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通過對87名高校英語教師的問卷調查以及3名教師常態課教學視頻和錄音訪談文本的分析,發現教師普遍認可英語口語課程的工具價值以及人文價值。在實踐中,堅持現代教學方法為主導,但也沒有完全摒棄傳統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前、課中和課后扮演的角色不盡相同,因此,學院應鼓勵教師間的互相交流,教師則應不斷學習相關知識并時常反思。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師信念;教學活動;問卷調查;半結構化訪談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2)11-0014-04
外語教學是一種“高度認知的行為”[1]。教師的信念蘊含著教師的信誓以及教師的激情;教師的信念中還包含著責任與使命、愛心與真情、堅持不懈與持之以恒[2]。
Pintrich曾預測,教師教育中最有價值的教育問題將會是對教師信念的研究[3]。對教師信念的研究在西方教育界于20世紀70年代得以深入[4]。在國外,研究主要探究了教師對教學的理解與看法;少量研究聚焦教師在交際語言教學、信息技術使用、語法教學、寫作教學等方面的信念[5]。在國內,研究方向和內容也各有不同,但從宏觀視角探討教師的教學信念居多,而從外語教學具體的某一方面研究教師信念的研究較少,而且研究多從以下方面切入,如寫作教學、語法教學、教學研究、聽力教學以及多媒體教學[6]。
口語教學的研究并不少見。總體而言,這些國內外的研究多以外語學習者為調查對象,著重關注他們的口語表達過程與結果,而對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似乎關注不足[7]。因此,可以看出,對于教師信念的研究并不少見,但是,以教學為例,量化方法和質化方法相結合,探究教師信念以及課堂教學效果的研究并不多見。
因此,本研究擬從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視角出發,通過問卷調查以及半結構式訪談的方法,研究我國高校英語教師持有的教學信念,揭示教學信念與課堂教學實踐之間的關系。
一、教學信念及教學信念構成
(一)教學信念
國內外學者對教學信念是什么做出了不同的回答,但涉及的主要因素體現在教育教學方面。
在國外,1997年,William和Burden將對教學環境等方面的認知和看法加入了教學信念概念的界定中。隨后,2003年,Borg將教學信念的實質等同于教師持有的教學法信念,即教師關于教學、學習、學習者、學科、教師自身或教師角色等方面的信念[8]。
在國內,有學者認為教學信念是教師本身持有的一種認識。就大學英語而言,指的是教師對于課堂上的學生、課堂要傳授的內容以及課堂教學本身的認識。
(二)教學信念構成
關于教師教學信念的構成,國內外學者的觀點也各有不同。有學者認為,教學信念由七個維度的內容構成,即課堂信念、語言本質信念、口語與書面語關系信念、學習者信念、學習者學習能力信念、學習策略信念、教師角色信念[9]。而Borg則把語言本質信念和口語與書面語關系信念統一在語言觀內,并將教學信念的構成劃分為六個維度,即課程觀、語言觀、教學觀、學生觀、學習觀和教師觀。
在教學信念的構成方面,本研究使用了Borg對信念構成的劃分,就本研究而言,大學英語教師所持教師信念由教師對英語課程、英語語言、大學英語教學、大學生、英語學習以及對大學英語教師自身的看法組成。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擬從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角度出發,通過問卷調查和半結構式訪談,探索我國高校英語教師持有的教學信念以及教學信念與課堂教學實踐之間的關系。其中,通過問卷調查,得到量化研究所需的數據,發放問卷的調查對象為甘肅蘭州本科院校教授大學英語的若干教師。為了得到質化研究數據,在自愿基礎上,本研究還對其中三位教師進行了個案研究。
本研究質化研究的對象為蘭州市某高校的三名大學英語教師。為了尊重研究對象,本文用教師A、教師B和教師C分別代替了三名教師的真實姓名,三名教師的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二)研究問題
1. 高校英語教師在口語教學前、教學中以及教學后分別持有什么樣的教學信念?
2. 高校英語教師在口語教學前、教學中以及教學后持有的教學信念與課堂教學時間有怎樣的關系?
