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暉







【摘要】東馬寧小學地處馬東村,馬東村是“永春拳之鄉”。為了更好地弘揚永春拳傳統文化,東馬寧小學結合永春拳文化開展小學美術綜合材料創作活動。通過活動讓學生以更豐富多樣的形式了解永春拳文化、接受武術德育的熏陶、表達對永春拳的感受。活動目標是拓寬學生了解永春拳文化的途徑,提高學生了解永春拳文化的熱情。結合本土永春拳文化開展小學美術綜合材料創作活動,將美術教育與學生的生活環境相聯系,不僅能豐富校內教學資源,而且激發學生對優秀文化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綜合素養。
【關鍵詞】小學美術;本土文化;永春拳;綜合材料;結合
東馬寧小學地處佛山市順德區馬東村,馬東村是“永春拳之鄉”。在這里,誕生了陳華順這樣偉大的武學宗師,也誕生了葉問、李小龍這樣享譽全球的“永春拳”傳人。2009年9月,學校依托強大的鄉土“永春拳”資源,掛牌成為“永春拳培訓基地”。為了更好地弘揚永春拳傳統文化,東馬寧小學在永春拳校本課程中加入了結合本土永春拳文化的小學美術綜合材料創作活動。通過活動,學生以更豐富多樣的形式了解永春拳文化、接受武術德育的熏陶、表達對永春拳的感受。
一、確立目標付諸實踐
結合永春拳文化開展小學美術綜合材料創作活動,其目標是拓寬學生了解永春拳文化的途徑,提高學生了解永春拳文化的熱情。活動的重點是讓學生圍繞永春拳文化進行多樣的綜合材料美術活動,創作有趣的作品表達內心對本土永春拳文化的感受。
首個活動,教師帶領學生進行馬東村實地考察活動(圖一示)。學生通過采訪永春傳人、武術教師、學校永春隊學生,參觀陳華順故居、永春公園、馬東村史館,加深了對永春拳文化的了解。接下來的活動方案必須符合學生成長規律。為此教師分學段、分主題設計融合永春拳文化的綜合材料美術創作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探索永春拳文化的內涵。教師不斷思考優化活動的策略,解決活動中出現的問題,以新穎的活動形式促進學生對永春拳文化的興趣。
二、本土文化校內傳承
佛山市順德區東馬寧小學是一所鄉村小學,位于佛山市順德區杏壇鎮馬東村,校訓是“崇文尚武”。馬東村具有濃厚的永春拳文化氛圍,但通過與“永春拳文化了解程度”相關的問卷調查及訪問,反映出學生認為自己對永春拳文化“很了解”或“比較了解”的僅占受調查學生的百分之三十五。以往,學生僅通過宣傳欄、練習永春拳等方式了解永春拳文化,校內并不經常舉行正式的永春拳文化宣傳活動,導致學生總體對永春拳文化了解程度不高。調查顯示,有百分之五十四的學生希望深入了解永春拳文化。有百分之七十三的學生希望通過展示活動,讓更多人看到自己的永春拳文化主題的美術作品。
結合教師專業和學生特點,教師以永春拳文化融合綜合材料美術創作的活動形式促進本土特色文化的傳承。小學階段,學生繪畫不講究專業美術技法,不會按物體的實際比例進行描繪,更不需表現真實色彩。小學生繪畫活動是在自身情感支配下進行的,反映著他們對事物的自我感受。小學生繪畫作品是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觀畫者可以感受一個純凈的童夢世界。因此,在永春拳文化主題綜合材料創作活動中,教師不僅僅看重學生作品完整性與美觀性,還要引導學生通過作品表達自身對永春拳歷史、動作、武德的感受。
三、專業引領多彩活動
我在大學的專業是“綜合繪畫”,主要是嘗試不同的材料進行藝術作品創作。這些經歷讓我明白到:創作是情感的表達,而一切繪畫種類、繪畫工具只是藝術家表達思想的手段,就像用不同樂器演奏同一首歌。結合自身專業,我在東馬寧小學開展以永春拳優秀文化為主題,以綜合材料手工制作為表現形式的系列活動。學生在接收永春拳文化熏陶的同時,培養審美能力,提高創造力、想象力和動手能力。學校希望學生通過活動成為優秀文化的傳承者、推廣者。
