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材料研究方法與測試技術課程教學需要專業知識與課程思政教學有機結合,建立知識教學目標,能力培養目標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協同作用的課程體系,依據課程專業理論與實踐課程不同特點融入思政元素;教學內容體現前沿性與時代性,在疫情期間,將抗疫精神生動有效的融入教學內容。通過構建完善的材料研究方法與測試技術課程思政體系,進一步提高材料研究方法與測試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思政,構建,課程
材料研究方法與測試技術課程是材料類專業基礎必修課,是材料類專業學生的主干課程之一。課程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具備材料研究的基本知識和能力,掌握分析材料結構方法的理論知識、性能和結構的表征技術及應用能力:奠定材料結構與性能關系的理論基礎,使學生具備將材料分析方法的理論用于解決材料工程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測試方法的應用,指導學生具備材料制備工藝的改進與調整的科學方法,能夠解決材料設計加工工藝等復雜工程問題,并具有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的基本能力。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如何實施材料類專業課與課程思政教學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有機結合,培養具有正確世界觀與價值觀以及家國情懷與使命擔當的人才,是當前材料類專業課程建設亟待解決的焦點問題。
作為材料類專業人才培養的主干課程,材料研究方法與測試技術課程應結合專業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與畢業要求,具體設立思政總體教學目標,將課程思政建設作為人才素養培養的重要部分;建立知識教學目標,能力培養目標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協同作用的課程體系,依據課程專業理論與實踐課程不同特點融入思政元素;建立依托學生素養評價的思政教育有效評價機制。
根據課程特點,設立思政教學目標指標點,教學要求,使課程思政內容與專業知識形成有機整體。課程主要教學內容包括紅外光譜、紫外-可見吸收光譜、X射線衍射分析、材料顯微分析、熱分析、動態力學分析、核磁共振技術、質譜、氣相色譜等聚合物研究中常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實驗技術以及應用實例的講解與分析。在各教學內容中融入不同的思政教學內容。
實驗技術中培養學生踏實嚴謹、耐心專注、追求卓越的科學素養。通過講解紅外光譜譜圖分析、核磁共振分析、紫外光譜譜圖解釋中譜峰位置與樣品結構的一一對應的關系培養學生踏實嚴謹、耐心專注、求真務實、追求卓越的優秀品質。通過對黏度法測聚合物分子量測定的實驗數據分析、處理的練習培養學生嚴謹、細心、精益求精的科學素養。科學家在X射線等研究中,不畏艱辛,甚至獻出了生命,在X射線原理和分析方法的教學內容中弘揚科學家的奉獻精神,鼓勵學生學習這種奉獻精神。孔子云: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墨子云:誠信者,天下之結也。高爾基說:誠實是人生永遠最美好的品格。誠信精神的培養,要體現在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通過做顯微分析、透射電鏡、掃描電鏡中,材料樣品采集數量和方法、不同區域采集等得到真實有效的圖像,從科學實踐中逐步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通過分析技術中得到的實例,比如通過牛奶中含有有害成分的分析來闡述除草劑等成分進入食物鏈,講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以及生態文明的思想,倡導學生低碳出行,垃圾分類等行為,從而推動綠色發展的思想。教學內容緊緊圍繞可回收塑料、生物降解塑料領域研究中主要使用的技術手段,將教學重點設置為氣相和液相色譜分析等。
結合課程教學內容特點及特定時期,選擇不同的教學手段,增強教學的鮮活性、生動性,提升教學的感染力、實效性。教學內容體現前沿性與時代性,教學內容及時更新,在疫情期間,引導學生密切關注疫情發展,系統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進行“科學與理性”“感恩與奉獻”“自由與規則”“責任與擔當”“尊重與包容”“逆行與成長”等相關教學內容與所授課程的有機融合。在授課過程中,宣講抗疫精神。適度補充開設的特殊課程,助力青年大學生“知情、明理、樹德、感恩、踐行”,引導學生堅定抗疫信心、激發抗疫斗志、鞏固抗疫成果、發揚抗疫精神。
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的實施,實際設計課程教案。通過網絡搜集圖片、視頻等資料,完善網絡課程資源。在課程中引導學生密切關注疫情發展,積極主動配合學校抗疫措施。教育學生自覺擔當社會責任和時代使命,積極投身抗疫實踐;培養學生自我調節能力,提升抗挫折能力。
作為材料專業培養的重要課程,材料研究方法與測試技術課程教學中,需要將專業知識與課程思政教學有機結合,構建課程思政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專業教學目標,能力培養目標和專業知識教學內容有效融合,協同作用的課程體系,依據課程專業理論與實踐課程不同特點融入思政元素。教學內容更是應該時時更新,體現前沿性與時代性。在疫情期間,將抗疫精神生動有效的融入教學內容。通過構建系統、科學的材料研究方法與測試技術課程思政體系,在提高材料研究方法與測試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人才綜合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吳愛萍.“協同”·“配合”: 高教課程思政社會建構研究[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 2) : 153 - 156.
[2] 李波 ,于水. 從“碎片化”到“整體性”:課程思政建設的有效路徑[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21(04):140-144.
[3] 邱偉光.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生成路徑[J].思想政治教育,2017(7):10-14.
作者簡介:于環洋 女 吉林建筑大學 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