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莉
摘? 要:為了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在抗疫時期研究思政課與德育活動的有效結合,學校思政課教師要克服重重困難,積極地投入“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工作中去。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在疫情防控期間如何有效實施教學進行了“三個結合一個確保”的實踐與研究,即教學載體與集體朝會相結合;教學內容與疫情教育相結合;教學實施與家庭教育相結合;教學管理確保三級審核制,以這樣的方式積極推動了“停課不停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的云教學,體現了“一校一策”政策的順利進行與實施。
關鍵詞:融合;因材施教;立德樹人;童心愛國
一、教學載體與集體朝會相結合
為了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全校所有班主任教師在線上集結教研,討論在抗疫時期,思政課與德育活動怎么有效又有針對性地開展,大家有以下思考:由于都是線上教學,思政課怎樣上才能體現活動性、情境性、體驗性、實踐性等特點?思考一,把學生正在經歷的這場疫情作為實踐體驗場,聚焦疫情之下,我們學校的線上集體朝會上,每周一全校師生在線上集結,認真傾聽教師國旗下講話。將線上集體朝會講話的內容和每個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內容有機融合,把德育與教材有關內容進行有效整合與統籌,莊嚴肅穆的儀式教育,就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渠道;思考二,注重學科性以及年段性,因材施教,因時而教,我們認為一個年級一份發言稿更符合每個學段學生的年齡特點,教育更具有對性和實效性;思考三,利用好當下疫情這個學生生活實際的最佳資源,讓學生在親身經歷學習,明白愛國、信仰、忠誠、職守、勇敢與擔當,疫情防控期間,學生主動了解傳染病的防治知識和方法,積極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可能成為其畢生難忘的深刻記憶和人生體驗。那些最美“逆行者”的感人事跡,則可能啟發學生如何承擔個人的社會責任。以上理念和認知的形成,是在學校教育目標中早已明確、卻在既定的教學內容體系中難以呈現的,這就是社會大課堂對學校小課堂的補充作用。這樣的資源載體,就是對學科教學的補充教材。基于這三點的思考,所有思政課教師立刻行動,從《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找與疫情的結合點,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載體與集體朝會相結合,讓學科課程教學與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得到有效落實。
二、教學內容與疫情教育相結合
線上升旗儀式、線上集體朝會是在疫情下,學生不能到校集會而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要形式。其教育的內容是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要求,因此,我們牢牢把握正確導向,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確保學校德育工作有效實施。“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要立足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實際和我校教育教學實情,將“道德與法治”學科課程各學段的學習與抗擊疫情有機結合,讓學生在莊嚴的升旗儀式和各班主任的演講中接受愛國教育、生命教育、誠信教育、科學精神、敬畏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要讓孩子們知道眼前正在發生的一切,就是一本生動而深刻的教科書。
三、教學實施與家庭教育相結合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各有特點也各有分工,只有各安其位、同向同行才能夠相得益彰,形成教育的合力,疫情防控期間我們在教育教學中還關注學生與家長的反饋,大力鼓勵學生說、寫感想,增強學科線上互動性,讓學生真正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行。同心戰“疫”,同心愛國!學校利用特殊的升旗儀式與線上集體朝會里巧妙地融入“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讓學生懂得了擔當,收獲了成長,觸發了同學因為疫情宅在家里一直陪伴學生一起參加線上集體朝會的部分家長們的愛國情懷,家長的參與和助力,迸發出一曲曲感人至深的愛國樂章!學生有這些感想。田承翰:聽完教師國旗下的講話,我感慨萬千。新冠病毒突然襲來,舉國上下響應黨中央號召,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疫情防控做出自己的貢獻。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發奮讀書,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將來做像鐘南山院士一樣頂天立地的國家棟梁!田雯馨:在家隔著屏幕聽國旗下的講話,我仿佛也身臨于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感受到了習爺爺心系天下百姓的情懷,感受到了鐘南山爺爺與病毒戰斗的果敢與堅毅,感受到了各行各業最美“逆行者”的使命與擔當……羅文廷:線上升旗儀式,我們不能親眼見到教師、同學,但是我們能聽到彼此怦怦的心跳,感受到彼此溫暖的熱能。此時此刻的國歌格外嘹亮,教師的國旗下講話:愛家護國,字字鏗鏘,句句有力!最美的英雄鐘南山爺爺,李蘭娟奶奶,還有太多勇士,他們用義無反顧護國救民。對祖國的愛戀,對英雄的敬意牽起線上線下的你我他。祝福祖國,致敬英雄!
家長們的感想。柳欣彤媽媽:即使沒在校園,不能親身集合在國旗下,但孩子也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和振奮。愛祖國不分時間和地點,它就在我們每時每刻的心中。為我們的珊小通過網絡這樣的方式,孩子在家參加升旗儀式點贊!王辰升爸爸:升旗儀式和國旗下講話,雖然在家里進行,但孩子身著整潔的校服,佩戴鮮艷的紅領巾,充滿了儀式感。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線上升旗儀式,并進行交流,進一步給假期中的孩子收心鼓勁,提升了孩子對社會的關注,增強了孩子對祖國的熱愛,彰顯了學校“家校”合一的教育理念,這遠非單純的網絡教學授課模式只傳授知識所能比的!楊了一媽媽:學校以網絡直播的方式舉行了莊嚴的升旗儀式,讓孩子在這特殊的時刻找到了集體歸屬感,也明確了責任和擔當。作為家長,我們要有大局意識和規則意識,安排好孩子在家的學習生活、督促孩子加強體育鍛煉,以實際行動告訴孩子什么是責任,什么是擔當!
四、教學管理確保三級審核制
各年級思政課教師集體研討(而且各年級各班的思政課教師本身就是學生的班主任,他們對學生的平的教育更具有操作性和時效性),按當前疫情,挖掘各個年齡段教材內容,統籌教材內容,確定主題教育的內容,發揮教師的智慧集體梳理文稿,制作結合主題內容的PPT,一個年級一個內容分年段有針對性地實施主題教育,再由年級組分管行政、組長第一次審稿后提交德育處,然后德育處第二次審稿后提交學校,最后學校第三次審核后定稿。
集體朝會文稿與相應PPT要以學校通過的三次審核后的定稿為準。同時要求線上集體朝會主題教育中,教師嚴格按照年級組的通稿演講,不隨意加減內容,教師要使用標準的、規范的普通話,吐字清晰,表達流利。嚴謹的三級審核,學校領導與教師齊抓共管,為了實施好“道德與法治”課,樹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大德育觀,為學校德育與“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工作保駕護航。
特殊時期,“道德與法治”學科用這樣特殊的形式與特別方法,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結合學科教材,以學生都十分重視的、莊嚴肅穆的每周一“線上集體朝會”為平臺,每個年級按各自年段的教材內容,學生年齡特點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主題是教育,關注兒童生活,從兒童實際出發,體現生活德育的優勢,學生從生活中學習的道德是“德性之知”,而不是“見聞之知”,是生活的結晶,是可以直接化為德行的真實品質,這同時也積極推動了“停課不停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的云教學,體現了“一校一策”政策的順利進行與實施。而在疫情之下,這樣的方式也許是無意間埋下的一顆“變革的種子”,可能成為教育發展的一個大事件,作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抓住這個歷史機遇,適時地澆水施肥,讓這顆種子盡快發芽開花、結出碩果。
(責任編輯:羅? 欣)
參考文獻:
[1] 李曉程. 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有效評價方式探究[J]. 新課程研究,2021(34):40-41.
[2] 李雯. 道德與法治學科與小學班主任工作的融合策略[J]. 新課程,2021(4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