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珍珍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教育;途徑;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6-
由于數學學科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抽象性,在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中,還是有一些學困生的出現,大大降低了教師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從多方面分析學困生出現的原因,加強對于學困生的關注,結合學困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模式與教學方式的改變,從而使學困生得到轉化,進而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學困生的形成原因
(一)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缺乏興趣
學生步入小學階段之后,相對應的課業任務會有所加重,教師對于學生成績的關注也會隨之增加。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大部分原因是因為興趣。但是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加上一些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枯燥乏味,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找不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所在,從而導致一些學生在課程中得不到相應知識的傳授,從而形成學困生。
(二)學生的基礎薄弱
小學生在小學階段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一些學生在進行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中具有相對較高的學習能力,能跟上教師的思維進行數學學科的學習,但是還有一些同學學習能力較弱,就需要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中加強對于這部分學生的關注。如果教師沒有加強對于這些學習能力較弱學生的關注,就會導致學生數學基礎薄弱,對數學學科的學習產生一定的害怕情緒,從而導致學生數學基礎薄弱,無法跟上相應的學習進度。并且,數學學科的學習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和整體性,隨著學生的年級不斷升高,數學學科的廣度和深度也在不斷提高,如果學生數學基礎較為薄弱,那么隨著年級的升高,后期的數學學習進度就更加難跟上,使班級內的學生學習情況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并且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習成績不穩定以及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的關注度也不夠,導致學習能力差的學生逐步變化為學困生。
(三)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
數學本身就是一門具有抽象性和復雜性的學科,但是作為小學生來說,因為年紀小,思維能力和身心發展的水平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對于數學學科中一些抽象的概念以及某些對應的數量關系難以理解。如果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沒有采用相應的方式方法使學生對于數學概念和數量關系進行透徹理解,就會使學生逐步產生對于數學學習的恐懼與害怕情緒。并且數學語言的理解對于小學生來說本身就較為抽象,學生無法進行理解,從而無法掌握相關的知識,成為學困生。
二、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的教育途徑
(一)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
數學教學質量的高低與師生之間的互動情況有很大的關聯。教師只有深入地了解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后,才能制定出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以此來解決學生們理解比較吃力的重點數學知識[3]。所以,數學教師應該注重增強與學生之間的聯系,保持良好的溝通,在學生出現問題時,采取有效措施及時解決,學生對數學缺乏自信時,及時地給予肯定與鼓勵。這樣能讓學生感知教師的關懷,進而增強學習的自信心與動力,有效實現幫扶轉化學困生。
(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為高效實現對學困生的幫扶轉化,最重要的是要調動學生在數學課程上的學習積極性。只有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加強,才能提升數學學習能力。數學教師在開展日常的教學工作時,要時刻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可以深度挖掘教學內容,給學生多提供一些可以實踐操作的機會。
加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最終脫離學困生的境地。例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這一課時,教師拿出不同面值的錢幣,引導學生模擬在超市購買不同價位物品時使用錢幣的場景,提升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積極性。
(三)給予學困生更多的關注與尊重
在數學教師開展日常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學內容應該充分地與生活實踐內容相互結合。另外,面對學困生進行教學時,教師要了解學生真實情況,更應該著重將教學形式變得多樣化,給予學困生更多的關注與尊重,及時進行鼓勵,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更加有自信,進而不斷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
(四)將教學方案進行革新
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背景下,面對學困生的幫扶轉化問題,數學教師更應該不斷改革與創新教學方案。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取分層教學的形式來對學困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也可以采取情景導入的形式來加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另外,為提升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還可以采取探究式的教學方法[4]。
比如,在學習《認知物體》這一課時,數學教師依據課本教學內容,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采用不同形狀的積木塊來輔助教學。這樣能使學生更加直觀地去對不同形狀的物體進行了解,會更好地加強學生的空間立體思維,進而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索興趣,不斷地加深其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除此之外,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分享,進而使學生能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群體能夠得到共同進步。數學教師也可以通過多組織一些有趣味性的數學教學活動來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例如,通過舉行數學手抄報競賽、數學口算類的比賽等等,使學生在參與數學互動的過程中,不斷提升數學的學習興趣與數學水平。
三、結語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中進行學困生的轉化,需要教師通過趣味性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加強對于學困生的關注與尊重,開展對于學困生的針對性教學,通過鼓勵教育增強學困生的自信心,結合課后復習進行知識鞏固,從而逐步完成學困生的轉化,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楊維華.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教育有效途徑探究[J].考試周刊,2020(57):81-82.
[2] 郝軍田.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教育有效途徑[J].軟件(電子版),2020(2):57.
[3] 蔡希銳.探索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教育有效途徑[J].文淵(高中版),2019(10):616-617.
[4] 周雪琴.顯性教學:小學數學學困生實現轉化的有效途徑[J]新課程·中旬,2017(8):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