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思慧
摘? 要:情感教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不僅要關注對學生知識的傳授,更要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本文通過兩個案例,從實踐的角度系統地論述了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價值和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感教育;課堂教學
人們非常注重教師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往往忽視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習,學生會感到無趣甚至乏味,學生消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這種教學方式與“以人為本”的理念是相悖的。因此,在學生的學習成長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給學生營造有趣的課堂。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價值
德富蘆花曾說:“人類在出生時,就是帶著感情而來的。”情感是與生俱來的,雖然它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但情感是學習的動力。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認為:情感,態度,價值觀是數學課程目標之一,可見它的重要性。
(一)情感教育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越來越多的家長更加關注到學生的成績,即結果。成績好多刷題,成績差更要多刷題,學生在這樣沒有活力的學習中,慢慢消磨掉學習數學的興趣。筆者之前任教一年級時,每個新授例題前,都會加一個小小的情境故事,比如“馬上要六一兒童節啦,學生高興嗎?瞧,小朋友們愉快地挑選禮物呢,你能幫他們算一算這些禮物一共多少錢嗎?”在這樣的故事情境下,學生一下就有了興趣,興高采烈地。學生的學習熱情一上來,課堂專注度也會提高,不再是死板的1+1之類的計算題,而是一節快樂的六一數學活動課,豈不是更積極。情感是數學學習中重要的一環,教師在數學課堂中必須要關注到學生的情感需求,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得整節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情感教育有利于學生建立自信心
很多孩子對數學的印象是“難”“害怕”,自信心不足,有了這樣的態度,很難有勇氣去研究知識,心里總想著“我不行,我不行”,這怎么行?班里的學困生大部分都有這樣的心態,教師可以針對這一現象,給學困生們一個數學情感目標,比如“給自己定下一個小目標,先把這個知識點弄懂,這難不倒你的,一點一點突破,弄懂一點點也是一個進步。”當孩子完成某一部分內容就給予肯定,讓他們的自信心慢慢拾回來,如果學生的數學情感是積極向上的,那么他的學習質量會逐步提高,反之則會消極懈怠。數學與情感是船水的關系,相輔相成。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A. 以7的乘法口訣為例。
乘法口訣在沒有教授之前,大部分孩子也已經會了,非常有信心,但是還有小部分孩子是不會的,怎么才能在這么多學生會的基礎上上好這節課?應調動孩子的數學情感。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
教師上課其實就像在“演戲”,演的投入,底下的觀眾才會有深刻的情感體驗。一開始,我們創設問題情境:“聽,這是什么兒歌?”播放學生熟知的《猴哥》,甚至會有孩子哼出聲來,課堂氛圍活躍了起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繼續猴哥的故事:“孫悟空在煉丹爐中被困”七七四十九“天后,煉成了火眼金睛,一眼就可以識破妖精,他不管”三七二十一“舉棒就打。同學們在故事中發現了哪些數學問題?”這個故事很快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生立馬可以七嘴八舌地說出來,如果學生說不出來。教師可以先表現,再讓學生分享,學生就可以得到成功的體驗。
(二)增強師生互動,豐富教師評價
師:同學們,猴哥帶來了七巧板,我們一起來看看用七巧板拼成的美麗的圖案,猜猜它們像什么,每一個圖案有幾塊板組成?
師:第一個圖案像什么,有幾塊板組成?生:像魚,有七塊板組成。師:第二個圖案像什么,有幾塊板組成?生:像帆船,有七塊板組成。師:第三個圖案像什么,有幾塊板組成?生:像貓,有七塊板組成。師:第四個圖案像什么,有幾塊板組成?生:像人,有七塊板組成。師:第五個圖案像什么,有幾塊板組成?生:像恐龍,有七塊板組成。師:第六個圖案像什么,有幾塊板組成?生:像袋鼠,有七塊板組成。師:第七個圖案像什么,有幾塊板組成?生:像駱駝,有七塊板組成。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發揮想象力,說出七巧板像什么,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當孩子說出像的物體時,教師給予肯定,學生獲得肯定性評價后,學習的積極性會大大提高,說不出來也要給予鼓勵。趁熱打鐵,進一步思考怎樣列式?通過教師的一系列正面的評價,學生學習動力足,激發學生編乘法口訣的熱情。在分享交流的過程中,要慢慢增加學生自信心,學生研究出乘法口訣的規律,感受數學的美妙,在此過程中,對那些回答非常出色的學習,可以全班鼓掌表揚,能夠感染其余學生。編口訣,背口訣。課堂上還得學會應用,最后以小游戲的形式來闖關,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B. 以認識面積為例。
三年級的《認識面積》是一節概念課,很多概念讀起來空洞乏味無趣,教師要充分挖掘內容中的情感教育素材,而不是全部計算或者概念,上課要有激情,只有臺上的人有激情,才能帶動臺下的人。
(三)挖掘情感素材,熱情感染學生
播放《我是一個粉刷匠》,動畫中的小朋友粉刷了哪些地方?(墻面,屋頂等)開頭一個動畫瞬間抓住學生眼球。
師:教師也想當一回粉刷匠,這是我粉刷的桌子,就差哪里沒有粉刷了?誰愿意幫我把桌面粉刷好?
數學課堂上用到粉刷的刷子,這是學生很少見的,由一些稀有的物體吸引孩子的好奇心,提高積極性。教師演繹粉刷匠的時候要有熱情,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這樣一來,本課的開頭就十分有趣了。
(四)內容聯系實際,升華數學概念
在新授之前,要讓學生對“面”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找面,摸面,說一說摸完面的感受,會比較面的大小,在教室里找一找比一比,這一系列的操作,都是從實際出發,是實實在在的面,而不是抽象的面,我們的教學內容必須聯系實際,脫離生活的數學知識是孤立的,是很難理解的。認識面積以后,要讓學生會比較面積大小,能用觀察法看出哪個省的面積最大,哪個省的面積最小?(青海省的面積最大,江蘇省的面積最小),在這里我們可以教育學生,我們江蘇省的面積雖然不大,但是經濟發展在全國可是名列前茅的,提升學生對家鄉的驕傲感。
學完本節課內容之后,通過兩個實際的練習鞏固知識。abc3個房間,大家都認為a房間地磚多所以面積大,你同意嗎?這是每個孩子生活中都可能遇到的實例,數學要從實際出發,才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之美,感受數學的神奇。最后,學生獲得了很多成功的體驗,教師可以獎勵每組學生一桶薯片,薯片桶上面也有面的知識,讓學生把薯片桶的面找出來,看來生活中有的面是平平的,有的面是彎彎的。這個數學活動氛圍非常好,學生爭相回答,把本節課推向高潮。不再是一節簡簡單單的概念課,數學聯系實際,數學概念就有了實實在在的印象。
三、結語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與我們教師相處的時間并不短暫,他們需要情感的交流,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需要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打造出感性的理性課堂。
(責任編輯:胡甜甜)
參考文獻:
[1] 朱紅太. 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策略[J]. 新課程,2021(15):237.
[2] 詹偉.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 安徽教育科研,2020(11):48-49+86.
[3] 吳志遠.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探微[J]. 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02):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