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梅
關鍵詞:現狀;問題;低年級;小學數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6-
一、引言
數學學科實用價值廣泛,其已滲透到了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組織開展數學學科教學的目標不僅在于使小學生獲得適應社會生活所必須具備的數學知識、技能,更在于讓學生深刻領會數學與其他學科、與生活之間的關聯,進而充分感知數學學科的實用價值,不斷提升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也為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本文,筆者將以“淺談新課標下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研究”為課題,旨在對照新課程標準,詳細分析目前小學低年級教學現狀及存在的突出問題的基礎上,提出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具體策略,從而為提升低年級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果提供理論方面的指導和實踐方面的借鑒。
二、目前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認真對照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筆者發現,目前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存在如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從教師方面來講,一些小學數學教師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講授數學知識及解題步驟、解題技巧上,忽視了對學生思維、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從學生方面來講,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未能形成發散思維能力,運用數學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靈活性不夠;從師生關系層面來講,一方面,教師沒有能夠針對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師生缺乏有效的互動,教師沒有及時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學生對于教師講授的知識點不理解等方面的問題。
三、新課標下開展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積極構建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持續培養小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
對于廣大教師而言,構建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數學運用實例,在數學知識的海洋之中感受數學學科的實用價值,既可以在潛移默化當中引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科學習的濃厚興趣,又可以通過生動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深化對相關數學概念的理解,強化對數學公式的運用,提高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度,進而提高數學學習效能,增強數學核心素養。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長度單位》這一章節的內容,可以以生活中的桌子、椅子、書本等實物為例,以尺子為工具,在教學生用尺子精準測量實物的長度過程當中,幫助學生準確掌握測量方法,逐步形成對于毫米、厘米、米等測量單位的感性與理性認識。
(二)積極搭建數學學科與實踐活動之間的橋梁,著力增強小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豐富多彩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是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載體。小學數學教師要將主體性、趣味性、開放性、創新性、合作性原則貫穿到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組織全過程,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通過組織開展校園環境問題調查、尋找身邊的三角形和四邊形、發現生活中的平行與垂直關系等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意識到數學與生活的關聯性,深刻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并逐步提升自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積極編織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紐帶,推動形成良好的課堂互動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形成良好課堂互動的重要前提。對于廣大小學數學教師而言,應積極致力于編織學生與其之間的溝通紐帶,暢通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渠道,從而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具體來講,需要從兩個方面做起:一是要創設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圍繞教學重點、難點,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鼓勵學生敢于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見解、說出自己的解題方法,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思考、探索、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要學會關心學生,讓學生在教師溫暖的問候、會意的微笑、贊許的目光、積極的鼓勵當中,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從而與教師產生與教師深度溝通、交流的愿望。三是要充分關注、悉心詢問每一個學生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并耐心給予解決,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到教師是其成長路上的燈塔,從而愿意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數學。
綜上所述,新課標的實施為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劃定了標準,指明了方向。針對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諸如忽視對學生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師生互動性不足等方面的突出問題,筆者認為,應當從積極構建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搭建數學學科與實踐活動之間的橋梁、編織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紐帶方面入手,持續培養小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著力增強小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推動形成良好的課堂互動關系,從而為確保小學低年級小學數學教學取得實效、推動新課標的實現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黎貴誠. 淺談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教學[C]// 2019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