幾乎占據了語文試卷的三分之一還多的分數。作文是語文學科的重中之重,甚至可以說,寫作始終陪伴著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因此,寫作能力的培養就顯得格外的重要。初中階段寫作訓練主要以記敘文為主,高中階段寫作訓練則主要是議論文占主導,因為高中階段的學生思維能力逐漸走向成熟,表達能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對一些人和事有了自己基本的判斷和思考。高考作文不僅考察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考察學生對于生活的探索能力,同時還考察學生思想是否健康,見解是否深刻.....這些,都要求學生要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高中作文想要得到提升,教師就要讓學生從生活出發,觀察生活中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通過不斷的積累、思考,汲取生活中的源泉,最后成為自己的作文素材,為自己的作文添彩。
一、更新作文教學理念,因材施教,彰顯學生個性
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現在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時不能一把抓,而是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通過因材施教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揚,讓學生能夠快樂學習,提升對課程的興趣。語文作文也一樣,要讓學生能夠通過作文彰顯自己的個性,教師要將自己的教育理念進行轉換,幫助學生進步。
例如:高中語文作文的撰寫可以說是多種多樣,人的性格不同寫出來的東西也很不一樣。在以前教師上作文課時,會教給學生很簡便的寫作方法,比如三段式啊,加題記等等。但是很多學生的思維是比較跳脫的,他們擁有自己的思維模式和寫作風格,結果都被禁錮住了,這就使得他們在寫作時非常敷衍了事,寫作的案例永遠是那么幾個。教師應該打破這個模式,讓他們能夠獨立進行思考,寫出屬于自己風格的作文,并且他們有了寫作興趣和方向,才能夠對身邊的事情進行觀察。高中的文言文占比很大,有些學生對于文言文非常熱愛,在進行寫作時他們會進行創新,試著用文言文來撰寫自己的作文內容,有的學生則是比較文藝范感覺的性格,字里行間都透露出文學氣息。教師對于這種情況的出現,首先要給予他們肯定,然后再去批閱作文內容,并且看完之后可以和學生進行探討,給出自己的意見。一千個人里面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在進行寫作時風格不同,尋找的案例也不一樣,教師要多對學生進行鼓勵,讓他們大膽進行創作,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思維進行發散,能夠創作出自己滿意的作品,從而讓他們愛上寫作,不再敷衍了事。
二、培養學生積極情感,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
教師是學生的燈塔,是他們的指路明燈,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到他們奮斗的目標和前進的方向,寫作也不例外。在高中的作文當中,不論什么題材,都需要學生好好斟酌再下筆,要做到胸有成竹,才能夠準確表達自己立場和想法。在撰寫作文時,還有一點必須牢記,那就是撰寫的內容必須是積極樂觀、健康向上,這就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對于生活中的是非對錯進行判斷,用辯證的思維看待事物,不斷汲取生活中的養分。
例如:高中階段的學生他們主觀意識已經逐漸成熟,他們擁有自己的思維模式,對于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對于高中作文來講,命題題材包括熱點材料、漫畫類、新聞類或者文言文等不一而足,這都要求學生自己去審題立意。學生在進行審題立意時,首先就是立意要準確,其次是見解要深刻,再就是思想要積極,整篇文章是要積極向上的,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擅于觀察生活,勤于思考。教師在平常可以讓學生留意發生在自己身邊一些勵志的故事或者自己感到很暖心的一些經歷,然后在作文課的時候進行分享。還有學校每年都會舉行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描述在活動中發生的難忘的事情等等。教師通過對學生引導,讓學生養成觀察生活的好習慣,從能夠運用到寫作中去。
三、注重生活素材積累,有效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靈感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就是最好的素材。對于寫作文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平常的積累,通過積累達到積少成多,可以讓自己的語言更加優美,對于詞語的用法更加準確。對于高中生來說,教師要注重他們平時的積累和摘抄,讓他們養成勤動筆的好習慣,對于自己發現的生活素材及時積累,并且每天都要堅持去做這件事。
例如: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對于摘抄的興趣非常低,遇到一些好詞好句也只是看一看記一記,但是不會動筆寫。作文中的素材也一樣,也需要平時不斷進行積累,對于素材來講,教師可以讓學生每天進行日記的撰寫,對于今天發生的事情進行總結和積累,隔一段時間讓學生對于自己的日記本進行翻閱,去尋找自己的作文素材。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對一些新聞熱點進行點評,做一些簡短的片段訓練,為自己的寫作積累素材。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觀察自己生活中出現的人或者發生的事,思考這些人和事情當中對自己產生了哪些啟迪,在下次寫作時就可以進行運用。對于寫作來講,是離不開素材積累的,這就要求教師對于學生進行督促,有些學生有懶惰心理,他們不愿意動筆不愿意留意生活中發生的事情,教師在前期要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行挖掘,培養他們的寫作興趣,并且讓學生能夠堅持積累素材,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自己對于生活素材進行積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生活素材的積累,可以讓學生的寫作得心應手,從而寫作水平更上一層樓。
總而言之,教育離不開生活,生活就是學生最好的老師,高中語文作文在生活中獲取素材,可以讓學生成為生活中的有心人,對于生活中自己所經歷和所觀察到的事情變成素材進行撰寫,給自己的作文不斷進行潤色,教師要對學生起到引導和督促作用,從而讓學生的寫作水平達到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張萍.如何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J]學周刊2020(07)
[2]王愛蘭淺議中學作文教學的現狀與策略小大眾文藝2020103):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