三、研究方法
(一)問卷調查
1. 調查問卷的設計
本研究根據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編制以下兩個問卷獲取本研究的量化數據:《高校英語教師教學信念問卷(以口語教學為例)》(問卷1)及《高校英語教師教學實踐問卷(以口語教學為例)》(問卷2)。
問卷1由三個部分組成:問卷調查指導語、調查對象個人信息以及5級量表。具體內容包括教師口語教學前、教學中以及教學后信念。這三部分內容分別用來檢驗教師在口語教學的三個階段分別對英語課程、英語語言、大學英語教學、大學生、英語學習以及對大學英語教師自身的觀點。問卷2也由三個部分組成:口語教學實踐前、教學實踐中以及教學實踐后的教師行為。此部分內容分別用來研究教師信念對口語教學前、教學中以及教學后的教師行為的影響。
為了檢驗本自編問卷的可行度,本研究進行了因子分析與信度檢驗,經試測修改后正式用于調查。問卷數據通過SPSS 19.0處理而得,隨后做出分析。
2. 調查對象
本研究自編了《英語教師信念預測調查問卷》進行小范圍先導測試,其中包含60個題目。在此基礎上,對題目進行了篩選和修改,最終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編制《高校英語教師口語教學信念問卷》,用以檢驗教師在口語教學前、口語教學中以及口語教學后的信念。在此問卷的基礎上,本研究又編制了《高校英語教師口語教學實踐問卷》,以檢驗在實際的口語教學中,教師信念的實施情況。鑒于本研究中使用到了自編問卷,所以進行了因子分析與信度檢驗,以驗證問卷的可行性。本研究最終發放問卷90份,回收有效問卷87份。
3. 數據分析
研究通過SPSS 19.0軟件進行描述性統計和分析而得到數據,即將87份有效問卷中的數據輸入電腦軟件后計算出每一個變量的平均值(M)和標準差(SD)。
(二)半結構式訪談
在核實三位教師基本信息,征得其同意,并了解他們過往的受教育經歷與目前境況(生活、工作)的基礎上,本研究按照事先擬定好的訪談提綱對3位教師分別進行了約20分鐘的面對面訪談,并征得其同意的基礎上對訪談進行了錄音。
在完成訪談后,為了研究教師在真實課堂中的表現,基于教師和學生的自愿,對三位教師的聽說課堂分別進行了4課時(即4個小時)的錄像。隨后,在錄像之后的 2天內,以刺激回憶錄音的方式對三名教師分別進行了訪談。
1. 訪談問題的大綱設計
本研究訪談分為口語教學課前訪談與課后訪談。
課前訪談圍繞英語教師背景、英語教學經歷、英語教學的態度以及對于高校學生與學生態度展開。其中,英語教師背景訪談的問題包含兩個方面,即教師語言學習經驗以及教師的教學經驗。涉及系列問題,如請問您的學歷是什么?英語教學的態度涉及的問題如在教學中,您堅信著怎樣的教學態度?您認為您的學生是否很好地接受您的教學風格?
課后教師訪談的問題主要圍繞教師的自我教學評價以及教學反思展開。例如您認為這節課的教學效果達到了嗎?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應該如何改進?您覺得在教學中,您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
2. 數據收集和分析
首先,本研究從三位教師的材料中隨機抽取了一位,并反復觀看,建立研究主題。其次,觀看了其他兩位教師的錄像材料,結合已建立的主題進行了進一步的調整。再次,依據訪談的三個維度進行了初步分類。最后進行了編碼。
四、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問卷調查結果與分析
問卷1主要由三部分內容組成:口語教學前信念、口語教學中信念、口語教學后信念。其中,問卷的題目包括教師對于英語語言學科的看法、對于教學信念的看法、對于英語學習的看法教師與學生以及教師與教師之間關系的看法。
結果表明,首先,英語學科以及英語學習方面,教師對英語口語課程的工具價值認可度高,即英語口語是學生應該掌握的一項技能,是人們用來交流的工具,會受到文化的影響。教師普遍認為,英語語法容易被掌握。具體如表2。
其次,在課前教師的教學信念以及教師的角色方面,教師普遍認為要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提前給學生布置一定的預習內容或者設置相關的話題背景,以便學生在課堂上對話題有話可說,因此教師在課前扮演課堂規劃者以規劃和設計課堂教學,教師也應引導學生預習并準備課堂所需的背景知識。
再次,就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教師普遍認為“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可以亦師亦友。”(M=4.55),但是,在“教師對學生友善,常會使他們變得過于隨便。”方面卻存在較大偏差(SD=1.276)。因此,教師應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平衡好與學生之間的關系。
最后,教師普遍認為學院應該鼓勵教師之間的交流。教師認為要成為一名好老師,就要不斷地學習、內省以檢驗自己的教學設計是否與自己的教學信念保持一致,并適時做出調整與修改。
就問卷 2而言,在課堂實踐中,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多采用現代教學方法,沒有完全摒棄傳統教學方法,如在教學中還會有傳統的詞匯語法講解等。教師認為在課堂上自己是幫助學生獲取知識者、啟發學生思維者、主導課堂進展者。教師對于學生課堂提問持鼓勵的態度,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促進學生發展的一個切實方法。此外,教師普遍認為,在口語教學中,表達的精確度大于流利度,因此,當學生口語表達中出現錯誤時,教師會馬上糾錯。在自我提高方面,教師普遍認為,個人的學習經歷會對教學產生影響。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對自己的教學進行錄像,通過觀看錄像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師還認為,在口語教學中,教師會立即發現學生的口語表達錯誤,比如語法錯誤和語音錯誤。一旦發現問題,教師應該以非常和善的方式立即糾正學生的錯誤,應鼓勵學生主動開口。具體如表3。