在活動實踐中,教師結合各年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分學段、分主題設計永春拳文化融合綜合材料美術創作的活動。教師不斷思考促進學生深入了解永春拳文化的策略,嘗試各種融合永春拳文化的綜合材料創作方式,最終形成可推行的活動案例。
(一)低年級永春拳文化主題罐子涂鴉、紙杯涂鴉
低年級學生初步感受永春拳文化。學生通過觀看與永春拳相關的紀錄片與電影提高學習興趣;練習永春韻律操體驗永春拳的動作魅力;聆聽永春拳傳承的故事了解歷史背景;制作永春拳文化主題罐子涂鴉、紙杯涂鴉表現自己對馬東村永春拳文化的感受。在活動中,老師引導學生大膽涂鴉,勇敢表現對永春拳動作、故事的感受。學生不必把人物畫得很像,人物的外形、動作只是永春拳文化的載體,關鍵是學生在制作永春拳文化罐子涂鴉、紙杯涂鴉的過程中體會永春拳文化的樂趣(圖二示)。
(二)中年級永春武德主題書簽
中年級學生開始自主探索馬東村本土永春拳文化。教師組織學生實地考察陳華順故居、陳家祠永春紀念館、馬東村史館,武術教師指導學生練習偏身拳。我校通過評選“自信少年”、“自律少年”等德育活動推廣永春拳蘊含的武德精神,進行武術德育滲透。教師結合我國歷史悠久的書簽文化,舉行永春拳武德文化主題書簽制作活動,促進學生了解永春拳武德精神。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下制作出形式多樣、色彩豐富,且具有武德內涵的書簽(圖三示),表達自己在探索永春文化的實踐活動中懂得的武德精神。
(三)高年級永春動作與器械主題人偶
高年級永春校本課程以“弘揚永春”為主題,組織學生深入了解永春淵源、永春歷史人物,練習高深永春拳法和參加永春表演隊。為了更好地弘揚永春拳文化,讓學生們感受永春拳套路與器械的魅力,我們通過永春拳套路與器械主題人偶制作活動讓學生把日常練習的永春拳套路、器械以人偶作品的形式展現出來(圖四示)。超輕黏土和陶泥是兩種不同質感的材料,各有優缺點。學生要適應不同材料的特性。人偶造型與面部表情十分夸張,體現小學生童真稚拙一面,同時讓人偶更生動。學生回憶日常認知的永春拳動作與器械,用雕塑的形式展現,表達了童心與傳統文化的交織,是一次難得的體驗。
(四)高年級永春拳文化衫
制作學生結合永春拳武術動作、傳統紋飾,運用涂鴉、圖案設計、水彩畫等知識設計永春拳文化衫。本次活動對學生來講是新穎且具有挑戰性的。學生創作一件能傳遞永春拳文化的優秀T恤,并非一時半刻,必須克服種種困難。如:圖案設計如何富有創意且切合永春拳文化主題?顏色筆如何在棉質的白T恤上畫出精細且具有色彩漸變、色彩相融合的圖案?為此,師生收集了大量與永春拳文化相關的圖片,借鑒當代優秀文創產品紋樣,結合學生練習永春拳時對動作的理解,最終創作出新穎且富有文化內涵的圖案。通過克服創作中遇到的困難,學生養成自主思考、不斷嘗試的精神,并掌握新的繪畫技能,誕生了優秀的永春拳文化T恤作品(圖五示)。
(五)永春拳武術動作主題可動紙娃娃
永春拳文化主題可動紙娃娃制作活動,是永春拳文化綜合材料美術創作活動中最貼近學生的課程。紙娃娃的關節就能活動,可以模仿制作者擺出有趣的永春拳動作。學生把紙娃娃的頭、身體、手臂、腿、腳分開繪制,按照自己的形象或者身邊人的形象畫上漂亮的發型、絢麗的衣服、新潮的鞋子等,最后用按鈕連接紙娃娃不同的結構(圖六示)。這次的課程靈感來源于山西民間藝術皮影戲,但是南方的孩子對皮影戲人物造型的認識是少之又少的,所以本活動結合學校所處馬東村的本土永春拳文化,在人物造型上進行了一些創新。制作出紙娃娃后,要求學生回憶永春拳動作特點,用紙娃娃擺出永春拳動作。
四、克服困境推廣文化
(一)分析現狀直面困難
雖然學校所處之地具有優秀的永春拳特色傳統文化,但是特色活動實施經驗缺乏,永春拳文化與學校文化建設融合度不夠高,對永春拳優秀文化的挖掘不夠深入。結合永春拳文化開展小學美術綜合材料創作活動之初,教師遇到不小難題。鄉村小學缺乏完善的美術教學環境與設施。鄉村孩子對新時代藝術的接觸比較少,以至于鄉村孩子審美能力較城市孩子落后。鄉村學生在日常繪畫中表現出想象力不豐富、創意不足的情況。針對鄉村小學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作為美術教師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運用當代眾多新穎的教學方式,使美術教育更好適應鄉村美術教育。盡管困難重重,但是鄉村學生依然有著學習美術、動手創作的熱情。
