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書改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是現階段廣泛應用于教學中的一種學習方式,其分工合作、共同進步的教育理念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達到打造高效課堂,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更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自信,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策略
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被忽略,課堂實效性不強,學生學習效率低。新課程理念指出,老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小組合作學習是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效果顯著,也是新課改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
打造高效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快速提升,數學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推廣是一項有效策略,小組合作學習要運用策略按照一定的步驟實施開展。
一、小組構建策略
(一)依據班級數學學習具體學情將學生合理分組
數學教師依據班級學生數學學習能力、認知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心理素質等,將學生分為A等、B等、學困生三個標準,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一般6~8人為一組,每組A等生3人,B等生3人,學困生2人,讓每個小組成為全班的縮影。組內要有一位得力的負責人,組成員要有具體明確的分工,每人在數學課堂上都應有相對的一項責任,如組內討論的組織人、發言人、記錄人,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都參與。經過一段時間,角色交換,保證每位成員都能從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體驗與鍛煉。班級課堂教學實施大組競爭小組互助制度,班級分為6~8人為一大組,大組常用于數學課堂自主學習、討論、交流合作、展示。大組內又分為A—B互助小組,小組用于1對1練習講解和組內1對1幫扶。以此實現以兵幫兵,以兵帶兵,以兵強兵的目的,將學生組內互幫互助互學組間互競爭的機能發揮至最大。
(二)營造小組文化,提升團隊意識
每個小組必須擁有自己的組名、組規,讓小組成員共同參與,為小組取一個響亮的組名,列一條具有激勵性的學習格言,做一套嚴格詳細具有約束力的組規,要有一個短期內可實現、可改觀、可操作的目標。每個小組制作一個組牌,將組名、組規、格言寫在上面,立于小組中央位置。這樣營造小組文化利于凝聚人心,提升學生的團隊意識。
(三)構建小組學生發言機制,激勵學生積極發言并學會傾聽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以及敢于大聲回答問題敢于大聲展示很重要。數學老師及時制定發言激勵機制,充分發揮優秀引領的作用,注重小組骨干培養,每個小組先培養兩名骨干,定期召開培訓會議,提高其數學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讓小組內骨干成員帶動組內其他成員發言,通過組員的發言,組長的補充,骨干成員的展示引領,讓小組內不善于表達的同學敢張口、會張口,不僅提升了他們的自信,也達到了了課堂不落下一人的目的,后階段再給機會讓其上臺展示,小組內探究、互助的學習氛圍大大提升,更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數學老師要教會學生學會傾聽,組內同學發言時,其他成員不得干涉或私自交流,有問題待發言人發言結束后方可質疑提問,要讓學生彼此尊重,學會從別人的發言中找到知識共鳴,找到解決方法,細心聽,找出不足之處及時補充。
二、小組合作學習在數學課堂上的運用策略
(一)明確學習任務,精心設置小組合作內容
數學教師要根據教材大綱,依據教學重難點,從學生的基礎出發,在課堂上實時地為學生設置符合學生實際具有探究和討論價值的小組學習活動,為學生創設交流合作的機會。
比如在學習《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時,老師根據教學目標,提前下達預習任務卡:1、每位同學做一個長方體、正方體。2、觀察長方體,明確長方體上(下)面的面積=?前(后)面的面積=?左(右)面的面積=?長方體表面積=?3.觀察正方體,知道正方體一個面的面積=?正方體的表面積=? 數學老師精心布置三個預習任務,為下節《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授課中小組合作學習做好鋪墊。
(二)先自主學習再合作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在小組合作學習前,要保證學生有獨立思考時間,有思路后再在小組內開展討論、交流、合作學習。避免了部分學生只聽別人說,跟著別人思路走,缺少了獨立思考的空間。如在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解決問題《租船問題》,老師先引導學生分析題意,明確已知條件和問題,拋出問題,怎樣租船最省錢,設置3分鐘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再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匯聚小組想法,得到最省錢的租船方案。
(三)開展組內合作交流、小組展示、學生質疑解答小組合作學習三部曲
小組交流是合作學習的關鍵。小組展示,是團隊合作成果的展示,是小組成員數學思維的呈現,是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等綜合素養的展示,是學生將一節課推向高潮的環節。學生質疑解答環節是評判學生合作學習效果的重要參考依據,只有熟悉了問題,經歷了交流、傾聽了展示才能對解決過程產生質疑,讓數學思維得到升華。因此組內合作交流、小組展示、學生質疑解答是根據學生數學學習情況制定的課堂小組合作學習三部曲。
(四)教師選擇時機,適時介入
學生討論交流時,老師不能作為局外人,置之不理,而是要走下去,了解學生合作交流成效,關注討論焦點,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把握學生的疑惑所在。在小組展示質疑環節,針對一些共性問題,老師要及時介入解析。針對學生講出的重點難點,教師要及時點評。教育界有一句名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介入之處,即是“授漁”所在之處。
三、小組獎勵策略
積極的評價制度,能提高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評價可分為組內評價和組間評價,依據“不求人人達優,但求人人進步”小組目標,階段性分析小組成員進步梯度,達標者及時獎勵,不達標者組內成員共商良策。組間競爭結合課堂小組合作學習三部曲,教師及時加分,以小組總體成績作為獎勵依據。每周總結小組得分情況,通過頒發證書、小禮品抽獎、鼓掌祝賀等方式開展獎勵,以此達到增強學生團體意識,提升學生參與小組學習積極性的目的。
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發現、研究、探究的機會,使學生在小組內相互交流,共同學習、彼此尊重,共同分享學習的快樂。通過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數學課堂逐步轉變為學生人人積極參與的高效課堂。
(特約編輯:羅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