(二)半結構化訪談結果與分析
1. 大學英語教師在口語教學中的課程價值信念
在英語口語課程價值方面,三位教師的闡述基本一致,即英語口語只是一種用于交流的工具。也就是說,三位教師對于英語口語的工具價值比較認可。例如一名教師說到:“我覺得英語口語的課程價值在于它可以幫助學生四六級口語考試,考研,甚至出國學習。”有兩位教師提到了本課程的人文價值,即通過學習,學生可以對國外文化有所了解。
2. 教學方法與教學信念
在教學方法方面,三位教師的觀點基本一致,即英語口語教學中多采用任務式、合作式探究式等現代教學方法。但是,一位教師提到,傳統的教學方法也沒有完全摒棄,這取決于學生的接受程度、口語話題的難易程度以及學生對話題的熟悉程度。
3. 教師角色與教學信念
具體說來,在課堂前,受訪教師認為,要根據班情,給學生布置一定的預習內容或者設置相關的話題背景。在課堂中,三位教師基本都認為教師負責設計、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并且傳授知識。在老師的啟發和鼓勵下,學生會更加積極發言并表達自己對某一事物真實的感受和評價。在課堂后,受訪教師認為,教師應反思教學過程,總結經驗。樹立自覺地行為意識和正確的教學信念,是教師確保教學質量提高的必備素質。通過明確自己在教學行為過程中的作用,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水平的提高。
整體來看,教師不論是在課前、課中還是課后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師應多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活動,以明確自己的角色是否得當,是否容易被學生接受,能否使教學效果最大化。教師也可在課后通過聊天的形式,驗證學生對于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看法及認可度。
4. 教師發展與教師信念
受訪教師一致認為,教師一定要通過對自身教學行為的研究,深入了解課堂教學情境,厘清自己的行為及其信念結構,形成對教學活動的自覺認識,提高對行動的構思和轉化的專業能力,從而有效地、高質量地開展課程開發。教師的受教育史影響著教師的教學信念,因此,教師不但要通過學習,完善自己,還要在教學中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Freeman,D.,Richards,J,C..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353.
[2] 肖川. 信念之于教育[J]. 中國教師,2003(01):45.
[3] Pintrich,P.. Motivation in Educ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M].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1996:136.
[4] Richards,J.C.,Lockhart,C.. 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M]. Beijing:Peoples Education Press,2000:124.
[5] Borg,S.. Teacher Cogni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A Review of Research on What Language Teachers Think, Know, Believe, and do[J]. Language Teacher,2013,36(02):81-109.
[6] 鄭瓊. 信念與實踐:以外語學科博士生導師為例探索研究生指導之路[D]. 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17.
[7] 呂國光. 教師信念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 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4.
[8] Burns,A.. Teacher Belief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Classroom Practice[J]. Prospect,1992,7(03):56-66.
[9] Busch,D.. Pre-service Teacher Beliefs about Language Learning: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ourse as an Agent for Change[J].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2010,14(03):318-337.
(薦稿人:徐竹青,蘭州財經大學副教授)
基金項目:2020-2022年度甘肅省高等院校外語教師發展項目“大學英語教師教學信念及其與教學實踐的關系研究——以口語教學為例”。
作者簡介:陳國蕊(1990—),女,博士在讀,蘭州財經大學長青學院外語系講師,研究方向為語料庫語言學、大學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