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雷
摘 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要發展現代農業,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真正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書寫新時代鄉村振興工作的新篇章。
關鍵詞:鄉村;鄉村振興;路徑
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明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這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在農村的具體體現。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把農村建設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一、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
加強和完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確保黨在農村工作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一)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壓實黨建責任,不斷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質量,進一步發揮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全面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以黨的建設高質量引領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二)抓好農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
選優配強村黨支部書記。要把農村黨支部書記這支隊伍建設好,嚴格貫徹落實黨的方針路線政策。農村黨支部書記要加強學習,增長見識,開闊思路,提高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在實施鄉村振興中發揮重要作用。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農村黨支部書記要深刻認識自身職責與崗位的重要性,要堅持踐行群眾路線,真正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
(三)發揮農村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讓每個黨員始終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黨員。要增強黨員意識,激發為民服務熱情,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落在實處,使鄉村振興工作充滿力量。黨員要在服務群眾、創業致富方面發揮表率作用,自覺規范自己言行,不斷提高為民服務本領,積極投身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把鄉村建設好,在實踐中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黨員通過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增強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一起動手,使鄉村振興戰略貫徹好、落實好,真正使鄉村富裕美麗起來。
二、發展現代農業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1]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著力發展現代農業,根據各個鄉村實際情況,深度挖掘特色優勢資源,構建現代農業的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提升農業科技化水平,促進農業提質,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一)找到符合本村實際的產業發展路子,真正讓老百姓共享發展成果
全面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帶動群眾增收致富。要深入挖掘潛能,找到適合本村實際的發展之路,為群眾辦更多的好事和實事,推動做好鄉村振興工作。要大力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優調強農業結構,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發展質量。要結合農村實際發展特色產業,遵循市場規律,選準市場切入點,保證產品有銷路,增加農民收入,真正使農民受益。要暢通健全機制、激發活力,讓農民成為特色產業發展的參與者、受益者。要完善農產品品牌建設體系,加強農產品質量管理與營銷管理,推動農業產業化高質量發展。
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優勢突出的產業,增加農業產業附加值,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產業,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支撐。大力發展“互聯網+農業”等新業態,延長產業鏈,提高現代農業綜合效益。強化農業科技支撐,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二)培育職業農民,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鄉村是一個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已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農民可以通過教育培訓,使他們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提高增收致富能力,不斷增強農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作為職業農民,必須勇于接受新理念,善于學習新科技,不斷提升職業能力,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教育培訓力度,讓農民掌握更多農業科技知識,這樣可以更好地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科技創新水平。學習科學種植技術,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使農民真正掌握農業技術,增強致富本領。通過教育培訓,著力培養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讓千千萬萬懂農業、愛農村的職業農民積極投身鄉村振興的實踐中。
三、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堅持鄉村發展綠色導向
按照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部署,樹立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真正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發揮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對鄉村振興的指導作用,充分認識綠水青山的價值,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生態產業,走生態富民的綠色發展道路,讓綠色成為鄉村發展最動人的色彩。
(二)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高水平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必須強化治理,突出工作重點,真正提升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通過開展垃圾污水處理、廁所革命、提升村容村貌,讓一大批村莊凈起來、綠起來、美起來。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要加強日常管理,切實提升管理水平,持續改善村容村貌,真正使鄉村成為生態宜居并且有吸引力的美麗家園。
(三)留住鄉土文化,深入挖掘鄉村文化內涵
充分發揮鄉村文化資源優勢,將鄉村文化體現到美麗鄉村建設各個環節。保留鄉村特色風貌,留住“鄉土記憶”,增強農村的吸引力,讓農村更有活力、農民更有奔頭。鄉土文化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助推器,要深入挖掘鄉村文化內涵,建設美麗鄉村,有力推動鄉村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綜合考慮村莊的多樣性和差異性,注重分析并結合各村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厚培文明鄉風,喚醒鄉村活力,留住鄉愁,讓更多的村莊成為富有特色的美麗鄉村。
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鄉村振興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我們黨與生俱來的顯著特征和優良品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做好鄉村振興工作
要真正把人民群眾的事情放在心上,把群眾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不斷在鄉村振興工作中為群眾辦更多的實事和好事。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扎扎實實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落實,讓農民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收獲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下大力氣做好“三農”工作,發揚“釘釘子”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苦干實干,一步一個腳印,務求實效,為群眾辦實事,真正把鄉村建設好,把鄉村建設美,把鄉村建設強。
(二)從人民群眾中汲取鄉村振興的智慧和力量
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體力量,是鄉村建設發展的主體和動力源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從人民群眾中汲取鄉村振興的智慧和力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參與。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6.