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勝 肖金蘭
關鍵詞:幼兒園;生活化教學;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6-
自從2001年9月《幼兒園的指導綱要》頒布以后,通過多種形式的培訓,要求教育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讓學生可以提升學習的質量,讓學生可以激發學習的動力,使學生得到素質教育的培養,讓學生得到全面地發展。幼兒正處于對于世界好奇的年紀,老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過程中,應該與家長保持聯系,激發幼兒對未知事物的興趣,引導幼兒可以通過好奇心認識世界。
1.幼兒教育生活化的意義
1.1教育生活化是幼兒在成長中的實際需求
因為幼兒的年齡和心智處于起步的階段,對于他們來說,冗長的信息和大道理就是天方夜譚,枯燥且乏味。與其浪費時間講一些幼兒不感興趣的大道理,消耗著老師的精力,打擊幼兒的好奇心,不如從生活實際開始教學,培養學生的認識對錯的能力,讓學生可以在親身經歷中懂得世界的有趣性。
1.2教育生活化是教育改革的需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進步,教育理念也隨之更新,幼兒教育也全面地普及,社會越來越需要各個專業全面地發展的人才,需要學校教育全面開花,德智體美全面地發展,要讓學生發現自身的優點和缺點,揚長避短,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問題,并且加以感悟,引導學生認識自然、走進自然、形成環保的意識,讓學生可以逐漸地養成環保的習慣,所以生活化教學是幼兒發展重要的道路,更是老師教學的最好方向。
2.幼兒生活化教學中的實踐
2.1有效地活動氣氛創建
走進生活、走進自然,很多孩子都知道宏偉的建筑和科技,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中,孩子們的心境也越來越浮躁,當下很多孩子懂很多的事物,但是在他們的臉上卻很少看到專屬的天真。老師組織走進自然的活動,帶領學生走進自然,感受自然的更迭,讓學生可以感受到自然與人類的關聯,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顆自主探索的心,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和理想付諸現實,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其次,老師要尊重學生,老師和學生之間最好的關系是亦師亦友,孩子們身上有種能力,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老師和家長的愛,很多時候教師及家長認為這是為幼兒有益的想法,卻很少了解學生的想法。孩子雖然小,但是需要成年人的尊重,老師將孩子當成小大人,孩子將老師當成朋友,從而進行良好的互動,共同地成長。最后,老師要積極地鼓勵和要求學生,如果老師一味地嚴格對待學生,就會激發學生的逆反心理,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對老師產生抵觸感。老師既要鼓勵學生也要在學生犯錯時及時地制止和教導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學生會遇到不同的問題,這時老師要做到正確的引導,遇到五音不全的學生,老師要進行鼓勵,讓學生可以提升自信心,大聲地唱出來,而不是直接放棄,讓學生產生自卑的心理。正確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樹立自信心,讓學生可以感受到未來的光芒,讓學生可以在老師的帶領下提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2.2深入地挖掘生活材料
老師的教學要具有科學性,如果老師的目標和方向出現錯誤,就會讓學生走向歪路。科學的教材的運用要求老師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相比于拔高的材料,老師要選擇適合學生的。此外,老師要注意開放性的設置,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可以了解生活中的知識。通過這樣趣味化的知識,可以讓學生擴展思維,讓學生可以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方式的選擇與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樣重要,在現代的社會中可以選擇的材料非常多,老師要選擇最為恰當的方式教導學生,像是秋收以后,應該怎樣從水稻中取出米?老師可以讓學生先自行想辦法,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學習,學生會用腳踩、手扣等方式,但是在實踐時這樣的方式并不理想,這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嘗試不同的工具,這樣的教學既可以讓學生了解做事之前要勤于思考,做好計劃,更好讓學生鍛煉動腦和動手的能力。
2.3運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產生足夠的學習興趣,從而可以提升學習的質量。在教學的過程老師可以發現,學生的生活經驗比較少,如果直接導入生活場景,會讓一部分學生不知所措,這時,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將當時的生活場景展示出來,讓學生有一定的代入感,這樣學生就可以將自己想象成主人公,這時,老師進行教學就會有事倍功半的教學效率。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的推進,老師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動力,幼兒教學是老師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收集書籍收集,走進學生的生活,用更高效的教學方式傳授給學生知識,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靈活性,使學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地鍛煉,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劉太金. 芻議幼兒教育生活化[J]. 新課程(小學版),2012(12):138.
[2]趙伊曼. 淺析幼兒教育生活化[J]. 中外交流,2018(48):358-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