(二)立足本土弘揚傳統
在“永春拳之鄉”東馬寧村,誕生了偉大的武學宗師——陳華順,他培養了葉問、李小龍這樣享譽全球的“永春”傳人。國家鼓勵各地積極開發地方特色課程,把地方特色作為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重要來源。作為鄉村小學的教師,立足于本土文化之中,弘揚本土文化責無旁貸。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活動實施時,學生按年級分成低中高三個階段,從永春拳文化的不同方面進行綜合材料美術創作活動。通過綜合材料手工課程和本土傳統永春拳文化的結合,學生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加快了永春拳特色文化校園的建設。
(三)把握優勢開展活動
綜合材料的運用是我在美術教育上的優勢,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提高學生動手創造能力。隨著新農村建設和城市化建設的不斷推進,鄉村學生將成為新一代祖國建設者。鄉村孩子也會被新穎的事物吸引,他們也需要新穎的方式表達自我。綜合材料美術創作是學生表達對永春拳文化認知與感受的良好方式,我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動手用各種各樣的材料制作關于永春拳文化的作品。結合永春拳文化開展小學美術綜合材料創作活動,能傳承本土優秀傳統文化,提高鄉村學生審美能力,培養鄉村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通過帶領學生嘗試各種各樣的創作活動,真正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效果,讓學生成為優秀文化的傳播者。
(四)運用平臺推廣文化
教師利用互聯網技術,把學生們了不起的永春拳文化作品以及課程開展情況展示在個人的微信公眾號平臺和學校的微信公眾號平臺上,得到了領導、同事以及家長們的關注與支持。教師根據活動開展過程,編寫文章并積極投稿到學術報刊。關于綜合材料美術創作活動的文章,有幸在廣東教學報刊登(圖七示)。
九、結語
在永春拳文化結合小學美術綜合材料創作活動的課題研究中,不僅要讓學生深入了解永春拳傳統文化知識,而且在創作過程中讓學生接觸多種的藝術表現形式。總結活動的經驗,反思活動的不足,教師將繼續為學校和學生帶來激發其創造性的美術特色課程。把本土文化融入美術活動,將美術教育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不僅能豐富校本課程資源,而且能激發學生對優秀文化的興趣。學生要通過自主探索,提高自身審美情趣和綜合素養。希望更多學生愛上永春拳文化,愛上想象和創造。
【參考文獻】
[1] 吳倩倩.淺談讓美術活動在鄉村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綻放異彩[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33):231.
[2] 王慧敏. 基于地方特色的小學美術課程資源開發與建設研究——以濟寧小學美術課程為案例[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15
[3]王春梅.開發利用鄉村小學美術課程資源的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18(4):148.
(責任編輯:傅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